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躬耕教坛”之志 走“强师赋能”之路 我市全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服务教育强市建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3-09-16
手机版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发展,要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筑牢教育强国根基。重庆教育系统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中,锚定教育强国目标,促进教育强市建设?

  我市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办教育,加强建设教育强国的使命感、责任感,强师德、铸师魂,优培养、出实招,重素质、铸名师,举全社会之力,培育形成尊师重教氛围,推动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同向发力,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局面在巴渝大地铺展开来。越来越多的巴渝师者为建设教育强国发出了自己的最强音,他们以自己的“躬耕实践”为国家教育“竭尽所能”,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强师铸魂

  强师德、铸师魂 师之楷模德耀巴渝

  当一个人在追逐光亮的时候,他是勇敢的;当一个人在给予别人光亮的时候,他是幸福的。

  璧山区永嘉实验小学副校长谢露无疑是勇敢而幸福的。从教育世家起航,她将师德大义传承发扬。她爱音乐,更爱孩子,她放弃休息时间,手把手指导,圆了农村孩子的音乐特长发展梦。她从零起步组建葫芦丝校队登上区级市级舞台;创作脱贫攻坚主题歌曲《爸爸妈妈快回来》等,让阳光洒满心田;不仅自己是各类舞台的佼佼者,还指导其他师生多次获得市区级一等奖,探索出新时代“以美育德”新模式。

  如果说执着追光、成就生命展现出巨大的人格魅力,那么深情耕耘、不断突破同样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合川区杨柳街小学校长徐佳20多年的教育生涯,就是一段用执着耕耘成就“奇迹”的历程。二十多年来,尽管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但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她所深爱着的语文课堂,更先后获市级赛课一等奖、部级优课、国家级说课特等奖。她助力年轻教师拔节生长,作为专家、带头人,她无偿提供教学案例、读书笔记6万余字,为100名年轻乡村教师成为优秀教师付出了大量心血。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在这些楷模、先锋人物的背后,是50多万重庆教育工作者的日常耕耘,在一块块黑板、一个个讲台、一间间教室之内,将立德树人、凝心铸魂的耕耘持续进行。

  师德师风建设是师之关键,我市从整体性、系统性、实践性的角度,为教师培根铸魂。

  顶层设计密集出台。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市教委先后印发《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重庆市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文件,划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十条红线。制定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主业。

  强化学习警钟长鸣。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坚持德法并举,明要求、抓学习、知规范、守底线,全面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

  榜样引领典型赋能。出版《渝教先锋 榜样力量——重庆教育100个榜样访谈录》,开展“重庆好老师”演讲比赛,全市教育系统选树了一大批师德典范。

  师之楷模,德耀巴渝。引领与底线结合,严管与厚爱并重,我市用一套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组合拳”,激发了教育人的精气神,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强师蓄能

  优培养、出实招 教之活水奔涌向前

  “感谢重庆市‘两免一补’的政策,减轻了我家里的负担。感谢学校对全科教师的精心培养,让我们能够自信从容地走上工作岗位。”两个感谢,饱含了毛清静的满腔深情。

  从农村走向重庆市第二师范学院,又历练一身本领后,毛清静以定向生身份回到自己热爱的农村,在距离老家不远的彭水县郁山镇小学校大展拳脚。先后获重庆市“基层就业优秀个人”、重庆市“新时代好辅导员”、重庆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多次获彭水县优质赛课一等奖多项荣誉,点亮了众多乡村孩子教育梦。

  和毛清静早早立志当教师略有不同的是,丁奕然在重庆师范大学就读后又攻读博士,于逐步成长中坚定了这份热爱。

  “是重庆师范大学自由、包容的氛围和大力支持,让我在一次次尝试中收获成功、坚定初心。”丁奕然说。在校期间他参加学生会、担任外联部部长、发表论文、创业,各种尝试一样不落,获得青年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创业奖项8项,注册成果转化微企之家……最终回归到自己的专业——生物学研究与教育,以师者身份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无论是回归农村点亮乡村教育薪火,还是执着生物学研究与教育发挥更大光芒,他们都是教师队伍里朝气蓬勃的“生力军”。

