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落实落细“双减”工作 课堂优质教学让孩子学好 课后完善服务减家长忧心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4月12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日前,2023年深圳市首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提质”项目工作推进会在坪山举行,活动聚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提质”项目推进,为全国“双减”工作提供典型范例和先进经验。近年来,“双减”工作是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双减”政策发布以来,深圳市教育局落实落细中央大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让每个孩子都精彩绽放。
强化作业管理
设计作业样例供教师参考
减轻作业负担是“双减”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的重要环节。为有效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细,深圳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和《义务教育学校学科书面作业设计指引》,完善了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并对作业设计作了细致、全面的指导和规范。包括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组织全市学科名师、骨干教师编写了义务教育阶段12个学科4543个作业设计样例,供教师布置书面作业时参照。
这些“作业样例”成为学校作业设计的重要参照指引。学校根据“作业样例”,结合自身情况,布置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从而促进作业减负增效。在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孩子的作业是“彩色”的,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学校推行“彩虹作业”,精准对应学生现状,因材施教,按“红橙黄绿青蓝紫”分层布置、分类实施、分级辅导,让作业从批量到定制,产生量变,从笼统到精准,产生质变。
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是科学“减负”的根本。去年5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面向全市各中小学学校(含民办学校)开展了深圳市首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提质”项目申报工作,评选出“减负提质”实验校26所,优秀教研组50个和标兵教师30名,形成了市区校三级教研协同推动机制。
在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东校区王艳丽老师的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模型,探索了“双减”背景下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及高质量课堂的实施方法。
完善课后服务
全市义务教育学校100%开展
“双减”政策发布之初,社会上曾有过一种疑虑,校内减负,是不是等于将责任统统推给家长?实际上,从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深圳学校在推出课后服务之时,就已经将减负工作一并统筹进来。在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在下午4点05分正常下课放学后开展课时的课后服务,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选择。学校采取“两段式”开展课后服务,其中第一段就是“作业指导”,老师们在课室辅导作业并及时批改和反馈。家长叶女士告诉记者,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后,孩子们的书面作业基本能在学校完成,大大地减少了在家辅导孩子书面作业的时间。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100%开展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90.7%,确保学生在校学足学好。正因为在课后服务的创新举措和先进做法,深圳还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单位。在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强化课后服务保障、加强督导检查等方面,深圳的典型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
规范校外培训
持续开展联合执法
“‘双减’政策发布以来,我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越来越少了。寒暑假期间我也没给孩子报什么培训班,让老人带孩子回老家玩。”家住光明的市民张先生表示,如果全民都去补习,孩子的兴趣就没办法培养,这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影响特别大。
2021年10月,深圳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深圳市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要求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大力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模,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开展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
如今,全市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教育部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查处“超纲教学”“培训结果与招生入学挂钩”等违规行为。截至去年年底检查约6万家次,关停各类培训机构1223家,整改562家。
加强家校协同
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落实落细“双减”,同样需要强化家校协同治理。近年来,市教育局通过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加强教育系统家庭教育体制机制建设,成立深圳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打造家庭教育课程体系,组织开展系列家庭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3月31日,第36期“家庭教育大讲坛”如期而至,这是市教育局倾力打造的家庭教育特色品牌,为了让更多的家庭共享优质的家庭教育课程,以“现场讲座+网络电视直播+公众号回看”方式,实现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创新。大讲坛围绕家长们关心的话题,及时开讲,期均访客达23万,新媒体点击量373万人次,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在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的同时,支持“双减”渐成各方共识。
上一篇:职教科研成果“走出去” 制冷专业就业火热
下一篇:学与教的理想追求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
- 赛意信息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28亿元 Q3净利端明显改善
- 浙江职业教育“变身”:学历覆盖本科 人才培养形式多样
- 中荷人寿荣获金羽翼奖“2023最佳寿险公司”奖项
- 儿童剧《半糖青春》开启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儿童戏剧周
- 牡丹江 多措并举多业融合
- “全力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红色基因代代传 鱼水之情今更深
- 部分招生单位发布2024硕士统考报名提醒,考生需及时自查
- 摆脱人口下降焦虑,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新京报专栏
- 2023年下半年英语四级考试时间是什么?
- 排名实时更新,娄底阳光男性医院
- 警惕!已有小学生上瘾,家长立即排查!
- 非凡十年 超九成共建国家受访者称赞“一带一路”丰硕成果
- 2023USnews美国工科大学排名前十:MIT折桂!
- “宁王”业绩来了!释放这些信号
- 热力学经典教科书中一个现象级错误(III)——迟到的压力消磁效应
- 观政|国家数据局揭牌!下好全国数据“一盘棋”
- 如何提高托福听力的能力
- 用爱助推孩子展翅翱翔!普陀这位好老师你认识吗?
-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教师曾德昕:甘培沃土 静待花开
- A408寝室,全员保研!
- 对接全球资管中心建设,上海静安正打造一座“金融总部湾”
- 黄河上游好“风光”——青海加快清洁能源发展见闻
- 宝鸡:搭平台促交流 普特融合护航特殊儿童成长
- 重庆乡村学校少年宫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来了
- 科技引领 勇创佳绩—交通市政公司科技创新成果斩获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