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从这面镜子开始?山西这个展览有故事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3-01-17
手机版

  9月19日,“昭明——山西博物院藏铜镜展”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展,共展出先秦至清代近200件铜镜及相关文物。其中,唐代月宫镜、“赏得秦王”四瑞兽铭带镜,以《女史箴图》为基调的仕女图场景再现,吸引了不少观众眼球。

  中秋始于这面镜子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始于唐朝,其前身是“千秋节”。唐玄宗时期,百官敬献“千秋镜”为皇帝祝寿,唐玄宗铸“千秋镜”回赠群臣。后来“千秋节”逐渐演化为“中秋节”,铜镜也成为传统节日必备之物。

  此次展览“繁华入镜”板块,展出了一面精美的月宫镜,该镜直径15.7厘米,背面雕刻着月宫、玉兔、嫦娥等象征中秋的传统图案,正是唐代中秋节民间互赠的代表作。仰望月满之夜,明镜与明月相耀生辉,团圆和幸福之意传承至今。

  

  ▲月宫镜(唐代)

  “这面铜镜因为被氧化,有了一层铜锈,不够明亮了。”山西青铜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古人使用铜镜,怎么保持明亮?一是日常擦拭,二是隔一段时间,由专业的磨镜匠人打磨。

  “明镜高悬”最初的模样

  “这类铜镜影响深远。”山西青铜博物馆工作人员重点向观众介绍了“赏得秦王”四瑞兽铭带镜,该镜背面有四只瑞兽,身形柔健,在长满花草的内区里,作绕钮奔跑状,外圈铭有“赏得秦王镜,叛不惜千金,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20字。

  

  ▲“赏得秦王”四瑞兽铭带镜(唐代)

  相传秦始皇设明镜,“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后人以秦王镜喻赞君子,强调品行高洁、光明正大。后被引用到衙门陈设中,称“秦镜高悬”或“明镜高悬”,喻意官吏办事断案公正、廉洁、无私。

  以镜鉴人传承至今。山西青铜博物馆馆长梁育军介绍,“现在我们强调要‘照镜子、正衣冠’,也是强调要正直前行、廉洁公正。”

  仕女图景再现

  展馆中心处,精心布置了一幕古代女子梳妆的场景,将仿制铜镜、镜架以及梳妆器具等按照历史特点还原陈设。

  

  ▲还原陈设仕女梳妆场景

  此次展览项目负责人史倩羽介绍道,这个场景参考的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镜架来源于宋金砖雕上的图案,家具陈列来自唐代,杂糅了各个时代的特点。

  观众可走进展览,化身展览中人。记者也现场感受了一把“理鬓插金钗、红粉涂腮”的情景。端坐铜镜前,仿佛穿越至古代女子闺房,沉浸式体验“对镜贴花黄”,氛围感拉得满满。相比现代镜子,铜镜明亮度差一些,镜中人影偏黄一些,但确实能满足日常使用。

  

  ▲体验照铜镜

  整个展览以历史脉络为主线,由“天工开物”“见日之光”“繁华入镜”“照见生活”四个单元组成。展览将持续到2022年3月13日,观众可关注“山西博物院”公众号预约参观。

  采制:任慧 郑玉洁

  原标题:《中秋节从这面镜子开始?山西这个展览有故事》

上一篇:上海“空中课堂”推出全新板块,助力延期的中考、高考学生
下一篇:专家点评!北京市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评析来啦!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