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日余晖”到医者初心,援鄂逆行者勉励中学生报读医学专业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1-26
手机版

  今年的新冠肺炎武汉保卫战中,一张“落日余晖”照感动了无数国人。照片中,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刘凯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的过程中,让病人欣赏久违的落日。被金色阳光包裹的他们,仿佛披着铠甲的战士,暖心且动人。

  5月16日下午,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叶伶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问思楼三楼的演播厅再次展示这张照片时,现场的师生校友们又一次被感动。

  “对于这些老人而言,我们就像他们的子女,我们给他们喂饭,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我们还给他们梳头、理发。”回忆起驰援武汉时的点点滴滴,复旦附中2000届校友叶伶医生动情地说:“对我们来讲,最幸福的是什么时候?就是这些新冠肺炎患者被治愈出院的时候。”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医务人员勇敢逆行,成为无数生命的守护天使。今年9月26日,复旦附中将迎来建校70周年纪念日。“鉴于今年全球的防控疫情造成的影响,我们校庆的系列活动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以‘从心连广宇、永志家国梦’为主题,聚焦学术校庆、文化校庆和创意校庆三大板块。”复旦附中校长吴坚表示,复旦附中的校友中有一大批是医务工作者,更有不少人直接参与到了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所以将70周年校庆校友系列论坛的首场论坛定为“生物医药”委员会校友论坛专场,让校友们从职业选择、责任担当以及人文精神等视角来诠释身为一名医者的初心与使命,给当代中学生以引领。

  复旦附中2006届校友、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三科主治医师赵翎皓原本在家筹备婚礼,毅然请愿参加了应急救援队,大年三十,他告别了母亲和未婚妻驰援武汉,作为一名军医,在火神山抗疫。

  “当时大家心中还是非常紧张的,因为对全新未知的新冠病毒都不太熟悉,谁也不知道这场仗究竟会打多久。”赵翎皓说,这一仗,一打就是将近三个月,在三个月的轮轴转的时间,病区的医护人员没有一天的完整休息,工作强度非常大,但是队员们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大家都拼尽全力与死神争夺病人。5月2日回到上海,细算起来,这次任务前前后后加在一起正好是整100天。他告诉校友们,经此一疫,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活着,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平安。他勉励正在附中在就读的学弟学妹们:身为一名军医,亲身参与抗疫,非常自豪。军队医疗队注重治疗的精细化和专业化,纪律性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给武汉的人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欢迎你们加入到我们这个集体。”

  1979届校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郑民华表示,病毒是一个古老的微生物,从大类上分就有4000多种,我们人类要学会和病毒、和微生物、和各种物质共存,此次疫情也提醒人类要改变一些生活方式,比如不吃野味,比如保持卫生。

  1994届校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医务处副处长庄冬晓认为,疫后生活的影响显现的表现是“低密接触”,就是人与人之间接触密度的降低,有些学术会议不必飞到国外,不必倒时差,通过线上会议,九成以上的学术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校友们还给打算报考医学院的高中生们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

  1997届校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联络员、中山医院院办主任助理、急诊科主治医生薛渊说:“医学是一个好专业,能够实现自我,帮助他人。”

  华山医院的庄冬晓校友提了三个建议:打好基础、学好英语、练好身体。

  1994届校友、上海市胸科医院主任医师、纵隔外科副主任茅腾让学弟学妹们不要担心将来会变成一个穷医生,当全社会对生命权和健康权越来越重视的时候,医药生物行业的待遇肯定会越来越好。

  2005届校友、嘉乐资本投资总监李紫薇建议,疫情之下,中国可以全力打造国际领先的“抗疫先锋”,在针对疫情的生物样本检测、新药的临床实验等方面,中国有了弯道超车的能力和趋势,但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投入。

  当天,参加“医·生的初心和使命”论坛的8位来自医疗健康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嘉宾从复旦附中党委书记郭娟手中接过聘书,成为学生导师,未来将参与到学生的生涯指导中。

  复旦附中校长吴坚介绍,近十年来,在广大附中校友的支持下,学校校友会先后成立了创业、生物医药、法律和咨询、科技创新、高等教育和文化传媒等六个委员会。为庆祝建校70周年,学校将在5月、6月、7月、9月连续推出四场校友系列主题论坛。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
下一篇:从北师大在珠海异地办学谈分校和分校区的区别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