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家庭孩子接受优质教育,衡阳县奏响教育扶贫攻坚“交响乐”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0-12-30
手机版

(来源:衡阳县电视台)

9月4日晚,在“激扬青春·情动蒸阳”衡阳县教育基金会院士奖励基金第三届颁奖典礼上,全县281名优秀师生受到表彰。同时,来自全县的129名寒门学子从6位爱心企业家手中现场领到了总计64.5万元的扶贫助学款,他们将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衡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县教育局一直将教育扶贫作为政治任务与头等大事来抓,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贫困家庭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努力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全县不仅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而且一直在努力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优质教育。

夯实硬件

让农村学校美起来

9月8日下午,记者驱车30多公里来到该县金兰镇贺市完小。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宏伟漂亮的教学大楼,校园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校长刘红军说,这所学校以前校舍非常简陋,2017年,县里投入400多万元对学校进行改造,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办学水平也不断提升。

▲金兰镇贺市完小通过“薄改”工程面貌焕然一新

贺市完小是我县实施农村教育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我县有乡村小学和教学点176个,农村小规模学校数量多且分散,发展中遇到很多困难。

通过建设合格学校、标准化学校、“三通两平台”“全面改薄”等一系列措施,全县的农村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完成合格学校建设。2017年,全县投入2.12亿元,启动农村学校202个项目建设,2018年又投入2.2亿元,对农村学校193个项目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并建设一批标准化示范学校;投入3300万元,推进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2019年至今,投入近2亿元大力加强乡村学校建设。目前全县所有村小和教学点全部实现“校校通”,今年又计划投入4000万元实施中小学“班班通”清零工程。我县被省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为“教育强县”,比县委、县政府预定的目标提前了三年。

从2016年开始,我县进入“全面改薄”,全县共规划项目学校310所,落实项目投入资金5.1亿元。目前已新建校舍面积10万平方米,购置图书近50万册,采购教学仪器设备价值5000余万元,购置课桌椅5万多套……到2018年年底,全县完成“全面改薄”工作。2019年,投入4500万元,完成1100套农村教师公租房建设任务,为特岗教师和免费师范生等到边远学校任教的教师提供便利条件……这一组组数据的变化让每一个衡阳县乡村教育人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市田小学是洪市镇最边远的村小,该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也是县教育局的包村扶贫点。村小学原来与某宗祠混为一体,师生望祠生畏。本村学生外流现象十分严重。县教育局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共同磋商,决定征地扩建。经过两年的努力,一所占地8亩、新建校舍1000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的新小学呈现在百姓的面前。

2017年1月,由财政投入500万元与企业家王代友父子捐资500万元的共同扶贫项目——界牌银瓷完小告别矿区,整体搬进“代友实验学校”。

留守儿童问题是老百姓和学校都很关注的问题。于是,我县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学校“五小工程”(小食堂、小餐厅、小娱乐室、小澡堂、小宿舍)建设,施行农村乡村青少年宫和保育寄宿制试点。渣江中心小学、台源镇高真完小、金兰镇中心小学的青少年宫被省评定为“合格乡村青少年宫”,利用双休日向留守孩子开放,组织学生快乐地度过双休日,获得家庭般的温暖。

多措并举

让乡村教师强起来

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地位。

近四年来,全县共投入教师培训经费4500万元,利用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平台,培训58900余人次。农村学校骨干校长培训、乡村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面向各乡村教师群体的培训有序开展,培训覆盖率达100%。在选送教师“走出去”的同时,各乡镇、各学校立足于校本培训,搭建展示平台,让教师将所学理念、方法真正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

为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难题,衡阳县还立足县域实际,建立城乡教师素质同步提高机制。一方面,在县域内城乡之间开展学校结对帮扶活动;另一方面,扎实开展支教活动,精选县内名师120人,分成40个小组,分别联系师资薄弱的乡村学校进行精准帮扶,真正实现县域优质师资广覆盖、乡村支教常态化,帮助农村薄弱学科提升教学质量。

安心从教,要留住的是每一位乡村教师的心。为此,衡阳县教育系统还将关切的目光聚焦于乡村教师的日常生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乡村教师的心真正暖起来。

