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第十五讲:盈亏问题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2-11-27
手机版

  写在前面:盈亏问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里面,出现频率很高,也可以说 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题型。

  很多小朋友会感觉这类题很难,甚至于无从下手;但是,当我们弄明白它的解题思路以及试题的基本类型,相对应的经验公式的时候,还是可以轻松搞定的。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 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分配结果的不同,由它们的关系求分组的组数或分配物体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分配标准的不同变 化造成分配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分配物体的总量。

  三种基本题型及经验公式:

  ① 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总份数=(盈+亏)÷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 两次都有余数

  总份数=(大盈-小盈)÷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 两次都不足;

  总份数=(大亏-小亏)÷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物体总量和总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物体总量和总的组数。

  例题1.学校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如果每人9支,就少17支;如果每人7支就少7支。三好学生有多少人?铅笔有多少支?

  解析: 比较两种分配方法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每人7支就少7支,每人9支,就少17支.

  那么第二次与第一次相比,相差的铅笔数量为:17-7=10(支)

  每人相差2块,结果总数就相差10支,所以有三好学生:10÷2=5(人)。

  共有铅笔:7×5-7=28(支)。

  它符合三种基本题型的第三种情况“两次都不足”,如果比较熟悉的话,可以直接套用公式:总份数=(大亏-小亏)÷两次每份数的差

  (17-7)÷(9-7)=5(人)

  5×9-17=28(支)或 5×7-7=28(支)

  

  例题2. 壮壮妈妈买回一袋苹果,按计划吃的天数算了一下,如果每天吃4个,要多出20个苹果;如果每天吃6个,则又少4个苹果.那么妈妈买回的苹果有多少个?计划吃多少天?

  解析:由每天吃4个变为每天吃6个,也就是每天多吃2个时,苹果从多出20个到少4个,也就是所需的苹果总数要相差20+4=24(个).从这个对应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只要求24里面含有多少个2,就是所求的计划吃的天数。知道计划吃的天数了,要求苹果数量并不复杂。

  它符合三种基本题型的第一种情况“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如果比较熟悉的话,可以直接套用公式:总份数=(盈+亏)÷两次每份数的差

  计划天数:(20+4)÷(6-4)

  =24÷2

  =12(天)

  苹果个数为:12×4+20=68(个)或 6×12-4=68(个)

  例题3.壮壮学校的同学乘车去天文馆参观,如果每车坐55人,就余下30人的座位;如果每车坐50人,就可以再坐10人。车有多少辆?学生有多少人?

  解析:“余下30人的座位”的意思,就是可以再坐30人,它符合三种基本题型的第二种情况“两次都有余数”,

  我们可以用公式:总份数=(大盈-小盈)÷两次每份数的差,先求出车辆段数目,然后再求学生数量。

  (30-10)÷(55-50)

  =20÷5

  =4(辆)

  一共有学生:55×4-30=190(人)或者50×4-10=190(人).

  举报/反馈

上一篇:教育部:今年遴选1000门左右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
下一篇: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