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被逼急了什么都做得出来,除了数学题”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3-07-16
手机版

  原标题:“人被逼急了什么都做得出来,除了数学题”

  “汇加移民” ,极速了解热销项目!

  

  Miki粥(mikizhou520)

  作者:miki粥

  这两天,家长群里流传着一句名言:

  人被逼急了什么都做得出来,除了数学题。

  据说这个说法源于去年高考后网友的感悟。

  每年语文第一门考,一出作文题全民就开始骚动:大V、名家仿写满分、零分作文,普通人谁都可以信口胡诌来两句点评,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超越了高考水平…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全民高考在第一天的中午随着语文的结束戛然而止,就好像没有下午还有数学要考这回事儿…

  没人主动跳出来说, 自己搞了个高考数学大通关,用一份满分的答卷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大学生。

  也不是不想,是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比如这个,怎么发挥?它都有标准答案的好不好?

  

  大学毕业20年,数学定理早已忘光,超越圆周率和勾股定理的知识早还给老师;原本以为自己还略懂正弦余弦函数,一看高考题…

  对不起,造次了。

  我剩下的那点数学知识可能也只够找钱。但现在扫码支付已经遍布了祖国大地,这项技术也无用武之地了…

  想算账先想到的是计算器,科技改变人类思考问题的方式。现在连帮小学生辅导作业都力不从心。谈不到解题层面,多半读题都读不明白。

  昨天姐姐试卷改错龟速,看得我着急,于是自不量力非要帮她讲错题。题目是——

  有7只鸡,放入3个笼子里,问最少有几只鸡放在同一个笼子里?

  啥?一只笼子最少肯定是没有鸡啊!姐姐答案是0,我觉得很对。但老师的批改是修正,难道一只笼子最少还能少于零吗?

  于是我又翻回去读了三遍题,完全想不出另一种可能,哪怕来只黄鼠狼,也不可能比「没有鸡」更小的可能性…

  只能场外求助,搜出来的标准答案是3。

  解题的思路是7只鸡放进3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都能放下2只,最后还有1只无处可去?随便塞进某个笼子里就好了,这就是著名的「抽屉问题」。

  看完答案我有点理解当年高中的英文老师,为什么给所有同学讲题前都要先看一眼答案,因为猜不中结局,所以需要答案的指引去理解出题人的意图到底是啥。

  就比如抽屉问题,知道了答案的逻辑之后,我开始试图给姐姐解释「它到底想问什么」,绞尽脑汁想出来最贴切的提问是:

  鸡最多的那只笼子里,绝对不少于几只鸡?

  …

  我尽力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数学这么难,只是数学老师的语文不大行?或者,你以为自己考的是数学,但其实它只是道阅读题?

  比如, 据说上海中考难哭考生的一道考题——

  

  解题没有多难,难的是能读懂这道题。

  

  然而,我觉得上海的同学真没什么可抱怨,因为这就是来自真实生活里的数学。

  不信你可以自己办一张电话卡,在无数种套餐里,包含通话、流量、短信多维度的运算,想搞懂哪个套餐最划算,连张加油卡都搞不明白,你能做到吗?

  所以这不是一道数学题,这是出卷老师送给年轻人的一次「社会的捶打」。

  当爹妈无论是不是数学渣,总有一股勇气,只要是四年级下就想挣扎着自我证明一下,但实际上三年级可能就已经无能为力。

  就在我纠结「抽屉问题」该如何精准表达问题的时候,朋友也发了两道数学问题。其中有一道是姥姥烙饼的问题:

  题目我又看了两遍,寻思姥姥的饼里还能有什么陷阱?一次烙2个,一个烙2面,那不就是4分钟出俩吗?…

  但我知道这个题目放在小学生卷子里它就不可能这么简单。

  于是我默默搜索了一下答案,发现果然!

  因为豆豆只吃了一张饼上,对他姥姥的考验就提升了复杂度。要充分考虑最后烙饼的时候,你不能只烙一张,让锅的工作量不饱和。

  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考虑「并发处理」,让人和锅都不能闲着。

  

  看得我一阵心酸,当姥姥现在真不容易,一边烙饼一边做题。这个豆豆太不孝顺了,明明是长身体的年纪,怎么就不能咬咬牙吃两张鸡蛋饼,解决姥姥的难题?

  姥姥看见大孙子这么爱吃鸡蛋饼也不白辛苦一场,对不对?

  小孩读到四年级,如果你发现数学成绩不行,真的不要生气。只要勇敢挑战一次「辅导数学题」,就会发现,我们目前的数学能力,可能只够买买卷子而已…

  张雪峰说,数学问题会的真会,不行的真不行。

  政治、英文和数学都有大题,但政治大题你可以随便写啊,英文不会能抄阅读理解啊,数学不会你只能写个解…

  会的那种吧,卷子上的题目他会,同学做不出来他会,老师不会的他还会。如北大数院的韦神,老师做不出来的找韦神;

  不会的那种吧,是真不会。哪怕老爹是清北大神,幼儿园开始启蒙,五六个奥数班报着,海淀6小强念着,刷遍东西海的卷子,最后一考还是渣…

  

  老师从小跟我们说,学习努力就会有回报。

  但,这里面肯定不包括数学。

  数学的存在,好像就是为了让我们明白,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事儿是无论你多么努力都没有办法有结果的…

  不过也没必要太难过,就算能做得出鸡兔同笼、抽屉问题、会烙饼的学霸,大部分也会在数学的世界里被虐——

  之前有个妈妈在知乎上发问: 小孩清华数学系读大一,假期回家一从房间里出来就跟我说「我太菜了」,我该怎么办?

  网友说,耐心等几年吧!小孩自己就把这「多余的想法」戒了。

  一般来说,清华读书的小孩,思想进阶的路径是这样的:

  大一的时候,他们天天都会说「我好菜啊」;

  大二大三的时候,他们会心里安慰地说「大佬比我强很多,这是正常的」;

  大四回归佛系心态,就会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菜!」

  如果读到毕业了,心态都还不够「慈祥」就是心理出了问题,抓紧时间早治疗。

  任何语言,都没有安慰的力量。因为这样的学校,学神云集,不是国家队竞赛选手,就是世界金银牌获得者,谁进谁都会觉得自己菜。

  想永远不败,可能唯一方法是「以己之长博人之短」:

  数学全省前十的选了法学专业,物理竞赛拿奖的选了经管(当然在自己喜欢的前提下),四年横扫还有拥有自信,找工作超人半个身位、自信爆棚…

  放下了执念,这样的人生多愉快啊!

  作者:Miki粥,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推红了"顺义妈妈"一词。

  个人公众号:Miki粥(mikizhou520)

  移民资讯

  风险提示:上述有关国家的移民政策,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司引用进行政策简介,不对其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保证,且政策会不时变化,具体移民申请要求,请以递交申请时的政策为准。

  责任编辑:

上一篇:暑假安全攻略,必看!交通、水上、防暑、防火防盗中英文演讲稿
下一篇:大乐透23079期晒票分享:1.8万复式票领衔,30倍追加冲击2.7亿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