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中,有一张“脸”至今无法用科学解释,甚至被禁止出国展览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3-03-24
手机版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一个名为“国宝厅”的展厅中,有一具特殊的兵马俑,这具兵马俑身体姿态呈跪姿,双臂放于身体右侧,一手握拳一手张开,专家根据它的姿势,经过考据认为这具兵马俑的姿态为射箭式,因此它被命名为“跪射俑”。

  除了躯体姿态特殊外,这具兵马俑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这便是它的面部呈现绿色,这在所有被发现的兵马俑中,是唯一的一例,因此它意义非凡,而对于为何这具兵马俑的面部为绿色,至今尚无一个完全令人信服的解释。

  

  绿面俑自从被发现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备受关注,各路专家都对它进行了研究和推测,来寻求它的面目呈现绿色的原因,除此之外,不少前来参观的游客以及社会各界学者,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绿面俑的发现,比其他兵马俑要晚一些。众所周知,兵马俑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被发现的,但这具绿面俑是在1999年的9月10日,才被专家在二号坑中发现。

  据专家回忆,绿面俑刚刚出土时,头部与身体已经分离,彩绘表面与淤泥粘接很紧,工作人员最终通过整体打包的方式,将这具兵马俑带回了实验室进行后续的工作。

  

  经过谨慎入微的处理后,这具兵马俑的真实面目呈现在专家眼前,它的面部与颈部为粉绿色,双耳为淡绿色,头发和发髻为赭石色,发带为朱红色,眉毛和胡须为黑色,特别是面部的彩绘尤为完整,白色的眼白、黑色的瞳孔,双目炯炯有神。

  但最吸引在场众人目光的,还是它面部的绿色彩绘,因为在之前发现的所有兵马俑中,面目的颜色均为淡粉色,唯独这一具兵马俑的面部呈现淡绿色。

  其次便是这具兵马俑的姿态也比较特殊,为不多见的跪射姿态,因此它的出土,迅速引起了文物专家的注目和争论。

  

  专家们讨论的关键点,便是为何这具兵马俑的面部颜色与众不同,但经过为期数日的研究讨论,也没能得出一个结论,甚至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当初制造它的工匠,留下的“恶作剧”。

  在此后的数年里,围绕这具绿脸俑的争议从未停止过,而鉴于它的特殊意义,国家文物部门也对它尤为重视,起初它被收入了兵马俑博物馆珍藏,在此期间曾有过短暂的向外展出。

  此后,绿脸俑还曾前往台湾展出,期间引起了台湾考古学界的震动和热议。除此之外,便再也没有向外展出过。

  

  2008年12月,陕西历史博物馆经过为期八个月的改造后,即将向公众开放,绿面俑在博物馆开放之前,被从兵马俑博物馆转运到达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也是绿面俑第三次向公众展出。

  根据时任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成建正介绍说,绿面俑为国家重点文物,一般不会进行公开展出,我们每年都会有兵马俑前往外国展出,但迄今为止,这具绿面俑只去过台湾。

  博物馆开放后,绿面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自然也少不了“为何它的面部为绿色”这样的疑问,即使当时这具兵马俑已经出土近十年,但这个问题的答案依旧没有找到。

  

  绿面俑向公众展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不少学者和兵马俑爱好者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比较中肯的见解。

  有一位学者认为,绿面俑在当时对应的士兵,应该为军队中的傩(nuó)人,这个职业是负责进行祭祀活动,以及军队中发生瘟疫等疾病时,进行仪式驱疫逐邪。

  在进行仪式时,负责傩礼的人员,会在身体各部位涂上色彩,特别是面部,据记载早在夏商时代,便有傩礼的存在,并出现了专门负责傩礼的职业和官职,傩礼后来也分为不同的等级,比如“国傩”、“天子傩”等等。

  

  其次,自周代起,傩礼的主要任务除了驱疫逐邪外,还有为死去的帝王送葬,傩礼的主角被称为“方相士”,他们都是身强力壮的军队中人,所以周代傩礼的礼意便是“军人战胜邪疫”。

  到了秦代,这种习俗也被保留了下来,再者秦文化与楚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而重巫是楚文化的一大特色,所以这位学者根据以上资料,认为绿面俑对应的士兵,就是负责驱疫逐邪的傩人。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较多人的认可,但也有专家认为,绿面俑对应的并不是傩人,而是那些在脸上涂满色彩的普通士兵。

