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这样教育孩子,孩子不反抗说明他没救了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菲利普·津巴多说:“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 心理学充满了魔力,能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别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抛物线”愿意将这种魔力发挥到极致,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闺蜜敏敏跟我讲了他儿子小宇朝他爸爸大哭发飙的事。我很吃惊,要知道8岁的小宇可是很怕他爸爸的,他从来没吼过爸爸,只有爸爸吼他的份。

小宇和他的小朋友明明一起讨论飞机“黑匣子”,小宇对这块的知识不是很了解,而明明却知道的很多。

但小宇是个很有想法的小朋友,当听到飞机“黑匣子”坚不可摧时,他大胆的说可以用原子弹销毁它,就不相信摧毁不了他。

当着明明的面,坐在一旁的小宇爸爸没有多说,他等明明走后,对小宇说:“明明看书多,思维能力很强,不懂就别在别人面前不懂装懂,不懂就多去看书,谁会有病用造价很高的原子弹去销毁一个小小的“黑匣子,别说了让人笑掉大牙。”

小宇的爸爸说话语速很快,又重复说了一两次,再次强调让他不懂就别和他人争论,别乱说些用什么用原子弹去销毁“黑匣子”的话。

没想到小宇哇哇哇的一下大哭起来了。吓了家人一大跳。

爸爸问他为什么哭?他不回答,后来妈妈也过来了,孩子一下就朝着爸爸大吼起来了。

“虽然我不懂,为什么我说说我的意见就不行?”

“为什么我不可以和别人争辩争辩?”

“为什么你要打击我?”

“我是不是你的儿子?”

……

一连串的问,把他的爸爸妈妈都问傻了。特别是他爸爸,只是一味跟他解释自己没有要打击他的意思,自己只是说希望他多读书,多了解知识而已。

听了闺蜜的讲述,我跟闺蜜说:“你的儿子有逆反心理,说明你的孩子还有救。”

小宇爸爸对孩子说的这些话,我们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破坏性批评”。破坏性批评是对孩子自尊心的无情剥夺。

当小宇听到爸爸说的话时,给自己的反馈是:爸爸夸奖明明,说我不如他;爸爸骂我有病,用原子弹去销毁小小的“黑匣子”;爸爸否认我,说我不懂装懂。

小宇有自己的自尊心,他的爸爸伤害了他的自尊,于是他就拿起吼叫、哭诉、反驳的盾牌来和爸爸对抗。

就好像人在打架时急了眼,不管是扫帚还是刀子,只要身边有什么拿来就用。孩子的反应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不管你说的道理对错,随时准备还击。

当孩子一旦放弃了对抗,认为“反正你说我不懂我就不懂”“反正你说我有病我就是有病”“反正你认定我是个撒谎的孩子,那我就撒谎!”那说明孩子的自尊心已经被伤透了,彻底破罐破摔了。

弗洛伊德心理学派认为,一个人的性情在幼年时期即已定型,而且会左右其一生。

美国一个权威机构曾对小孩进行过一次测试,结果非常惊人。他们发现,孩子1岁时,想像力、创造力高达96%,但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7岁时(即上学以后)发生逆转;到10岁时,孩子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不见了,只剩下原来的4%!

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怎么消失的呢?该机构决定对1万名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并对他们各自的成长进行监测。他们最终发现:小孩在成长(0一10岁)的过程中,平均要遭受超过两万次的“伤害”。

其中对幼小的心灵伤害最大的,就是来自父母的“破坏性批评”。 这些将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尊严,没有价值,逐渐真的丧失自尊和价值。

没有了自尊心的孩子,不管我们父母怎么说教,都无法运用语言的方式来校正他的行为。

知乎上有人问:“被父母骂得想自杀是种什么体验?”有个年轻人回答:“在我伤心难过得哭到虚脱的时候,父母却看着我说,发什么神经。”心里的绝望,难以想象。

这些痛苦的记忆,深深刻在孩子心中,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直接导致了孩子长大后持有消极心态,他们胆小、懦弱,犹豫、忧虑等等,让他们更容易失败。

一、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孩子破坏性批评有哪几种表现?

1.对人不对事。

①结论式的否定、批评。

如,孩子的作业没有认真完成一次,就认为孩子是个“玩性大的孩子”;孩子说了一次谎话,却不了解事情的始末,从此认定孩子是个“撒谎的孩子”。一次没做好,就认为永远做不好。

②言语中伴随着人身攻击。

·你怎么这么笨,这道题都不会?

