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增设专业着眼培育行业急需紧缺人才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3-11-07
手机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谢小琴

  新学期开学,湖北高校“上马”了一批新专业。这些首次增设的专业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发展?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各大高校探访,特邀相关高校专业负责人进行权威介绍、解读。

  10月12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武汉理工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与35名学子同上一堂课。该专业为武汉理工大学2022年新增本科专业,35名学子在该校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接受1年的统一大类课程教育后,今年9月正式进入专业课学习。

  

  为集成电路产业培养急需人才

  12:20分,上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接连上3节专业课的赵文魁意犹未尽,冲上讲台向老师提问。

  今年30岁的王球是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超表面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已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整个暑假都在备课,专业不同,对学生培养方式就不一样。”王球告诉记者,除了基础知识,还会将最新的产业状况与需求导入课程中,为集成电路产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

  “专业课有难度,但我很喜欢。”鲍韩琪是该专业仅有的3名女生之一,她希望以后从事芯片设计工作。

  该校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贺振华副教授介绍,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重点培养具有理论发现、应用创新的科技人才。专业以电子类“金课”为抓手,加强学生在电子、数学、物理方面基础,打造“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三个专业课程群,全面提升学生在集成电路各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能力。专业增设后,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但受限于师资和实验设备等条件限制,目前只开设了一个班,共35名学子。

  

  集聚教学、实验、实践优势力量

  据悉,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与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具备深厚的理论背景和鲜明的工程特点,以培养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系统开发能力为目标,应用领域涵盖芯片设计与制造、智能驾驶、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制造等众多新兴行业。

  该校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郭志强教授介绍,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上,增设这一专业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从实验平台上,这一专业依托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器网络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数字制造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射频微波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实验平台;从师资上,融合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方向的优势师资力量;从产教融合上,该专业积极同集成电路企业联系,与上海安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九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华大九天等企业建立了实践平台,为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供充分支持,确保学生得到充足的实践、锻炼机会。

  “我们学院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光迅科技等联合建设的湖北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共同体即将成立。”郭志强介绍。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增设专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立足武汉理工大学学科优势,培育行业急需紧缺人才。”该校本科生院副院长史彬介绍,该校2022年新增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创业管理4个专业,新增专业不只是紧盯现在,还要瞄准未来,这些热门领域是未来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人才的需求量大,需要在本科阶段即通过专业规划布局强化人才培养,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我们要对每一个学子负责。”史彬介绍,新专业开办之前,相关专业负责人会对学生培养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培养方案相当于学校和学生之间签的人才培养合同,学生进校后,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毕业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毕业5年之内预期处于该行业什么样的水平?都要规划好。每个专业围绕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明确了学生毕业前需达到的12项能力要求,并依此进行课程设置,有组织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每一份的培养方案至少要发给三位企业的专家去审核提意见,我们培养的人才,要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课程和社会需求紧密相连。

  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0-2021年版)》,2020年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约54.1万人,同比增长5.7%。预计到2023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6.65万人左右,人才缺口约20万人。

上一篇: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大赛创业赛获奖项目创业成功率95%
下一篇:注意!贵阳这所学校改名了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