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多地发现17公斤“胖老鼠”,糟蹋100亩莲藕,还曾亏掉上百万
最近,上海人民可是犯了愁。前脚疫情刚过去,后脚重达17公斤、酷似老鼠的“外来生物”,就不请自来,还肆无忌惮破坏了100多亩农户种植的莲藕。
其实,人们对这种讨人嫌的家伙并不陌生,它的本名叫海狸鼠。20世纪90年代,还曾经是各大资本投资的重点,一只怀孕的胖乎乎的海狸鼠,单价就高达上万。
那后来又发生了什么,让这稳居C位的海狸鼠“跌落神坛”?它又做了什么让人们深恶痛绝呢?
这种入侵搞破坏的家伙,老家来自南美洲,跟老鼠同属于一个大类,但它属于水陆两栖的啮齿动物。大大的脑袋上嵌着一只小小的鼻子。体型基本在0.5米左右,一般重达10千克,但此次破坏农田莲藕的最大个儿,重到了17公斤。
海狸鼠在1953年最早引入国内的时候,可是赚足了噱头。传言海狸鼠浑身是宝,肉质高蛋白低脂,野味绝佳。而且海狸鼠的毛发光滑细腻、质感柔软,是制作貂皮大衣、真皮靴上好的原材料,就算是质量下乘的海狸毛也能卖个好价钱。
就连海狸鼠尾巴里的筋也大有用处,用这种筋制成的医用缝合线,缝进肉里直接被身体吸收,连拆线都不用,就说神不神奇!
20世纪80年代,资本的眼光瞄向了这种全身是宝的海狸鼠,就像炒房那样开始“炒海狸鼠”。大肆宣传海狸鼠的投资和经济价值,鼓动市民、微小企业争相购买,也直接把海狸鼠的价格一路哄抬上去。
到了90年代初,这种现象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一个开了养殖场的场主在电视上宣传,声称自己以500元的价格卖出一只海狸鼠,紧接着下家又卖出了800,净赚300元,第三轮海狸鼠又涨到了1000元。
海狸鼠身价最高时,一只怀孕的金黄色皮毛的海狸鼠能卖到1万元。要知道当时一个普通市民的工资才不过几百块。在电视机刚普及的那几年,海狸鼠的宣传就铺天盖地上演着。没过多久就引得大批市民“上钩”,都摩拳擦掌试图以海狸鼠买卖来发家致富。
海狸鼠也迎来了“鼠生巅峰”,享受到了人都没有的高级待遇。它们被主人“好生伺候”着,胃口不合就喂鸡蛋、奶粉和菜心,生病了甚至把医生接到家里治疗打针,一跃而成家庭地位最高的主角。
但虚假的骗局很快被央视《焦点访谈》戳穿,节目揭露了资本家对海狸鼠的恶意投资。节目播出没一周,海狸鼠的价格就跌进了“地狱”,从几千一路降到几十块一只。一对农村夫妇把大半辈子的积蓄拿出来全部用来饲养海狸鼠,本指望赚回养老钱,再给儿子盖房娶媳妇,结果全打了水漂,最后卖不动的海狸鼠直接被丢弃到了农田里。
一夜之间,海狸鼠的“全民狂欢”成了无数市民的“人生噩梦”。但被丢弃的海狸鼠逃窜到了野外流浪,没想到近日居然在上海松江区的农田里,又搞起了破坏。
除了啃坏100亩莲藕,海狸鼠还做了哪些讨人厌的事儿?
