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一代中专生逝去的芳华,渐渐燃烧殆尽的烟火
原标题:一代中专生逝去的芳华,渐渐燃烧殆尽的烟火
当代社会的孩子,相对于之前的老一辈们,更像是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完全没有童年可言。要么被家长同化,淹没在电子产品中;要么就是在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压迫中硬把各种东西塞进孩子的脑袋里,恨不得脑袋再长几个。
不过这也不是父母的错,吃过没文化、低学历的的亏,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也是不惜砸下重金,也不让他们走上自己的老路。
21世纪的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对学历的追求似乎永无止境。由于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工作岗位上的学历要求也亦步亦趋。
回望过去,有一些职称比较高的领导们,有的中专,有的大专,极少数的本科,研究生更是寥寥无几。殊不知,在他们的年代里,他们也都是口口相传的尖子生。可谓一代中专生逝去的芳华,渐渐燃烧殆尽的烟火。
中专生
科举制度根深蒂固
中国当代的教育制度一步一步地从古代演化至今。其中科举制度是教育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
就目前关于教育方面的制度,有人同意也有人反对,但是很不幸,这种从古代就沿袭下来的制度并不是说改就改的,而且就算可以改,但是这个社会已经没有办法可以取缔这种求贤的方式了。
要知道最开始的时候,教书育人是为了让人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也是为了让人能够教化俗人遵循五德,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的城市,并不是为了将人分为三六九等。
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社会动乱的发生,给怀才不遇有能力的人一个台阶,可以实现抱负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开启了公平竞争的先例。
综合情况来看,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选拔人才的方式在此基础上的改变不大,但在教育这个问题上还未曾受到关注和改革。不过由于各种战争和动荡问题,衣食住行都是一个问题,谁还会介意有没有文化一说,导致教育一直处于滞后和忽略的状态。
铁饭碗
从上世纪80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方向教育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招生和就业方面,实行了包分配的制度,也就是上了什么学就有什么工作。
政府作为的主体,积极开办了一些涉及到工商、农林、师范和医卫方面的中专学生,等到毕业以后分配到相关岗位工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铁饭碗。
那时候的“铁饭碗”是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三个字,得到这三个字的前提就是上中专。在那个时期,只有成绩非常优秀的而且必须是应届生才能参加的一种考试。相对于上普通高中,中专三年就可以上班拿到工资,更多人会选择第二种。
虽然说这种“包分配”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就业率和人才的培养,但是长远来看,这种方式对于政府来说已经没有足够的承受力,而且在政府管控下的学校缺乏自主权。虽然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但似乎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如此,但在一段时间内,上中专依然是一个比较热门的发展方向。
现实差距
到了今天,满大街跑的都是本科生,而且研究生和博士生也不像以前那么稀缺,中专生似乎被用来承接一些成绩比较差劲的学生。
当时的中专生毕业以后,从事的范围大部分都是属于基层的工作者。要么是老师,要么就是基层的小干部,由于学历的限制,升迁机会非常的渺茫,甚至有被分配到工厂里工作的,工厂倒闭面临着失业;
反观那些上了高中的人,现在混得算是顺风顺水,最好的有考上了研究生继续深造的,也有在国家重点单位工作的,最差的也比中专生的地位高的多。可惜了一代精英,生不逢时,没有赶上一个好时候,被社会赶超然后抛弃。
但是一句老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带有目的的学习,通常都是机械化地应付,如果真的能将书本里的知识提炼出来,应用到实际中去,何愁找不到一份工作?哭天喊地的怨社会,只能让自己更加的堕落。利用这些时间去提升自己,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逆行而上
被社会所抛弃的人,只有自己站起来,才能重新被社会接纳。
有些中专生为了生存,抛弃旧的观念,开始向新的目标出发。他们有的发现了商机,从事贸易行业;有些不甘落后地重新开始学习,成为了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甚至还有留学深造的。
我们现在有的导师或者是领导第一学历很多都是中专或者是高中,经过后期的努力,大部分都高于本科学历。一纸学历虽然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它能够显示出某个人的学习能力,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单单只有主修学科,包括你的道德品质以及社交能力等。
越努力越幸运,否则,社会也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成功。
专科生逐渐被重视
以前的中专生,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由于一段时间内,中专生的地位被彻底打击之后,人们似乎对这三个字开始有所偏见。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历是一个好工作的敲门砖。尽管国家提倡职业教育,也意识到专科人才在社会上的重要性,国家的政策也逐渐偏向专科人才的培养。但是家长们宁愿用高价学费也要孩子跻身于本科行列。
对于企业或者公司来说,虽然大方向还是要求学历越高越好,但有些职业性比较强的单位,依然会选择专科的学生。
“长江后浪推前浪”,追求高学历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虽说以现在的学历水准他们可能处于劣势,知识和科技的更新换代在一部分上也超越了他们的认知。
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在促进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也施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也见证了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他们的努力也是成就下一代的基石。
责任编辑:
上一篇:知晓|22~34℃,国家医疗保障局推出首批十六项医保服务便民措施!单位通勤班车使
下一篇:红楼梦:三个一本正经的女孩,为何被人称为“小娼妇”?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
- 赛意信息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28亿元 Q3净利端明显改善
- 浙江职业教育“变身”:学历覆盖本科 人才培养形式多样
- 中荷人寿荣获金羽翼奖“2023最佳寿险公司”奖项
- 儿童剧《半糖青春》开启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儿童戏剧周
- 牡丹江 多措并举多业融合
- “全力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红色基因代代传 鱼水之情今更深
- 部分招生单位发布2024硕士统考报名提醒,考生需及时自查
- 摆脱人口下降焦虑,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新京报专栏
- 2023年下半年英语四级考试时间是什么?
- 排名实时更新,娄底阳光男性医院
- 警惕!已有小学生上瘾,家长立即排查!
- 非凡十年 超九成共建国家受访者称赞“一带一路”丰硕成果
- 2023USnews美国工科大学排名前十:MIT折桂!
- “宁王”业绩来了!释放这些信号
- 热力学经典教科书中一个现象级错误(III)——迟到的压力消磁效应
- 观政|国家数据局揭牌!下好全国数据“一盘棋”
- 如何提高托福听力的能力
- 用爱助推孩子展翅翱翔!普陀这位好老师你认识吗?
-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教师曾德昕:甘培沃土 静待花开
- A408寝室,全员保研!
- 对接全球资管中心建设,上海静安正打造一座“金融总部湾”
- 黄河上游好“风光”——青海加快清洁能源发展见闻
- 宝鸡:搭平台促交流 普特融合护航特殊儿童成长
- 重庆乡村学校少年宫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来了
- 科技引领 勇创佳绩—交通市政公司科技创新成果斩获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