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1158万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1-24
手机版

  

  针对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透露,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的历史新高。她表示,“我们将全力拓宽就业渠道,全力强化招聘服务。推出就业指导公开课,继续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离校前向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离校后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结对帮扶。”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向来备受关注,考虑到当前就业形势不太乐观,更是需要各个部门一起来想办法。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做好2023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保证2023届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安排到中小学校任教。

  教育部的上述举措是当前有关部门努力的一个缩影。近年许多政府部门开始介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去年7月,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印发《科技部等七部门关于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和科研单位做好科研助理开发工作,合理设置科研助理岗位,吸纳2022届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工作。各个部门在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可谓做足了功课,尤其在需求端想方设法,力争扩大市场需求,能解决一部分就解决一部分。可以预见,接下来类似的工作还将持续,也需要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参与进来,为促进就业尽一份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千头万绪,如何让毕业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就业是否顺畅,当然首先取决于市场供需状况,考虑到高校毕业生近年的增长态势,要满足所有人就业,这无疑需要拓展工作岗位,引导企业挖掘就业潜力。除此之外,可能过去比较少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于,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想法,外界似乎了解甚少,或者说没有将其作为一个严肃的问题来看待。确切地说,就业困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找不到工作,二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现实中毕业生面对的困难更多时候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显然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而且是两个同样重要的问题。

  无论就业形势如何,劳资双方最终都是一种双向选择,“强扭的瓜不甜”。无论对于渴望工作的人,还是追求人才的单位,都是如此。尤其对于就业者来说,一份不合适的工作,即便在短期内勉强走上岗位,也未必能让毕业生获得长期的成长机会。在推动就业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平衡好短期就业和长期成长这两种基本诉求,这就意味着要了解高校毕业生的真实想法,在此基础上制定政策。

  上月底,暨南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院举办了《当代青年的就业与创业——共议如何激发企业家精神》研讨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在演讲中提到,全国6个城市的年龄在16岁-35岁之间的青年,最想去国企和央企等体制内单位,第二是党政机关,第三是事业单位;青年喜欢去东部工作,最想去省会城市,然后才是“北上广深”。

  上述调研结果无疑值得揣摩。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完全满足就业者的愿望,但是,如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能尽可能地考虑到就业者的想法,无疑会让决策效率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实现的就业,相信也会是一种“高质量就业”。

上一篇:与天使比爱心,与死神拼速度
下一篇:中考成绩|2022大连部分初中600分率统计表及高分段学生比例数据表(民间统计)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