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红线底线与保障农民收益应协同并举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3-07-16
手机版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在今年6月25日江苏南京举行的第33个全国“土地日”主场活动上,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国洪透露,近年来,通过采取“稳住总量、优化布局、压实责任”等一揽子措施,全国耕地持续快速减少的态势得到初步遏制。据悉,2022年全国耕地面积达19.14亿亩,较上年末增加约130万亩,已连续两年实现耕地总量净增加。

  自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以来,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此都有明确而一致的要求。近些年,不少地区都在推进复耕,诸如鱼塘复耕、林果山地复耕等,当然还有“水稻上山”之类的实践,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既真正落实守住红线底线不动摇,又能够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害,这是需要亟待认清并处理好的问题,如何把守住红线底线与保障农民收益不受损协同一致,这更需要相关部门在工作推动中处理好二者关系。

  6月13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在经济发展用地要素保障工作中严守底线的通知》(自然资发〔2023〕90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指出,禁止在严重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污染严重难以恢复等区域开垦耕地;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重要水源地15度以上坡地开垦耕地。对于坡度大于15度的区域,原则上不得新立项实施补充耕地项目。

  与此同时,《通知》针对“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提出要求:实施复垦复耕,要做到既依法依规,又合情合理,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给予经济补偿,要留出一定过渡期,给农户和经营者合理准备时间。严禁不顾农民意愿,在未与农户或经营者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强制复垦复耕;严禁采取硬性摊派任务、规定时限的方式,强行统一复垦复耕;严禁简单粗暴、不讲究方法等各类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复垦复耕行为,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

  如果说,上述《通知》对于守住红线底线和保障农民收益应协同并举给出了具体而清晰的要求,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应如何理解并做好相关工作呢?

  首先,之所以要守住红线底线,还是为了能够保证“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这是对粮食安全从“量”的角度的“底线”要求,这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要看到,上述目标的实现,针对不同地区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东北地区集中连片的耕地正在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耕地产出效率等方面入手,并且充分做好耕地保护,既着力建设“大粮仓”,又让良田为“种粮者”产出更多效益;而沿海地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提升耕地产出率,诸如“稻虾共生”等种养结合的方式,同时再强化加工、营销环节,发展乡村文旅产业,让乡村资源价值得到最大化地释放。简言之,秉承农民收益不受损的原则,基于本地区的资源禀赋,为农民创造更多收益渠道来源,这应该是具体执行政策的主体要周密筹划的。

  其次,农业是非常注重因“地”制宜的,并不是所有的“地”都适合转为耕地,也不是现有的耕地未来就一定会是耕地。上述《通知》为什么提出“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重要水源地15度以上坡地开垦耕地。对于坡度大于15度的区域,原则上不得新立项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就是因为存在部分地区不顾实际、不顾科学的做法,本来适合林果经济作物种植的,把树砍掉去种粮食,成本高暂且不论,农民的收益会受到很大损失。

  事实上,总量上的红线底线也是动态而非静态的,总量必须守住,但结构必须优化。基于这个认知,在实施相关工作的时候,要根据“地”本身的特征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机械地划定其属性。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也是为了能够让耕地的含金量更高,更能够保障种粮者的收益,因此,要理解推动相关工作需要一个过程,农业本身就是一个长周期产业,调整结构也必然需要一定的周期,切不可急于求成。

  再次,如何给农民创造更多收益机会?近些年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纯粹种粮的主体要获得较高收益是较难的,一方面,近两年农资、用工成本持续上升;另一方面,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会面临两三年赚的钱一年就赔进去了,即使有国家补贴和农业保险的保障,但种粮的收益仍然有限。那么,解决上述问题一般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提高单亩产出价值;二是在有条件规模化种植的区域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先进的大田种植技术,从规模中要效益;三是做好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从融合中获得高收益、高回报。因此,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当地政府部门应做好整体规划工作,同时,积极引入外部市场主体,让农民除了种植养殖收益,还能够有更多工资性、财产性收入,从而在守住红线底线的同时,实现与农民收益保障相一致的目标。

  最后,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一定要做好充分调研,尤其是要充分尊重事实,尊重相关主体的意愿。上述《通知》特别强调,“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严禁不顾农民意愿”“严禁采取硬性摊派任务”“严禁简单粗暴”“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可以说,这已经是非常强烈而鲜明的措辞,这也进一步说明,落实相关政策,既要有大局观,还要充分掌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要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为基础条件,就如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是真正的主体,如果不让农民获得合理而必要的收益,就将背离乡村振兴的初衷,因此,守住红线底线是从大局出发,保障农民收益要从实际入手,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把政策落实到位,把相关工作做好。

上一篇:2023年西城幼升小结果11个片区解读
下一篇:泉州中考成绩公布!最高781.7分,来自泉州一中郭恬圆!还有实验中学、五中……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