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古代也有“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秀才学历堪比当今博士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2-12-04
手机版

  还记得高中时期被5年高考3年模拟折磨黑暗时期吗?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想还不如生活在古代呢,这样就不用受这种地狱之邢了。其实在古代科举也并不轻松,反而是惨绝人寰。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正式确立,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考试内容似乎比我们现在的高考少。现在高考主要是六科,语文,数学,英语,文科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物理,化学,生物。我们平时的复习准备都是围绕着5年高考,3年模拟,而古人主要有三科,一科是清史,一科是文艺,一科是实务。

  科举主要靠两个方面,一个是贴金,一个是墨艺。因为是以官方规定的教科书为基本,考生需背得滚瓜烂熟,一个字也不能错。准确地说,就是实时翻译文章,但贴金必须完全背下来,这相当于在考试中做大量的填空题,这在唐代极其流行,而不仅仅是填几个字。

  初唐时,唐太宗李世民曾让颜师古起草了《五经》定本,这是一部考《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左传》的书。后来成为官方统一教材,内容本来就很多,后来又增加了很多内容,比如周礼、孝经、论语、孟子等等。南宋以后又逐渐扩充了13部儒家经典。

  据较为精确的统计,读书人当时需要背诵的部分制定的教科书,像论语11,754字,孟子是34,685字,诗经25,740斤,礼记99,010字,左传196,845字等等,光是仅列出的这几部必考书籍合计就是407,200多字。考生们每天摇头晃脑地诵读还不行,必须要抄背诵一张三遍。不光得大段大段的死记硬背,还得花心思去思考去领悟。考试的时候,主考官会任取其中的一页,裁一页用纸将左右遮住,中间只留出一行,再用纸贴贴住部分,少则留三五字,多则留十几二十几个字,要求应试者将所贴之字填写出来,一般出十道。

  参加考试的学生只有答对五六道题才能通过。什么意思呢?就是逐字逐句。你想想这不是变态吗?所以当时的考生被迫动用歪脑筋,搞了一本便于剽窃的石纹集字用来临时抱佛脚。

  而所谓的文艺,绝不是大家想的吹拉弹唱,而是考诗词散文,和我们现在的考的内容挺接近的,和高考语文命题作文差不多,只是难度会大一些。不仅要严谨到点子上,还要注意怎么写。这方面的古代参考书很多,可以刷的题也很多。其实可以参考唐诗宋词。但是你得有这种悟性。毕竟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但有时候那1%的灵感比那99%的汗水更重要。所谓实务,就是要靠政策理论,你要对国家大事,民生问题提出你的看法和意见。

  实务我们高考是不考的,但针砭时弊,一个是你肚子里得有东西,一个是你真的得有心怀天下的觉悟,还得你的运气好。那时候没网络,全国发生啥国家大事,各省有啥新政策,你还不一定都知道,你稍微不了解可能就答上卷子来,故而咱们现代人的那一套什么5年高考3年模拟,在古代可能还真没用。古人就这样坐以待毙吗?当然不是,曾经流传有策廓艺术,就是将清史以及实务主要内容编成的一种简易的材料当作红宝书,作为学子们刷题之宝典,来押宝皇帝老子哪个时候会出啥题目。

  呜呼哀哉!如此高难度真的是被虐的死去活来,我们以清朝为例。将近40万人参加了考试,但只有5%左右的人被录取。也就是中国这么大的地盘,只有不到两万人被录取。换句话来说,我们平时不喜欢的古代秀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文博士,可见我们现在有时候和古人是相通的,那就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是我们现在考试的法宝。

  举报/反馈

上一篇:桃源九中举行2022年下学期开学典礼
下一篇:毕业季论文代写、买卖行为是不是“替考”?能不能入刑?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