“访金陵自然人文古迹,觅古迹保护开发新路”实践队暑期社会实践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10-17
手机版

  2023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组织的“访金陵自然人文古迹,觅古迹保护开发新路”社会实践队在南京展开社会实践调研。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是“数字人文视域下明清时期南京城市风貌与市民生活的多媒体构建——以《儒林外史》为中心”大创项目的衍生项目。我们希望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在已有文字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儒林外史》中涉及的玄武湖、江南贡院、瞻园进行实地走访,聚焦古迹保护和再开发,探讨如何在保护古迹的基础上,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最终,我们将调研结果形成文字稿,并搭建了网站,对我们的实践结果进行展示。

  风荷清圆 鸟雀呼晴

  实践队第一站来到了玄武湖,团队成员首先对沿湖风光及荷花盆景进行了拍摄,捕捉到玄武湖荷花节期间独特的自然美景。

  随后,调研团队到达了玄武湖梁州景区,重点拍摄了金陵盆景园、闻鸡亭等著名景点。在此次实践中,我们欣赏到了自然山水园林的曲径回廊、洞门漏窗,其中室内展馆为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灰瓦白墙,与周边的揽胜楼、白苑融为一体,古今美学交相辉映。

  调研团队进入玄武湖樱州景区,重点拍摄了月季园。玄武湖月季园是南京市最大的月季园之一,每年5月至6月是最佳观赏季节。本次调研虽然错过了最佳花季,我们依旧拍摄到了月季园基本种植分布以及特色景观雕塑,详细记录到南京月季花的种植历史、品种、栽培技巧等具体知识。

  通过本次实地走访,团队成员对到了玄武湖自然及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再开发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后期实践开展奠定了基础。

  盛极江南万舍联 棘围科举比登天

  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二站来到了江南贡院。成员们带着在《儒林外史》中管窥到的只言片影,重新探寻科举千年历史。除此之外,团队还对江南贡院的保护和再开发现状进行记录,重点关注在古迹基础上改建的中国科举博物馆。

  中国科举博物馆建立在江南贡院主体之下,进口处是一片水,水平如镜,倒影着明远楼。两旁的号舍承载着九天六夜的笔落生花也承载着寒窗数载的日夜精华。

  博物馆有地下三层,成员们需要走过130米坡道才能到达,130米象征着科举制1300年的悠悠历史。博物馆整体以竹筒为墙,瓦片为壁,层层叠叠的瓦片犹如鱼鳞,有”鱼跃龙门“的美好寓意。成员们行走在长长的坡道,震撼于高耸的竹筒墙和瓦片壁的设计,深感古代科举士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艰辛。

  参观完江南贡院后,团队成员设计并发放了线上调查问卷,收集到来自全国各地百余份调查问卷。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我们发现,60.85%认为公众对江南贡院认知度不高,48.68%认为商业化程度过高,48.15%认为古迹资源单一化开发,37.04%认为文创产品没有吸引力。

  团队成员还对参观过江南贡院的游客进行了采访。其中,一位采访者表示,江南贡院整体保存十分完善。让其印象最深刻的是科举博物馆两边以千字文为例的抽象号舍代表,这既介绍了符合此地特色的标志,又发扬并推广了中国传统文化。另一位采访者认为,古迹的保护不能够单单是保,其存在的意义与理由是为了让后人更多更好的了解当时发生的故事与人文背景。一栋房子如果常年无人居住,它会荒废的非常快。古迹也是同理,如果没有游人的参观,那也会零落的很迅速。因此其认为在古迹的保护方面应该加强推广与宣传,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古迹的保护,以再开发为根本目的。

  通过这次实践,团队成员对中国科举制度有了更清晰而完整的认识,也对江南贡院的保护和再开发有了一定了解,为之后的调研打下基础。

  顾盼金陵第一园 雕楼画阁胜宫銮。

  第三站,实践团队来到了《儒林外史》中的中山王府府邸花园——瞻园。

  团队成员们参观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欣赏了瞻园移步易景的园林,连廊间的绿植和假山交相辉映,自由舒展。葱绿的树木一直向着天空生长,追逐阳光。成员们行至春波亭,听水流声,观逐月楼,赏季夏景。

  瞻园在再开发方面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逐月楼实现了园林与城市阅读空间的“跨界”。瞻园与译林出版社合作共建了这间“逐月·译空间”,空间里摆放了一架架的各类书籍供游人阅读,瞻园限定的章印吸引游客前来打卡,连锁咖啡品牌的入驻也让空气中氤氲着咖啡豆的香气。当游客游玩累了,在这里看看书,赏赏景,歇歇脚,也是极为舒心的。

  夜间,瞻园还推出了《金陵寻梦·夜瞻园》演出,将传统戏曲与园林巧妙结合,很好利用有限空间,拉近了人民与古迹、人民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实践结果理论生花 儒林外史进校园

  通过前期的实践和调研,成员们对《儒林外史》中的古迹有了深入了解,对其中的情节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根据课标,《儒林外史》是初中必读书目之一。成员们与济川中学取得联系,在开学之际,向孩子们展示了团队暑期实践成果。成员们将生涩的文字化成生动有趣的视频、照片,让孩子们更直观、更身临其境地触摸文字,触摸历史。课堂上,孩子们认真聆听,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好评。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基所在。团队成员在调研古迹保护和再开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将古迹资源转化,更好弘扬并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当代青年的锐气和担当。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上一篇:慈利县龙潭河中学:“双减”减“负”不减“质”
下一篇:淄博“退烧”背后的思考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