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滨州教育向您述职①:全市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全部清零!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1-01-03
手机版

一年春华秋实,一年砥砺奋进。滨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将教育作为“榜首民生”,把教育看作先导性、基础性的发展要事,滨州教育人始终旗帜鲜明、信念坚定,教育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新跨越,”民之富,富在教育振兴”的蓝图正在一笔一划地奋力描摹。在冲刺收尾2020、推动教育民生“最后一跃”的关键时刻,滨州教育向全市市民呈上教育民生系列答卷,向您述职,请您监督——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投资建校、招引师资,目前,滨州市所有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已全部清零!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投资100多亿元,完成解决大班额校舍项目641余个。今年规划建设中小学8所,目前已全部开工,有6所学校已主体完工,完成投资6.2亿元。

面对大班额问题,我市积极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把该工作作为20项民生实事之一,写入了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对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制度,及时调度情况、解决问题。工作中,市教育局坚持特事特办、综合施策、用好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优化方案、落实责任、细化目标,加快建设。

我市坚持“市域统筹、以县为主、一县一策”的原则,科学制定了2018—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统筹考虑现有大班额和秋季学期新生入学增量因素,围绕秋季学期开学后大班额“清零”目标,各县市区与市教育局签订目标责任书要求,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全部如期完成学校建设、学位新增及教师补充工作任务。

如滨城区在城区边缘地带新建校舍,把老城区内以寄宿为主的职业学校和民办学校迁入新校;针对腾空校舍,实施改扩建,成为区直学校分校,招收划片义务教育段学生。今年10月,民办学校滨城区授田英才学园全部迁入新建的滨城区第七中学,其原校舍交由公办学校清怡小学建设东校区,可为周边片区提供学位2700个;滨城区第七中学设计规模为72个教学班,可提供3360个学位,建成后由授田英才学园整体迁入、扩规提档,实现了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的双赢共生。

为避免反弹,建立长效机制。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建立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长效防控及监测机制的通知》,建立起大班额问题长效防控机制、以学籍信息为主要依据的班额监测机制、班额信息核验及公开机制,时时监测各县市区班额变化情况。探索和推动形成集团化办学新机制,利用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薄弱学校尽快脱困,全市中小学集团化覆盖率近97%。

同时,统筹配置教育资源,实施乡镇薄弱学校提升工程,重点扶持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增强农村学校的吸引力,稳定乡镇学校生源,减轻城镇学校压力。

为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我市还加大了中小学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建立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每3年核定一次教职工编制总量。对于生源数增加较快的城区中小学校要及时补充教师,确保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同时,持续推进县管校聘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2020年全市校长交流94人,教师交流881人。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来源:滨州市教育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上一篇:新学期开启 河北省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下一篇:【瓣瓣同心·携手共进】京雄教育协同发展!人工智能教学培育“未来建设者”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