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万”女教师的漫漫教学路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在赣南革命老区安远县,有这样一位深耕职业教育28载的一线教师,一批批在中考失利和家庭压力中彷徨无措的孩子在她这里找到了人生的新航向,一批批专业技术能手和优秀学子在她的班级中成长成才。

  202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中,也有她的身影。她就是来自安远中等专业学校的邵应花老师。

  二十八年很短,在历史长河中仅只一瞬;二十八年很长,匆匆跋涉,岁月留痕,承载着一个人在一所职校上倾注的半生心血。

  不辍耕耘28载,一生只为一事来,邵应花的教师生涯还在继续。

  初出茅庐 身兼“数职”显担当

  1995年,一名22岁的年轻女孩从大学校园走出,走上了安远职校(现安远中专)的讲台。

  一条杂草丛生的黄泥巴小路,没有校门的校园,两栋破旧楼房便是教学楼,眼前的这些就是安远职校的教学环境。邵应花仍清晰地记得当时心里的震颤。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不止于此。简陋的教学条件只是表象,更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念职校在当时属于“下下策”,“读不到书就只能上职校”是家长督促孩子读书时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整个安远职校只有200多名学生、30多位教职工的现状,邵应花顿觉一腔理想抱负无处施展,沮丧、无助油然而生。

  还没找寻到内心的答案,初出茅庐的邵应花就被“推”上了教学一线,当起了班主任。种种机缘巧合下,邵应花成功“转型”为今天的中专计算机高级讲师。

  但她的“转型”之路并非一条坦途。那个年代,大学生是“稀缺动物”。由于专业师资匮乏,刚毕业的女大学生邵应花被委以重任,负责教授各式课程——没有计算机老师,她有一定计算机基础,让她来;电工基础课没人上,她学过物理,让她来……除此以外,她还上过语文、数学、公文写作、现代广告学、市场营销学、哲学、思政、计算机网络、flash和网页设计、PS、coreldraw等多项课程。身兼“数职”的她“暴风”成长,成为安远职校的“万金油”教师,其所承受的教学压力不言而喻。

  每每撑不住想要打退堂鼓时,一想到学校的难处和学生的需要,邵应花还是咬牙坚持。就是凭着这份巾帼豪情的责任担当,她扛起了安远职校的“半边天”。

  不懈努力 助力女孩“获新生”

  其实,邵应花真正决心走上职教道路,始于一种声音。

  时针回拨。当时生源荒,老师只能自己下乡挨家挨户招。邵应花一走进农户家门,对方一听说是职校来的老师,立马摇头摆手。中考的失利让这家女儿不敢说话,只能蜷缩在角落悄然抹泪。女孩抽泣道:“父母是不会让我去读职校的,我要赚钱贴补家用,供弟弟读书,过几年就去嫁人。”

  女孩眼里闪烁的泪光瞬间击中了邵应花,家庭的贫穷、重男轻女的思想、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如同三座大山,重重地压在女孩身上。女孩放弃了,但邵应花不想,她明白,这是眼前女孩仅有的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是这个家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机会。她更明白,眼前的女孩并非个例。无数底层农村孩子的呼喊,狠狠地推了邵应花一把。

  于是,她苦口婆心地对其父母进行解释劝说,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不知遭了多少冷眼,吃了多少“闭门羹”,不懈努力下才赢得女孩去职校读书的机会。后来,这位女孩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虽不在她班上,但邵应花却一直默默关心着她的学习生活。如今,当年的女孩也有了体面的工作和美满的家庭。

  自那以后,每年寒暑假,邵应花都会深入偏远乡村走村串户,到山间地头做宣传。头顶烈日的大中午、漆黑寂静的坎坷山路,她走过不计其数,被狗追着跑是家常便饭,不小心踩着小蛇也难免,只为让农村穷苦孩子“重获新生”。

  主动请缨 逆流而上“挽狂澜”

