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辛苦一生,还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3-20
手机版

  网上有个热门提问,为什么很多人辛苦一生,仍然生活在社会底层?

  

  (一)

  这一期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由于内容较长,我就分成3节来讲。为什么很多人辛苦一生,依旧没能摆脱贫困的命运,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打工是否能够实现财务自由?底层人民如何才能改变赤贫的命运?我经常会有一个疑惑,人生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说实话,没有人知道人生有什么决定。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人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生物,而我们的人生也有不同的条件,综合而成。要知道,像周家公子这样的人,仅仅是出生的背景和后天的机遇,就已经领先许多人的一生。有些人出生豪门,出生便有车有房,还有一大笔资产。可普通人呢?出生之后,可能连奶粉都吃不起,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已然显现出来了。不出意外的话,后者也许奋斗一生都比不过前者。这便是命的差距。当人们进入社会打拼之后,人们拼的到底是什么呢?既是学历,也是能力,更是人生的机遇。

  

  我们不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为何有些人走着走着,就遇到了改变命运的机遇,碰上了贵人。而有些人无论怎么努力,也还是一无所获呢?这才是我们应该讨论的重点。身处底层的人,如何抓住改变命运的机遇。其实,对于普通人而言,一生之中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并不多。总结下来就三次,第一次是高考,第二次是择业,第三次是创业。首先来说,高考,很多人辛苦一生,仍然生活在社会底层,一大因素就是没有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也没有把学习当成出路。读书学习一直是底层人实现向上流动,改变自身命运和阶层的重要途径。即使在现在,高考,依然是普通家庭改变命运最廉价的方式,但可能有的人会反驳说,现在读书还有啥用?大学毕业生千千万万,三千块请不到农民工,但却能招到一批大学生。这是因为大多数人的认知都是有偏差的,很多人都觉得读大学就是为了那一纸证书。包括很多父母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就是读大学,目的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然而,这本质上是一种乞丐思维,他会潜移默化的告诉我们,大学文凭只是可以养活自己的饭碗而已。这种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很多孩子积极探索的天性。但读大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建立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格局与思维的转变。这些东西会对整个人生有着极大的帮助,更加关乎未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角色,我们处在一个多元而复杂的社会,想要把握住机遇,就首先得知道什么是机遇。机遇什么时候会来?机遇来之前我们得准备什么?而这些考验的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决策能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他理解和经历去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然后再用这个思维模式理解这个世界。因为思维模式的不同,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做,效果会截然不同。上过大学的人相对来说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思维也更加开阔,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且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而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他们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只能自己在实际当中来摸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和上过大学的人相比,最大的短板就在于未来的发展没有确定性。也就是说未来可能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被社会所淘汰。那些原来在手工工艺方面具有相关记忆的人。他们在原来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凭着这门手艺可以谋生,而且会取得良好的收入。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他们这一些手工艺的技术完全被新的科学技术所替代了。他们原来的这种手艺就缺少了谋生的资本,这就直接导致了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在未来的竞争当中丧失了较强竞争力。

  当然,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以为然,也不去学习提升。当自己幡然醒悟时,已经为时已晚。吃不了学习的苦,那注定要吃生活的苦。

  (二)

  大家好,上期我们说到,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一般就三次机会,即高考、择业、创业,上期我们讲到了高考给普通人带来的改变,这期我们就讲讲普通人生的第二次机遇,择业。

  为什么很多人辛苦一生,仍然生活在社会底层?原因其二就是因为从事了没有成长性的工作,年龄越大越不值钱。网上有个段子很好的说了这一点,你见过哪个工地搬砖的工人,因为搬砖搬的又快又好,最后成为房地产大亨的。你见过哪个外卖小哥,因为送外卖送的又快又好,最后房车美女加身的。有些工作属于成长性工作,每天处理的事情都不一样,每天面对的人也不一样。这种工作能够积累经验,积累人脉,不断成长,哪怕遭受挫折,经受委屈,但增长的是自己的本事,这种本事是自己的。人走到哪里,本事带到哪里。这种职业越老越吃香,因为他们在本行业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和价值,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医术高明的医生,技术高超的工程师,即便退休了,也会被返聘。那些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写作的人,最终获奖成为知名大作家。但有些天天重复一样的工作,干几个月就成为熟练工,然后几十年如一日重复简单的内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别人工作是为了成长,你这种工作就是复制日子。这种重复机械性的工作做的时间越长,工资收入水平不但不会增长,还会不断贬值。因为这种职业随时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或者被更年轻的新人取代。人的收入是跟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的,你越不可替代,那么你的收入就会越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的工作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能,任何人培训半天就可以上岗。这种工作替代性太强,很多人即使每天起早贪黑,但他们的工资只比最低生活保障高不了太多。替代性太强的工作,注定只能吃青春饭。随着年龄日渐增长,过去长期劳累,积累的毛病也会在晚年爆发。当然,这种没有成长性的工作,最大的危害并不是工资低,而是会磨掉一个人激情,固化一个人的思维。在工厂流水线上做过的人,可能都了解他们每天的聊天内容,无非是骂工厂的饭菜不好,骂县长的管理水平不行,骂加班、聊八卦,聊各自家里的琐事。再加上严苛的时间管理,他们不仅没法学习,甚至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生活。长此以往,他们心里也就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把手上的事情做好。但一个人能赚到的钱和想突破的阶层,一定和自己的能力,和周边的人脉有关。不过,长时间呆在这样的环境,即便告诉他们有一个改变的机遇,他们甚至连看都不会看,他们只想早点下班。

