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借“智”开道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3-09-16
手机版

      □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武经宣

      如花瓣般造型的地标建筑——中国建筑科技馆,通过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数字孪生交付,实现了数字建造;

      在九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库柏特自主开发的智能补发药一体机已上岗多时,发药速度2500盒/小时,8秒可以完成一个处方单,患者平均取药时间缩短60%以上;

      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应用视觉识别、模型算法等数字化手段进行产线改造后,企业产线装备数控化率提高到80%,产品开发周期不断缩短。

      智能建造、智慧医疗、智能制造……这一切发生在武汉方圆10公里内。以一隅观全貌,你可以想象武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布的“密度”。

      如何将这些场景连点成片、成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工信部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期在“区”内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应用导向,主动挖掘开拓应用场景,在政策机制层面勇于突破、先行先试,探索更多新模式,武汉就是获批的11个“先导区”之一。

      9月1日,《武汉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印发,“先导区”蓝图绘就。如果说,此前武汉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是需要在创新方面“顶天立地”,那么“应用先导”就是鼓励更多应用在武汉“铺天盖地”。

      “近些年,武汉在数据算力、算法人才上已经有很大的布局,接下来要实现更多场景的开放,也就是数据打通、先行先试。通过场景示范,打破很多烟囱式的‘数据孤岛’。”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说,地方经济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有一定的差异化和特色。每个地方会根据当地人工智能的产业特点和特色,以及未来更看重的新兴产业方向,结合当地交通、人才优势等,做出布局。

      武汉牢牢抓住“应用场景多样典型”的特质,实施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计划,形成五大应用先导领域。

      武汉正推进智能制造“迭代升级”。目前,武汉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蔚然成势,工信部曾将武汉好的经验向全国推介。数字孪生、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正沿着武汉光电信息、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向纵深深入,覆盖协同研发设计、柔性生产制造、机器视觉质检、厂区智能物流等更多制造流程,不断提升生产效率;

      推进智能建造“自主可控”。武汉是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一批智能设计、智能化施工等智能建造产业生态在汉形成,智能造楼机、智能塔吊遍布江城;

      推进智慧医疗“多场景协同”。武汉不仅富集医疗机构、资料资源,拥有数据资源丰富优势,还把智慧医疗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先导方向,充分发挥技术、场景、数据优势,培育扶持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和解决方案,多个项目及单位入选国家“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全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等;

      推进智慧教育“数字化学习”。武汉是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武汉高标准建设智慧教育基础设施,智慧教室、人工智能实验室、人工智能课程等已深入武汉校园,还有多家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在汉探索智能教育应用场景;

      推进智慧城市“数智治理”。武汉不仅是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还是全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武汉正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破解超大规模城市治理难题,正迈向“高效办成一件事,精准服务一个人,全面智理一座城”,加速让人工智能应用从尖端“科技场”延展到大众“生活场”。

上一篇:齐聚幼专话发展 智慧教育助学前
下一篇:速看!长沙县这8所新学校将于今年秋季投用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