  

  根据这位专家的说法,在战国时期,有些国家的军队会在打仗时,将士兵的面部涂上不同的色彩,以此来达到恐吓敌人的效果,除了士兵外,马匹、牛角上也会涂上不同的色彩,所以这位专家认为,绿面俑对应的,就是这些面部涂了颜色的士兵。

  但这样的推测存在一个不合理的地方,那便是如果真如这位专家所说,那么这样的绿面俑不可能只有一具,而应该是至少以一个方阵的形式出现。

  毕竟你不可能在打仗时,只给一位士兵的脸上涂上颜色吧?必定是大规模的一个队伍,这样才能达到恐吓敌人的效果,只凭一位面部涂色的士兵,如何能起到恐吓效果?

  

  而以秦始皇的作风,他修建兵马俑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兵俑在下界也能为他征战,如果将绿面俑带到墓里,那必然会是一个方阵,而不会是单单一个。

  此外,还有几位专家认为,可能是制造这具兵马俑的工匠是色盲,分不清颜色导致调色时出现了错误。

  这样的说法虽然看似合理,但是这无法解释为何这具兵马俑只有面部是绿色的,而手部等部位依旧是淡粉色,况且这位工匠不可能仅仅制作一具兵马俑吧?而绿面俑却只有一具。

  

  如果这位工匠确实制造了一批绿面俑,而在后面的工序中被督造人员发现,将其他绿面俑剔除,由于疏忽遗漏了一具,这倒是有可能的,不过这不能解释为何这具兵马俑只有面部是绿色。

  因为即便是这位工匠只是分不清绿色和粉色,那为何给面部涂上绿色,而手部依旧是粉色?除非一具兵马俑是由不同的工匠进行上色。

  还有一些参观的游客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不少游客认为,古代人很注重祈福之类的活动和仪式,而作为一名士兵,在战场上最在乎的无非就是“平安”二字。

  

  所以在脸上涂上绿色,可能是一种寻求护佑的方式,而每一位士兵祈福和寻求护佑的方式都不尽相同,只有这一位士兵是通过将面部涂成绿色的方式来祈福。

  虽然有人认同这种说法,但历史文献并没有这一方面的记载,无法判断真伪,所以这也只是一种猜测而已。

  之前提到“傩人”的说法比较令人信服,还有另外一种比较中肯的说法,即绿面俑代表的是少数民族。

  在我们现代的戏剧中,会通过演员的面部脸谱颜色来区分该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比如白色脸代表奸诈,红色脸代表忠勇,黑色代表正直等等,而在一些戏剧中,绿色有着代表外藩之意。

  

  提出这种说法的人认为,秦国立国初期,地处陇东地区,即今天的甘肃天水一带,这里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而且从历史文献来看,秦国的民族构成较多,如古代的巴族、羌族等。

  最重要的是,秦国的军队广泛吸收了不同民族的战术,所以这位人士认为,绿面俑代表的就是秦国军队中的少数民族成员。

  虽然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但始终没有一个彻底令人信服的答案,包括众多的专家在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对历史文献的探寻,也没能给出一个完美的解释。

  不过还是有人别出心裁,想到了一种“脑洞大开”的可能,这种猜测便是绿面俑对应的,是类似现代军队中野战部队之类的士兵。

  

  我们都知道,在现代军队中,会有面部涂上迷彩的野战部队,这样做是为了在丛林中更好的隐蔽自己,而在古代,打仗时说不定也会有丛林战,而这些士兵就会将面部涂成绿色,以此来隐蔽身形。

  也就是说,这种绿色就类似今天的迷彩服,但是为何单单将面部涂成绿色,手臂等其他部位也涂成绿色不是能更好地隐蔽吗?所以这种“脑洞大开”的说法就不用太过认真对待了。

  绿面俑出土距今已经二十余年,它的出现既丰富了我们对于兵马俑的认知,但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谜团,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这个谜团却始终没有解开,这也为绿面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虽然绿面俑的谜题一直没有解开,但我们要知道,秦始皇陵并未被完全发掘,还有许多未知的地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说不定绿面俑谜团的线索,就深埋在帝陵内的某个未知之地。

上一篇:《满江红》:张艺谋的历史巨制
下一篇:岭南师范学院2023年成人高考专科本科专升本(函授专科本科)招生报名简章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