  

  好了,今天这期内容就跟大家分享到这了,下期我们来讲一讲普通人改变人生的第三个机遇,创业。欢迎各位看官老爷们继续收看。

  (三)

  大家好,欢迎大家接着收看本期内容,接前两期内容。我们再来说说创业,我相信没人愿意一辈子打工,但为什么有的人创过业,做过生意,仍然生活在社会底层呢?为什么穷人的第一次创业注定会失败的?答案是盲目。对于普通人来说,失败的试错成本非常高,失败一次可能就需要五六年时间来翻身,失败两次可能一辈子就完了。但生活中我经常看到,有的人好不容易攒了一点钱,就稀里糊涂的去创业。当你问他创业做什么的时候,很多人要么是没想好,要么就是看别人做什么赚钱就去做什么,完全是用一腔热血去创业。拿了半辈子的积蓄准备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结果亏得连车轱辘都没了,后半辈子只能打工还债。创业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指的是时代红利、政策、风口。地利指的是市场环境、位置、区域。人和指的是个人能力或者团队能力,三者缺一不可。但很多穷人对创业有很多错误的认知,一是痴迷赚快钱,所以很容易被割韭菜。而且很多赚快钱的方法其实都是存在风险的。你看到的那些一夜暴富,只不过是人家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没有前期足够的积累,那来后期的一鸣惊人。二是懒于思考,没有思考的创业必定会失败。很多人之所以创业失败,就是因为前期对行业的了解不够透彻。把一切都想得过于简单,完全采用走一步看一步的方式去创业,也没有一个计划,甚至连备用的方案和退路也没有准备。试问你不失败,谁失败?三是高估自己,做事情一定要量力而为,高估自己,往往会造成一种无法承受的局面,高估比低估更危险。低估无非是把困难想的大一些,错失一些机会,少赚了一点,但高估很容易让人降低敏感,失去警惕。一旦出现不可测风险,就会非常被动,所以导致的结果不是少赚,而是巨亏。

  不过生活中很多穷人、创业者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自己越是缺少什么,就越是喜欢炫耀什么,以此来获得成就感。不体面的创业项目压根看不上,怕影响自己的形象,怕丢脸,怕被人看不起,也怕无法衬托自己出众的能力,往往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而高端的项目注定需要优秀的人才和充足的资金价值。但普通人的那点积蓄压根是不够烧的。普通人创业本来就是九死一生,如果还盲目,那么必然会将自己推向更深的深渊。

  

  所以,很多人辛劳一生,却仍然生活在社会底层,并不是因为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辛劳一生是一种同质化非常严重的属性。对一个体力正常、身体健全的人来说,仅仅做到辛劳一生,并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虽然这个过程看起来很辛苦,也很忙碌,但其实质很简单,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可是社会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忙碌代表不了成就。如果只顾埋头苦干,不去提升认知和能力,那么所谓的辛劳,往往都是自我感动而已。

  不经过任何学习,我们就只能出售自己的时间和体力去做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领着微薄的薪水,时间和体力将成为你唯一可以售卖的资源。但是这个资源并不值钱,因为不具稀缺性。任何一个健全的人都可以出售自己的劳动力和时间来做这份工作。所以在生活工作中,除了充分了解自己的天赋与优势,选择适合从事的岗位或项目之外,还要打破给自己设立的限制,尽量获得更多机会,使你能在平常的工作范围之外,也能够从事一些对他人有价值的服务,从而慢慢成长为那个不可替代的人。好了,关于很多人辛苦一生,仍然生活在最底层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如果你赞同我的观点,可以点赞、收藏和转发,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咱们下期再见。

  举报/反馈

上一篇:邹市明团队内部人士最新爆料:冉莹颖找人代写声明
下一篇:自考需要报教育机构吗?报名条件须知!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