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后,上海新中考如何拼?关键变化为你分析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3-01-10
手机版

  2021年上海中考已落下帷幕,对于准初三同学来说,2022年中考已是箭在弦上,即将迎来的是新赋分+新招生制度的中考政策,相信所有的考生都已经蓄势待发,那么对以后的考生来说:

  · 新中考考试有哪些考察重点值得关注?

  · 新招生制度下自招比例大幅缩减,四校招生会有哪些变化?

  · 初一、初二考生应如何准备应对?

  本篇文章就将集中在这三点,帮助同学把握新政节奏,做好中考规划,为进击“四大”名校做好准备!

  01中考计分模块增加,侧重考查学生综合素养

  与老中考政策相比,新中考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点:

  ①考试科目/分值/形式的变化

  ②高中招生政策的变化

  首先,我们看下630分中考和750分中考计分模块的拆解对比:

  可以发现:中考不仅仅只是多了120分,新增历史、政治两大计分科目,同时计分模块被拆解成更多部分,比如英语新增听说测试,综合测试科目拆分成“物理+化学+物化操作+跨学科案例分析”的超级复杂板块。

  同时,考试时间也发生改变,比如前段时间,全市初二学生刚进行完历史中考,从初三开考提前至初二。

  总的来说,据上届中考生的反馈,新中考考试侧重考查学生在复杂情境中透彻理解知识的内涵、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并灵活运用求解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考试时间提前,也意味着备考节奏需要加快!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上海中考的招生制度变化。

  02新中考改革后,“四校”怎么招生?数据干货分析!

  在新中考政策下,中考招生制度发生较大改变。相信关心中考政策的家长们都知道,3月16日,市教委公布了一个重磅教育政策:《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这个政策和孩子们的新中考招录息息相关。

  小编再来帮大家拎一下:

  从2022年起,进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有“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种路径:

  其中名额分配综评环节是此次中招改革推行的招生录取新办法,也是这次改革的一大重点,这种招生办法仅在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推行。

  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怎么招生?

  总招生计划65%名额,分配到区

  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是指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直接或共同管理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主要指上海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即大家熟知的“四大四校”。

  举例而言,假设一所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M校,它当年招生总名额是400人。

  其中,假设该校用6%来自招,也就是有24个自招名额,其中艺体特长生不低于该类别中的15%,也即约4个名额。

  接下来,在名额分配环节,A校须拿出65%的名额分配到区,也就是260个名额。

  一个区能拿到多少名额,按该区当年度中招报名人数占全市中招报名人数的比例为测算依据;而在分配到区的名额里,又须有20%分配到该区不择生源的初中学校。

  假设C区当年中招报名人数占全市中招报名人数的15%,则分配到A区的是260*15%=39个名额。

  而这39个名额中要有不低于20%,也即8个名额,将通过均衡、随机的原则,比如以抽签的方式,分到该区不选择生源的初中。

  最后,在统招环节,400(总数)-24(自招)-260(名额分配)=116,也就是有116个名额,可以让学生在裸考环节有机会。

  03初一、初二同学应如何准备应对?

  可以看出,新中考后自招比例明显缩减,进入“四大名校”的主流途径是名额分配综合评价,综评比例高达65%,但之前很多家长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今天这组数据(24 VS 260)可谓“触目惊心”,务必要关注!

  看完以上数据,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四校的竞争激烈程度,虽然四校的门槛难度相当之大,但是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会希望。既然要进入“四大名校”,自然先要给自己定下需要努力的目标!

  然而,“四校”竞技场中云集的都是各校的精英牛娃,学习成绩自然不用说,单拎出来每一个都是相当能打的,而那些一般水准的活动项目显然也不能让考官有特别值得记住的地方。

  

  此时,优质的科技创新类竞赛,就是让你的孩子在“四校”竞争中可能胜人一筹的机会!

  因为这一类科技类竞赛考核的,并不光是学生的技能的高低,更多体现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能力,而这些也恰恰是“四校”考官颇为看重的综合素养。

  要提醒大家,这些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套用一句老话就是“真正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不仅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积累,引领也不可或缺。

  这里我们推荐「2021人工智能暑研项目」,你的孩子将在科创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人工智能项目的系统训练,切实帮助提高孩子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未来人工智能人才所必备的核心素养。欢迎有兴趣的家长给我们留言。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18年天津中考必读之中考体检(参照2017年)
下一篇:2022高考语文作文出炉,专家给出立意解析,你写对方向了吗?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