  热情阳光的笑容是邵应花的标志,而她的骨子里还藏着一股不为人知的韧劲和拼劲。

  尽管当时的中职教育一直处于滑坡状态,发展前景看似一片渺茫;哪怕20世纪90年代末,下海经商之风日盛,身边同事纷纷下海并成功转型;即使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后有几次选调到更好学校的机会……经历过不知多少次激烈的思想斗争,她还是坚持选择留下来。

  “重点中学、市级学校不缺优秀教师,中职学校才需要更多热爱职业教育的教师,办好一所职校,就少了一所少管所,许多‘问题学生’就能通过就读职校找到自信。”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职校过去一度存在一种“短训班”。班上大多是基础差、厌学、自卑、叛逆的“后进生”,且大多来自农村贫苦家庭。因升入普通高中无望,家长便打算送他们到中职学校培训几个月后外出打工。家长和学生,都将中职“短训班”视为打发时间的去处或过渡的跳板。

  几乎每天都有人来“短训班”报到,也几乎每天都有人离开。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班级状态极其不稳定,所以人人都害怕当这个班的班主任……

  有人选择直面问题,是改变的开始。邵应花站了出来,主动请缨接手“短训班”,从第一期“短训班”开班起,她就没卸过班主任的担子。

  为了不让班级成为一盘散沙,她每天早出晚归,课间深入教室,闲暇找学生谈心,课后辅导学困生,反复跟学生解释职教政策,耐心细致地安抚情绪波动的学生,一周之内就把全班学生的情况摸了个遍,记录下对每个孩子的分析。同时,多管齐下,不断地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寻求家长的支持配合以及科任老师的帮助。长此以往,邵应花也逐渐融化了孩子们的心。

  以真心换真心,那些年,邵应花带的“短训班”留下就读中职的学生最多。

  刚柔并济 凭实力成功“出圈”

  对于中职教师来说,职业教育和高考学历教育其实是两条平行线,要想实现两者都兼顾,几乎不太可能。

  但凡事追求完美的邵应花,从学校开办第一届对口高考班起,就一直两者兼顾,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不断看书学习、练习操作、进修培训,忙得不可开交。由于工作起来老顾不上饭点,胃疼也就成了“常客”。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连续几年,她带的高考班成绩都名列前茅,专业班技能竞赛小组也多次斩获省市大奖。

  除了教学以外,邵应花还十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她常说,如果一个学校青黄不接,将会对后续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为此,她连续三年组队参加教学能力比赛,队员全是新手教师。有人好奇:“参加教学能力比赛,需要过五关、斩六将,人家都是组最强的队伍奔着拿最高的奖去,邵老师老是带新手,是不是傻呀?”对此,邵应花却表示,团队能在比赛中迅速成长远比一张证书有意义得多。

  即便都是新手,2018年,她带领的团队在省赛中脱颖而出,成为江西省12支代表队之一入围国赛,并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三等奖,取得安远中专参加此项比赛以来的最好成绩。靠着年复一年的钻研与坚守,邵应花带领的团队捷报频传,所获荣誉如数家珍。

  “全国优秀教师”“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省先进工作者”“省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省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市计算机骨干教师”“县三八红旗手”……累在邵应花头上的荣誉和头衔不计其数,但她却笑称自己在漫漫教学路上收获的是那“四千万”——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走进千家万户,费尽千言万语。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包含在只言片语之间。

  如今,已到知天命年纪的邵应花仍和年轻教师一样,以每周16节正课加8节早晚自习辅导的教学工作量站在三尺讲台。一路走来,支撑她的是一名普通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执着与热爱。邵应花始终用自己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做学生筑梦、追梦、圆梦的引路人,一路风尘仆仆,留下满园馨香。

  举报/反馈

上一篇:亮点纷呈,泉聚“政能量” 第十七届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将于9月27日在济启
下一篇:资助600多人的大学退休教师去世,曾因助学摔断肋骨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