·你除了玩,你还会什么?真是没救了。

·你看看人家谁谁谁,怎么那么懂事?你也不向人家学习学习。

·吃那么多,胖得跟猪一样。

·你没救了,我就当没你这个孩子。

……

③人前教子。

不顾孩子面子,当着别人就批评孩子,会伤了孩子自尊,即使你说得对,但他心里仍然不服气。

2.喜欢跟孩子算总账。

一旦孩子犯错误,家长就把过去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全部抖擞出来,翻来覆去,叨叨个没完。相反,却强化了孩子认为自己改了又犯,改不了的想法及自我否定。

3.家长的夸大其词。

由于孩子年幼无知,认知很片面、粗浅,难免会犯同样的错误,有时家长说了一次又一次,孩子仍没有彻底改掉,家长就说:“这个问题我都说一千遍一万遍了,你就是记不住!”

其实父母才说了两三遍,孩子对数据处于敏感期,还不能理解夸张手法,他们会认为,你的批评不实事求是,胡扯八道。

4.带情绪性批评,有时对孩子冷嘲热讽。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讲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心理压力,回到家仅因孩子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就引发了父母的一顿臭骂。而孩子却无辜至极。

甚至有的父母对孩子冷嘲热讽、指桑骂槐,全然不顾一个心智未健全孩子的感受。用一些不好的词汇难免会伤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很伤心,感受到我们做父母的不爱他了。

5.不断让孩子积累内疚感。

“你知道,你上学要花多少钱吗?哪一分不是爸爸妈妈辛苦赚来的?”

“我冒着生死生你,你这么不乖,怎么对得起妈妈。”

“好好学习,将来要报答妈妈。”

孩子其实没有选择,做了我们的孩子,如果孩子不幸,遇到这样的父母,经常性的批评,孩子只会认为是自己不好,是自己不争气,对不起父母,欠了父母很多债,以后心理负担很重,充满内疚想着如何报答、偿还父母,而忘了自己的人生。

6.对孩子是有条件的爱,优秀、表现好才爱才有鼓励,不优秀、表现不好统统没有。

“宝贝,考了100分啊,奖励你一个玩具。”

“宝贝,今年考班里第一名,带你去北京玩,考五名以后那也别想去,在家补课。”

家长对孩子经常性进行这些破坏性批评后,孩子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少,自信心会变得越来越弱,丧失勇气,胆小懦弱。

孩子受到了双重消极的影响,一是直接承受伤害,并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否定自己:我就是这样的人,我永远变不好。二是父母等于给孩子作破坏性批评的示范,将来孩子可能照搬照用去对待他们的下一代。

二、作为父母,我们要怎样正确的批评、教育孩子?

1.一定要做到对事不对人,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讲道理。我们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长,事情是什么样的,直接讲事情。要明确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他错在哪里,下一次应该怎么做。不要因为一次过错而对孩子完全否定,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否定曾经的努力,更不能给孩子扣上“笨蛋”、“废物”、“懒鬼”等帽子。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尽量不让孩子有内疚感。作为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没有条件的。很多时候我们要教会孩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要追求做最好的自己。父母和孩子都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自我。

3.摒弃罚了又赏的做法。有许多家长,特别做母亲或老人的,刚刚打完孩子,然后又抱着孩子哄,甚至又给孩子好东西吃。这样,让孩子以为虽然被打了,但还是有好处的,他也许忘记了为什么被打及被打的痛苦,却想到了得到奖励的好处。下次为了得到奖励又犯错。

三、多用以下话语与你的孩子对话

1.从正面多鼓励、赞美自己的孩子。

·我相信你,没问题的!

·试一试,成功不成功都没关系!

·多做几次,会越来越好的!

· 方法总比困难多!

2. 给于孩子尊重与理解。

·你既然想好了,我支持你!

·我尊重你的选择!

·别人说你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加油,你的人生你做主!

3.与孩子感同身受。

·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也经历过。

·错了不可怕,最重要的是改正,我相信你会越来越好。

·我难过的时候,和你一样。

·如果你想哭,别憋着,哭一会儿吧。

英国诗人米尔顿在《失乐园》有句名言:“心是居其位,只在一念间;天堂变地狱,地狱变天堂。”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长大!

上一篇:深海教育:探索教育赛道的蓝海领域,职业教育当之无愧
下一篇:腾讯课堂打造教育机构梦工厂2019年TOP100机构年营收增长62%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