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四个方面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3-06-18
手机版

  

  以前看《恰同学少年》,袁老师批评主人公写的作品锋芒外露不知道收敛含蓄,就像梁启超的新闻报道。后来,袁老师给他推荐了韩愈的文章,帮助他得到了质的提升。我一直对此事印象深刻。主人公的文风我是比较了解的,因为我几乎每天都在反复看他的选集和文集里的文章。但他学习的两位前辈我却不太了解,前者只了解一篇《少年中国说》,后者只了解中学学过的《师说》等文。最近,又刷到了这部电视剧的相关片段,勾起了我的回忆,于是我干脆去搜了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和《韩昌黎文集》分别研读了几篇对比,又在知乎搜了一点相关的资料,大致了解了一点。

  古代对文章写作有四个方面的要求,分别是经济、义理、考据、辞章。经济说的是文章要有实用价值,不能写了孤芳自赏。义理说的是论辩的逻辑要通,不能杂乱无章。考据说的是要基于准确的事实,不能信口胡诌。辞章说的是修辞要有美感,不能死气沉沉。这四个方面也是古代八股文的基本要求。

  

  梁启超的文章在辞章上特别突出,喜欢用大段的排比,层层推进,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情绪化很明显,很有煽动性。但是仔细研究就能看出来,其中义理、考据方面着笔就稍微欠缺一点。所以袁老师说他的文章有点论据就咿哩哇啦大声嚷嚷。我看了《饮冰室文集》里面的一些文章,基本上都是类似于《少年中国说》那样的以重复、排比来营造气势、宣泄情绪的风格,详细论述道理的很少。而再看韩愈的作品,对比就很明显。韩愈在辞章方面完全没有梁启超那样的丰富多彩,但在义理和考据方面非常到位,读起来虽不至于酣畅淋漓,但能顺着他的论述一步一步弄明白道理,获得相应的启示。打个简单的比方,梁启超的文章,就像一个演讲者在激情慷慨地站在你面前宣扬他的主张,把你煽动得也热血沸腾起来跟他一块展开运动为目标,而韩愈的文章,是一个循循善诱的前辈在向你细心地讲授道理,引起你的思考而不是煽动你的情绪。

  

  据我的认识,主人公的文章确实兼具了梁和韩二人的优点。先对事实进行陈述,然后对事实作果断的定性,然后用一番推理得出结论,然后阐述观点。这样的写作,把情绪的宣泄融进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中,既有说服力,也有煽动性。这种文风是一种非常好的样板,多学是有好处的。我学了二十多年语文,现在才了解到作文的这四个要义。也许以前学过但是忘了。略感惭愧的同时又深感庆幸,毕竟知道了以后要整改的方向。

  如果早生几百年,我相信我是有做读书人的天分的,成不了秀才,做个学童应该不成问题。我没有深入了解八股文之前,只片面地知道它是封建时代禁锢读书人的糟粕,应该坚决抵制。但我没有料想到的是,我所喜欢并稍稍擅长的对仗、骈体等写作形式都是八股文的基础。我中学的时候语文成绩不怎么样,但是很多人都头疼的对对子、作古诗等题目反而非常拿手。

  很多现代人写古诗词,只按着一个基本的样式去硬套,甚至有的连样式都不懂还自诩为不拘一格的人才,这是在对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学的严重的不自量力的蔑视。其实八股文的要义都在古诗词里面,而古诗词的基础是对联,对联的基础在于中文独特的语言文字,包括字符、语音、语法等。中文的样式古今不同但有相通之处,掌握了八股文,其实就基本掌握了中文的基本形态。白话文把文学普及到了广大群众,文学的质量也随之严重下滑。这是不好的现象。文学是要为人服务的,为底层人服务也需要质量。通俗易懂只是晦涩难懂的反义,同样对经济、义理、考据、辞章这四个方面有着重要要求。没有实用性、说不出道理、摆不出事实、没有感染力的文章,不论雅还是俗,都不会招人待见,这是我们学作文的人都应该要明确的。

  ——2023年4月1日

  《拾字路口》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高分作文应该这么写!
下一篇:430人!免费培养、有编有岗!湖南定向医学生招生计划公布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