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张青山老师《西边太阳东边月》有感(陶绍军)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6-02
手机版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张青山老师《西边太阳东边月》有感

  文/陶绍军(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

  收到四川青年诗人张青山老师的诗集《西边太阳东边月》,非常高兴。这是一本由青年作家网策划出版的书。与张老师同为七零后,对人生岁月的理解有相同的时代背景。

  认识张老师,是在青年作家网,同为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并在青年作家网的扶持下一起成长进步,感到非常荣幸。还记得,2020年12月11日~13日由青年作家网举行的三门峡创作采风,用文学点亮梦想,可由于成都疫情爆发,已经订票的他又退了票。我们因此而错过了一次把酒言欢的机会。

  2020年10月,我们一起参与由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执行主席刘慧明老师的培训学习,学习如何注册百家号,如何发布百家号图文,一起参与百家号日更,如何获得原创首发权益。而今,百家号已经开始改革,取消创作者原创首发权益。这整整经历了两年半的练笔锤炼。我们一起在百家号的鞭策下不断进步,不断积淀自己的作品。张老师也是非常勤奋的作家诗人。每天都创作,作品发布朋友圈。这份非常励志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一起在青年作家网诗歌创作群里参与同题诗创作,本诗集里也收入了他创作的许多同题诗篇。我们还一起参与诗歌创作技巧的探讨以及交流心得体会等。因此,读起来,有一种故人重逢的感觉。在本书中,可以学习张老师许多娴熟的诗歌创作技巧。

  全书分三个部分:《风花雪月篇》《古韵留香篇》《流金岁月篇》,都非常值得玩味。下面就具体谈谈我读这三个部分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读《风花雪月篇》,总体感觉有种写不尽的相思诉不完的情。1、简述新诗的百年发展史。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作为新诗的开创者,著有文学巨著新诗集《草叶集》,传入中国,中国诗人们开始了新诗的创作之旅,比如胡适、徐志摩等等,其中以郭沫若成为中国新诗创作的集大成者。2、那时的新诗具有传统诗学美,比如押韵、节奏美、跳跃性思维、自由的想象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3、新诗诗歌理论研究著作也归纳总结出新诗创作的一些特点,比如诗贵意境,诗贵凝练,诗歌形式美,诗歌语言美等等。4、而从新诗发展历程来看,随着从农耕文明发展到现代工业文明,诗歌的发展也从农耕文化发展到现代主义诗歌文化,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后工业文明的发展,出现了后现代主义诗歌,诗人们把诗歌玩到了极致,追求朦胧诗的朦胧美几乎到达了巅峰,出现了像舒婷、顾城、海子等朦胧诗徘代表诗人(当然,诗歌创作也有许多流派,正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诗歌创作技巧运用得非常娴熟,当然,随着下海浪潮的席卷,诗歌创作进入了低谷期。5、基于以上对新诗发展的理解,来阅读张老师的《西边太阳东边月》,学习和借鉴张老师各种娴熟的诗歌创作技巧,无疑是有必要的。读他的诗,给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读罢全书的第一部分《风花雪月篇》,可以学习到许多的诗歌创作技巧。下面简单归纳小结一下:a、作为新诗创作,都具有不押韵的特点,这是自由诗创作的一大亮点,是与传统诗歌创作的区别点。b、语言张力的极致发挥,成为作者诗歌创作语言艺术的一大亮点。这也是朦胧自由诗创作者所追求的一种美的成就。比如在《偶尔,我怎么还有心痛》里写到:“蜜蜂对花蕊的甜言蜜语/花蕊从未往心里去”或者“海澜对礁石那么温柔/礁石却伤得千疮百孔”。这样的诗句,令人独来回味无穷。不仅表现出诗人活跃而丰富的想象力,还表现出一种语言超强的驾驭能力。在充满哲思的语言表达中,运用思维的逆向性表达带给读者跌宕起伏的思考,具有超强的语言张力。c、每首诗歌创作虽然不讲究押韵,但在诗歌结构形式上都力求结构完美。这样,诗歌语言才能够集中,不松散。精炼的诗歌语言要表达丰富的诗歌意境,必须注重语言的锤炼以及结构的完整。d、借用意识流的小说创作技巧。比如,《流浪在寒雨夜的街头》,整首诗共分三节。作者在写自己梦游的经历,第一节梧桐树瑟瑟发抖,写冰冷的风吹凉了火红的记忆,奠定了一种悲凉的基调。第二节,写自己的诗在嘲笑自己的一地鸡毛,写自己不尽如人意的人生感慨。第三节写雨后彩虹带来了希望,于是与过去告别,缄默行走。假如,没有人生经历,或许说这样的诗读不懂。从环境描写到诗歌创作的嘲笑再到孤独的意境安排,从一种意象到另一种意象的跳跃,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在意识流里环环相扣。而意识流正是小说创作曾经流行的一种创作技巧。而诗歌创作往往在短短的语言表达中要完成意像的跨越而又不存在语言堆砌词藻的感觉。这应该是一种创作手法的娴熟运用以及语言的高超驾驭能力的体现。e、并列结构的巧妙运用。比如《别让内心的花凋零》一诗,诗共分四节,前三节诗都采用并列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也是诗歌的一种表达方式。但这种表达方式也非常考究,切不可为并列而并列,变成罗列的死板形式。看一下,第一节:“面朝秋雨蒙蒙的大山黎明/内心总会泛起一袭惆怅/背对初冬潮涌的大海夕阳/内心会顿时升腾起一股欢愉”。这里不仅是并列结构,而从语意上表达的一句写秋,而另一句写冬。不同季节的诗歌意象并列在一起,怎么理解呢?读不懂。可是按照前面所说的意识流的创作技巧,就好理解了。在作者心中有一种花,秋天收获时没有收获,面对冬天,夕阳带来了一丝希望。理解了第一节,那么第二、三节就好理解了。第二节雪花与梨花并列,又跳跃到春天了。第三节雪花与梅花并列。有这前三节的铺垫,便有了第四节诗歌意境的思想升华:“别让内心的花凋零/等候,是一颗心生长的迸发/也可能是一种信仰”。f、新诗化用典故,增强文学效果。比如在《蓝蝴蝶》一诗中,作者做了一个梦,梦回西双版纳的澜沧江边或大理的蝴蝶泉边,期望情愫产生蝴蝶效应,可现实又是只可远观。然而到第四节作者在诗中写到:“在一个春天的清晨/我一觉醒来,惊奇地发现/你羞涩地亭亭玉立在我的窗前”。读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一个典故:庄生蝴蝶梦。梦里相约,却又梦想成真。可见作者的幸福有多甜蜜。这种化用典故的创作手法增强了诗歌表现力,也增强了文学效果。这应该得益于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在《古韵留香篇》里足以见证用典的创作手法。在《红楼梦》里诗词创作章节里,也非常讲究用典的技巧,甚至成为评判诗词创作的一个标准。否则,要么就是口语打油诗,要么就是下里巴人,品味不够。然而,新诗化用典故的创作技巧,这是自由诗创作中极其罕见的。g、文言词汇的巧妙运用,不仅收到诗歌语言凝练的效果,还表现出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比如在《思念漫过秋》一诗第一节中,作者写到:“秋风掠过/瘦了河流,小了山川/肥了寂寥,浓了思念”。这里,四个形容词“瘦”“小”“肥”“浓”的运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技巧,不仅表现出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还体现出诗贵凝练的创作原则。诸如此类的创作技巧,还有很多,学习诗歌创作,张老师的《西边太阳东边月》无疑是一本不错的读本。