金溪镇聚英完小校长邱德雁笑称自己是特岗教师的“后勤部长”,对于这些农村教育的新生力量,邱德雁打心眼里高看一等、厚爱一层。见外地来的青年教师生活不便,便将他们安置在完小的教师住房内,衣柜、桌椅、被褥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考虑到特岗教师的居住地与任教学校之间相距较远,他还特意叮嘱同路的老师“专车接送”。

为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生活待遇,我县加大农村学校教职工周转宿舍建设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学校教职工周转宿舍建设统筹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范畴,并优先安排工作期间长期住校的特岗教师、交流轮岗教师、公费定向师范实习生和离家较远的外地教师入住。

与此同时,党建互助带动学校提质升级,为乡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2017年12月起,县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利用每月的集中学习日和党员活动日,以帮扶的形式深入乡镇边远学校实地考察,为学校的发展把脉问诊。2018年上学期,县城区四所学校的党员多次赴对口扶持的农村学校送课,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与教师一同探讨适合乡村孩子的教学方法,助推乡村学校特色教学深度推进。

“乡村就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金兰镇双河教学点青年教师刘文媚告诉记者。学校地处衡阳与双峰交界的山谷中,教学楼背后便是山林环绕的自然风情,万亩竹海、千年古树近在眼前。依托这得天独厚的乡村教育资源,学校以自然实践为主题,致力于提升乡村学校的办学品位。慢慢地,这所只有3名教师、43名孩子的教学点有了自己的读书会、艺术节、兴趣社团,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经过县乡村三级的共同努力,投资300万元将一所“麻雀学校”建成了当地老百姓十分羡慕的现代化学校。

精准扶助

让贫困学生乐起来

“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00%按政策享受资助,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入学率100%。”两个100%在衡阳县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在教育精准扶贫的实际行动上。

炎炎酷暑之中,县教育战线的全体党员干部教师走访慰问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家庭,为他们送去了党的温暖。县教育局从局领导班子成员做起,全县教育系统每个党员干部和教师结对扶持一名贫困学生。

檀山中学初一学生汪美琪,2018年衡阳市第二季“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的获得者。该生一岁时母亲离家出走,自幼随姨奶奶生活。副局长蒋自强在走访中发现后,将她列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在联系工程队免费为其装修一层“小洋楼”的基础上,自掏腰包为她购置了炊具、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几番到该生所在的完小与老师一道研究对该生的教育帮助对策,小美琪从此扬起了生活的希望。

为了畅通学生精准资助的绿色通道,衡阳县投资兴建了“衡阳县学生资助及教育扶贫管理云平台”,这一平台的搭建,横联县扶贫办、县内几家商业银行、县财政局、县民政局,下联各中小学校,操作便捷,数字化管理精准。

为了全面落实“两个100%”要求,衡阳县教育局瞄准“三个全面”实施“三帮一”战略。

全面落实资助政策,仅2018年,春秋两个学期共发放教育扶贫资金994.8万元,其中春季受惠学生7645人,秋季7380人。与此同时,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免除教辅资料和高中阶段贫困学生“三免”(免学杂费、教科书费、教辅材料)全年共计416.59万元。

全面落实学籍比对及“三帮一”措施,由基教股协助局扶贫办对建档立卡学生的学籍与扶贫系统反复比对,然后采取“三帮一”措施确保建档立卡的学生按时入学。“三帮一”即“一名学校干部、一名教师、一名乡村干部”帮助一个学生。

全面落实送课上门。在衡阳县乡镇中小学里有一群经过培训的特殊教师,他们是县教育局统一培训的为确保不能随班就读又不能到特校读书的“三类”残疾儿童送教群体,这个团队共有85名教师,对处于失学状态的70名三残儿童送教上门。去年9月16日,关市镇盘石完小的师生志愿者到本村残疾学生张凤伟的家中,为小凤伟举行升国旗仪式,送教教师唐柏生随即为他上课。小凤伟的爷爷奶奶高兴得老泪纵横,村民为之震撼。

祝衡阳县教育事业越办越好

来源 | 掌上衡阳

编辑 | 屈景慧

责编 | 刘剑光

监制 | 黄承慧

责任编辑:

上一篇:王晓琮:14岁上北大, 教学40年未评职称,却成“最红讲师”
下一篇:甘孜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有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体育的几大看点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