  教师水平决定了教育水平,壮大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需要。我市从源头上把好师资的”入口关”“培育关”。

  抓好师范生培养“核心点”。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区县政府、教师发展机构和优质中小学协同育人的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提高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加大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力度。全面推进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目前已完成二级认证的师范专业13个。

  激发教师成长全周期的“活水源”。继续实施小学全科教师和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探索为初中定向培养公费师范生,探索采取学费代偿的方式加强特殊教育师范生培养。

  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上,我市积极搭建教师能力提升的“立交桥”,完善全员培训制度,分层、分类、分科开展5年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水平。化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提升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加强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建设,探索创新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融合发展新模式,为中西部地区教师发展协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为中小学输送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教之活水”。

  强师提质

  重素质、铸名师 国之良师托举未来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师之策是筑牢教育强国建设的根基所在。我市引育高水平教师队伍,改革教师培养模式,整合教师教育资源,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

  一场在全市进行的强素质、铸名师教师提质变革,催生了高素质教师队伍新面貌。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印发《重庆市高校人才发展指数工作方案》《重庆市高校与新型研发机构共建共育高端人才工作方案》。牵头开展“重庆英才计划”教育领域名家名师和创新领军人才评选,优化人才管理,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加大学科领军人才引育力度。夯实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发展支持平台,建立健全国家、市级、校级人才相衔接的引育体系。持续实施高校“巴渝学者”计划,加大讲座教授选聘和青年学者培养力度。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服务体系,完善激励表彰机制,落实人才待遇政策,充分激发各类教育人才的创造创新活力。

  加大名师名校培育力度。启动第三批教育家型教师校长培养工程,新建科学教育等1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153名名师名校长入选教育部“双名计划”,30人入选教育部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分层分类开展国培市培计划,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之师。

  沙坪坝区树人小学校长黄玲先后经历重庆市中小学科研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学员等多个身份的学习沉淀,逐渐成长为一名求学有道、治学严谨、办学立品的复合型学校引领者与治理者。曾引领团队在8年间,带领一所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发展为一所有影响力的优质学校,如今又带领老牌名校树人小学,闪耀育人光芒。

  江北区玉带山小学校长邹红参加教育部名校长培养计划后,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努力按照“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代的大先生”的标准要求自己。她和工作室其他校长们牢记“打造好‘国字号’品牌”的嘱托,勇挑教育改革发展使命,已经形成六大类经验样本,获得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多个案例作为重庆经验报送教育部。

  一个个名师风采,一个个大师匠心……这是我市改革持续深化、加强高素质教师校长团队的铿锵足音,亦是教师们“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生动实践。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持续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任重道远,在我市已经绘就的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将大力实施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实施职业教育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建设计划,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计划,用一项项举措的落实,推动教师队伍量质齐升,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奋楫扬帆、行稳致远。

  链接>>>

  以基础教育强师筑牢教育强国之基

  在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对于办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至关重要。

  自去年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来,我市创新举措推动这项计划落地见效,以基础教育强师之策筑牢教育强国建设之基。

  坚持以育为主,遴选、培养、使用衔接贯通,培养一批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名师名校长,支撑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强教师教育体系,力争建成3个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创建6个区县级示范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50所中小学教师发展示范学校。培育名师名校长,以教育部新时代“双名计划”“学科领军人才示范培训”和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新重庆英才培育计划教学领军人才为引领,不断拓宽名师成长路径。继续推动重庆市卓越校长工程中新合作培养计划,积极搭建名师名校长成长平台。打造80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通过名师送教、组团式帮扶等方式,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

  预计到2027年,在教师队伍建、育、管、用制度机制建设取得新成效,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

  

上一篇:怎样在短期内提高雅思阅读
下一篇:艺术生留学去加拿大的申请条件是什么?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