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复读生真的要被“限制减分”?与应届生同分不同命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3-01-13
手机版

  凭什么普通人一辈子只有一次参加高考的机会,而复读生可以有两次甚至三次的逆袭?在教育公平面前,复读生的出现似乎是一个bug。

  有人很早就提出应该限制复读生再次参加高考,不然就会影响初次参加考试的学生正常竞争的机会。尤其是近些年,复读生的数量不断增多,引人担忧。

  

  如何防止复读生占据应届生的高考机会?最简单粗暴的做法其实就是削减复读生的分数,让这两波人同分不同,分成两条不会互相影响的赛道。

  那么这样的日子还会远吗?距离2023年的高考也只剩下不到200天的时间。无论是正在总复习的高三应届生,还是准备二次冲刺的复读生都在紧张的准备当中。

  

  著名的高考复读工厂,毛坦厂中学也迎来了一些小插曲,有家长爆料说因为疫情等问题的影响,毛坦厂中学按下暂停键,突然宣布停课。

  以往学校外面都是人流涌动,来往的家长和复读考生们络绎不绝,现在却突然陷入了寂静当中,复读生们也只好在家自学,准备高考。

  

  其实对于复读生的限制,可能还远远不止这些。教育部门也已经明确作出规定,所有公立高中从此以后不得再招收复读考生。

  这也从准入门槛上就浇灭了很多复读生的希望,复读生直接失去了进入高考的第二次渠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相当于在给复读生减分。

  

  不过最重要的举措还是在高考录取方面,对于复读生的限制,从2022年开始,各大高校在一分一段录取表中,将会优先给应届生排序,把复读考生放在最后面录取。

  如果只有一个录取名额,那么也肯定会给应届生,哪怕复读生的分数比应届生高,也会因为被排在后面,所以得不到这个录取的机会。

  

  选择复读的风险会增加

  有不少复读生并非是高考的落榜学子,而是已经有大学的录取名额了,但是自己选择了放弃,想第二次参加高考,但以后想要选择这种途径,风险就会增高。

  各大高校已经有明确规定,如果考生已被专项计划录取,但是不去上学的学生将不会给再次录取的机会。比如通过强基计划被录取却又选择复读的学生。

  

  复读的费用和难度增加

  公立学校一律不许招收复读学子了,以后想要复读名额不仅会大大缩减,而且我们也只能花高价进入私立学校偷偷复读。

  这对于家长们来说其实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复读这段期间的学费加起来足以支撑我们考研了。还不如将计就计,先老实去上大学,然后通过考研来逆袭人生呢。

  

  复读生的形象和口碑会变差

  一直以来,社会上对于复读生的口碑都是不一的。而且从教育的角度上来讲,复读生的确有投机取巧的嫌疑。不应该为了自己去损害他人的高考公平。

  高校发出的这些信号,也都是在非常清晰的表示不支持高考复读行。如果复读生们还是继续我行我素,那么未来的形象和口碑也会继续变差。

  

  高考失利或者发挥失误,的确让人感到无比的遗憾。但人生真的就只有复读这一条路可走吗?其实并不然。还有很多机会是更加公平,而且受到大家赏识的。

  比如高考插班生就是一些优秀的重点大学开设的逆袭道路。如果你考上了不理想的学校,就可以申请做985,211大学的插班生,实现命运的两级跳。

  

  申请插班生需要保证自己的成绩优秀,经得起检验,跟高考复读比起来,插班生的难度反而还次之,而且也只会受到支持,不会受到反对和缩减。

  还有一种是参加高校设的夏令营,获得保研和直博资格,通过这种途径还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很多优秀高校的高材生。仅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能结交到更多人才。

  

  哪怕你的本科出身并不好,但是你只要在这些学术活动当中表现出非常优秀的成绩,也会被名校的老师赏识,直接给你提供进入名校学习的绿色通道。

  我们的人生选择远远没有那么狭隘,不要把目光只停留在高考,往后看一看,其实机会更多。

  

  那么你认为应该限制复读生吗?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上一篇:《孟子》精神论(8)|孟子的仁政大纲
下一篇:7.2亿债务谁来还?河北华信学院原董事长卷进多起借贷纠纷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