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探索之路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3-07-23
手机版

  1

  高校科研数据现状情况

  常规的科研数据一般是指科研成果数据,并依托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工作汇聚而成。常规科研数据的体量大、类型多,大连理工大学通过建立机构知识库平台汇聚了学校相关的各类科研成果数据,整体数量接近36万项,涉及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研项目、专利、著作、标准、获奖、报纸、软件著作权等多种类型,其中论文数量最多,其次是科研项目和专利,具体占比情况见图1。

  

  图1

  大连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平台科研成果类型占比情况

  科研数据一方面用于反馈学校或所在部门科研整体情况,一方面用于教职工、科研机构团队表征业绩、申报项目及科研奖励等,其中教职工使用频度最高,涉及主要场景有教职工年度考核、履职考核/考评、岗位竞聘、业绩及工作量计算、博导硕导资格认定、项目申请、奖项申报、查收查引查新、个人信息展示宣传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教职工使用科研数据场景情况

  

  科研数据使用的场景较多,基本属于阶段性,以线下方式实现为主,涉及的教职工群体有限,几乎每个场景都有很强的时效性,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依托场景应用很难构建完整的科研数据资源库。

  2

  科研数据管理服务难点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界定不明晰

  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进行界定。从狭义上讲,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包括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数据收集、发现、组织、保存、备份、发布、引用等一系列的过程与服务;从广义上来讲,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应包括整个科研生命周期中与数据管理相关的过程、技术、人员、机构等要素。

  但从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来说,除了关注常规科研数据本身之外,更应该关注与科研业务开展和服务提升相关的数据,在发挥数据价值的同时提升科研服务能力水平。

  一方面,理清科研相关数据以及可能与其有关联的数据,具体涉及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合同、科研机构等数据,以及相关人员和机构的信息等;另一方面,探寻出推进科研数据共享和利用的具体途径,从而优化高校科研资源统筹配置、减少重复研究、促进协同创新和能力提升。

  目前,国家对科研投资不断增加,高校科研活动也在不断发展,但因科研数据的特殊性,针对科研数据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信息化还停留在基础收集阶段。管理系统一般集中在项目、资金、录入、查询等功能,管理人员只能通过单一的数据来获取最后的信息,其中隐藏的重要信息没有甚至无法利用。

  其次,数据分析较简易,与高校没有实际关联。就科研数据形成本身而言,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和相应的建设成本,同时需要根据应用场景开展必要的数据治理,再叠加辅助数据的支撑和支持,这相较于实际需要,具有很大的滞后性,距离数据价值的高效发挥还有较大的差距。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科研数据重应用轻建设维护的情况依然存在

  从高校业务管理视角来看,科研数据基本是由学校科研业务部门主导管理。常规的高校科研管理主体在科研管理体制、科研管理职能及评价、科研管理理念等方面都面临众多困境。

  从数据存储服务的机构知识库建设来看,以高校图书馆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设定广受认可,主要包括科研管理部门、人事部门、发展规划部门、二级教学/科研单位、研究人员及平台提供者等。同时也有学者基于数据治理视角提出以科研人员自主治理为基础的多中心驱动的科研数据治理框架,允许院所、管理部门、学校、国家等机构并存,通过竞争和协作形成自发秩序,提高服务效能水平。

  单从高校内部来看,科研数据涉及众多相关方,这些相关方都以应用为导向来使用科研数据,在应用之外的建设维护很少,一方面是因为科研数据具有一定的复杂度,另一方面具体参与科研数据相关应用的人员力量不足,最重要的是常态化的科研数据建设运维机制并没有建立。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各场景下使用的科研数据缺少有效沉淀

  针对科研数据各应用场景往往由不同部门发起,面向不同人员类型具有不同的时效性要求,所涉及的数据要求也存在差别,阶段性工作以线下方式为主,工作完毕即结束,各类数据未能进行规范的信息化,不能及时有效沉淀下来供未来使用。

  3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数据管理服务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依托公共数据平台

  实现科研数据的持续流转

  学校公共数据平台是学校信息化数据资源建设的主要载体,对各单位及师生员工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或获取的各类信息化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以及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交换、共享及应用,是全校较为权威的数据服务。通过公共数据平台各类接口的实现,确保科研数据能有效实现流转,服务于学科信息管理系统、业绩考核系统、教师个人主页、“一张表”平台等系统应用,具体如图2。

  

  图2 依托公共数据平台实现科研数据流转示意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通过机构知识库平台

  实现科研数据的汇聚集中

  学校于2017年通过建设机构知识库平台等多种途径收集分散的学术成果数据,形成完整、准确、权威的学校学术成果仓储,采用智能匹配和人工认领等方式与学校机构、教职工进行对应,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学术成果数据管理维护流程,有效提高了学校学术成果数据质量,构建形成成果管理中心、系统管理中心、个人管理中心、机构知识库门户、数据服务等五大模块,为多部门多业务提供科研数据支持。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通过教师个人主页

  实现科研数据的融通展示

  学校2015年立项建设教师个人主页平台,2016年完成建设并正式上线运行,历经多阶段的调整升级,最终利用公共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实现业务系统的高内聚、低耦合,使各类数据融合至教师个人主页统一展示。

  平台不受任何数据来源平台变更的影响,使其具有更好的维护性和扩展性。教师个人主页作为教职工科研等相关信息展示的重要阵地,为研究生院导师信息、学部学院教师名录、科研机构成员、科研团队成员提供统一的展现通道。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通过“一张表”平台

  实现科研数据的场景化线上应用

  学校利用公共数据平台的数据交换共享系统,将分散在各个系统的公共数据予以汇聚,并形成公共数据库,通过全校数据资产普查和无来源数据的再确认工作,根据“一数一源”规则明确了各个数据的责任单位,形成了面向教职工开放并定期更新的学校数据资产目录。

  为满足教职工不同业务场景下快速填报需要,逐步解决师生重复填表的问题,学校在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依托业务系统数据汇聚、各单位数据导入、用户个人数据补录等多种方式构建“一张表”平台。

  基于“一张表”平台建设,梳理了科研相关的数据项14项,包括科研项目、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科研著作、授权专利、编制标准、成果转让、咨询建议、软件著作权、科研获奖、其他成果、科技组织、鉴定项目、资政建议等。支持教师个人简历及各类代表性业绩表格导出、申请申报表格的在线填报、工作量及绩效量化计算等。

  4

  未来展望和建议

  在“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越来越重视服务层面的工作,而高质量的服务往往依托于有效的数据开展,更好的科研数据聚合将有效提升科研服务的质量。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科研数据必定成为高校科研服务提升的基础,建议通过三个方面发挥科研数据价值:首先推动以信息化手段来完成科研数据应用场景的线上化,其次要重视沉淀与应用科研数据并逐步形成权威的科研信息库,最后要依托平台化模式汇聚各相关方参与科研数据的建设和维护,最后通过自助、他助、互助等多种模式,确保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形成常态化机制。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杂志

  作者:郭晓明、刘柱、李降宇、杨雨濛(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与信息化中心)

  责编:陈荣

  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duinfo@cernet.com

上一篇:原创易烊千玺这一路走过来真的很不容易,这超出年龄的成熟让人心疼
下一篇:铁道车辆杂志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