虽说海狸鼠不挑食,但它最爱的还是甘甜又脆脆的莲藕。初春咬冒出的藕芽,秋末啃成熟的莲藕,还专门拣最甜、块头最大的莲藕吃,如果不合口味啃了几口就扔掉,转攻下一个目标。
当种植户们被成功惹恼,布下天罗地网要捉拿这些海狸鼠时,它们又总能狡猾地躲开一个个关卡,偷完莲藕就顺利溜走了,叫人头疼不已。
除了莲藕,海狸鼠还喜欢吃芦苇、茭白、柳叶、嫩枝条等绿色食物。海狸鼠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能生。兔子兄在海狸鼠面前都甘拜下风。
海狸鼠每胎能生7~15只,一年最多产5轮,幼崽哺乳到3个月时就性成熟,能繁殖下一代,是妥妥的“生育机器”。这种近乎病毒式扩散的繁殖速度,也许是人们丢弃后,数量反而爆炸式增长的原因了。
除了啃坏农家作物,海狸鼠还是个筑巢高手,偏偏把洞穴设在田埂、堤坝处。每个洞口30公分,一半在地上,一半在水里,洞穴最长有15米!一旦嗅到危险气味,它就迅雷不及掩耳之速钻入洞穴最深处。就算被水淹没,也能憋气10分钟,肺活量甩开人类一大截。
不过,比起破坏庄稼,海狸鼠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还是身上携带的大量细菌。如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鼠疫杆菌等。20世纪90年代末,有多位市民曾在野外发现海狸鼠的残骸,还偶有海狸鼠携带病毒引人生病的现象。
这种情况不仅在我国出现,美国、法国、阿根廷等国家也曾爆发海狸鼠泛滥成灾和病毒传染的风波,为了尽快消灭海狸鼠。美国一州长还规定捕杀一只海狸鼠可拿到5美元奖励,加上海狸鼠的肉味鲜美。那一年,超过500万只海狸鼠进了人们的肚中。
除了人为捕杀,海狸鼠焚烧、填埋等更残忍的手段也接连上演,对海狸鼠的种族灭绝活动,场面一度惨不忍睹。
如今,海狸鼠早已被列进了“人类喜爱动物”的黑名单,只要看见就恨不得赶尽杀绝。但试问一下,海狸鼠真的有错吗?难道最初不是人类为了一己私利,赚取更多利润才大肆鼓吹,让海狸鼠被强拽进人类经济活动中,一旦市场贬值就毫不犹豫肆意丢弃。
海狸鼠只是顺应自己的天性,想方设法求生存。也许是我们人类自己把恶意加诸在他们身上,一窝蜂“供奉”养殖,又厌恶丢弃,甚至焚烧填埋。人类有没有想过,被埋进土里、活生生烧死的也是大自然界的一个个小生命。
也许,当人们冷静下来,不要站在自然界统治者的位置上,就更能找到一种温和的方式,来处理过度泛滥的海狸鼠们。
最近,国家也做出了一些保护海狸鼠的行动。2020年9月,官方发布的一份动物管理规范中,明确规定禁止开展以海狸鼠为主的养殖活动,禁止用于药用、科研、展示等目的。
也许未来,对于海狸鼠泛滥的治理会更加全面温和。带着友善的眼光,人类和自然界众生才更能和平地长久相处。
作者:一念
举报/反馈
上一篇:初中成绩“名列前茅”,到了高中“一塌糊涂”,多半是这3类学生
下一篇:2023年河北省高考报名网上申报流程发布!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
- 济南将碎片化经验总结提升,创新推出五项地方标准 让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标准”可
- 拓斯达: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3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亚运薪火”与“宸星星火”同频共振 中学运动会迎来亚运冠军
- 多地清退编外人员,他们的“编外困局”:有人没资格报考所在岗位,有人因编外经历失去
- 民航局发布《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工作指南》
-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映月校区:借数字应用于课堂 创智慧引领于教学
- 促进家校共育 巴蜀蓝湖郡小学开展家校共话成长系列活动
- 云南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律师四个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 汇聚邻里 共筑幸福丨合肥万科物业2023“朴里节”圆满落幕!
- 中拉跨越大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广东报名自考有什么条件?
- 山东东营:文明宣讲进乡村 勤俭节约树新风
- 初中女生体测时突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AED“救了命”!
- 李刚,进京任职
- 1-9月海口港海关共受理“加工增值”试点扩区企业内销报关单404票 合计货值1.
- 重逢雁栖湖畔,国科大校友回家啦!
- 好水才能养好蟹
- 这种“鱼骨线”能变道吗?答案是……
- 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机CIS传感器出货量20亿:同比下降14%
-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自考相对容易专业都有哪些?
- 远程“扶智”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
- 黄喜灿:能被瓜迪奥拉称赞非常荣幸,新绰号可以向大家多宣传韩国
- AI赋能教育智变
- 同题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