  

  第二,进入《西边太阳东边月》一书的第二部分阅读的是《古韵留香篇》,这里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概念,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具体简单理解一下:平水韵是南宋刘渊所著的韵书,因刘渊原籍为江北平水而得名。而中华新韵按照《新华字典》普通话声韵执行。在古韵中,有入声字,而在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掌握声韵,按照古诗词格律,就可以创作绝句、律诗或者诗词了。要创作古诗词,要多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吟。”

  下面以《初冬遐思(平水韵)》来分析一下其创作特色:诗题是《初冬遐思》,采用的是平水韵。在现代许多古体诗诗创作中,甚至征文要求中,也强调要注明是平水韵还是新韵。所以,在本书《古韵留香篇》里许多都注明了平水韵或新韵。如果对平水韵掌握不够,那么采用新韵创作就比较容易得多。先看一下全诗:

  冬夜沉思似梦游,人生一世草木秋。繁花已逝山河恋,浩气长存天地幽。欲把诗情寄远方,奈何风雪阻轻舟。人间苦乐多少事,洌酒千觞饮尽愁。

  这里,第一句,写冬夜沉思像梦游一样。无论是现代诗创作中,还是古体诗创作中 作者都多次提到梦游。第二句是俗语“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借用,有人生苦短的些许感慨。第三、四句写繁花已逝,但愿浩气长存。多少有些《葬花吟》般的伤感,也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前程展望,因为还期望着浩气长存。第五、六句更是人生不尽如人意的抒写。想追逐梦想,追逐自己的诗和远方,可道阻且长,“风雪阻轻舟”。这里是奈何得了,还是奈何不了,有两重理解。这也是诗歌艺术的独特表现力。纵观全诗,借用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却少了些许轻快的氛围。现代人的惆怅,感叹人生苦与乐,最后一句仿佛写出了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同感。

  创作绝句难,绝句分五绝和七绝。创作律诗也难。律诗也分五律和七律。律诗有八句,中间四句特别讲究,相当于对联创作。而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创作要讲究平仄对仗工整以及粘合。这不好理解,比律诗更难的是对联创作。提到对联,也许就不太陌生了。当然,这好比现代诗的形式,然而最主要的还是诗歌内容,即诗歌意境。词牌有固定的格式和平仄规定,只能按照要求填写。现代人创作诗歌作品有更多的选择形式,可以继承传统创作诗词作品,也可以选择自由诗自由发挥,在AI新时代,还可以与人工智能对决。内容决定形式,也许跨越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之后,掀起新波澜的就是AI创作了。

  第三,在本书第三部分《流金岁月篇》,收录了作者不少关于亲情的诗歌作品。a、有对光阴似箭的感叹。比如《路过街边的梧桐树》写到:“初见正华年,再遇已是深秋”,有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人生感慨。b、有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比如《五月的山村》,写田园生活的耕耘与丰收的喜悦。C、有对亲情的抒写。比如在《写给姐姐的诗》中写到:

  母亲早年就离开了我们在把父亲背上山的那个深夜我坐在阳台上独酌

  姐姐过来给我披了一件外套然后深情地对我说:“弟弟,父母虽然走了但,还有我在呢!若想家了你就随时回来吧!”让我瞬间泪奔

  嗯。姐姐在,家还在姐姐啊!你的一句话仿佛是春天里的一束阳光照亮了我已冰冻的心房

  这里,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把细节入诗,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一种感人肺腑的真挚情感。

  总之,张老师的诗集《西边太阳东边月》是一本不错的诗歌读本,值得广大的诗歌爱好者学习和珍藏。

  书评作者简介:陶绍军,贵州毕节人。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百家号注册创作者,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库注册入库作家,《珠三角文学》编辑,百度内容评审官。

  

上一篇:略阳县200名教师接受“国培计划”分层选学研修培训
下一篇:文明持续提档升级 厦门以法治擦亮文明底色、提高文明成色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