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夺冠的背后,是中国学生校外学习时间最长,用绳命在鸡血?NO!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今天(12月4日)上午,教育部正式发布PISA2018测试结果。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测试结果显示:我国四省市学生阅读、数学、科学三项关键能力素养均居参测国家(地区)第一。阅读兴趣方面,我国四省市学生是参测国家(地区)中最喜爱阅读的学生,阅读兴趣指数达0.97,排第1位。

在欣喜的同时,今天上午,也有不少帖子在家长群中迅速传播,“学习时间最长!中国学生的PISA高分,背后是用生命在鸡血学习!”“分数高了,幸福感却低了!”。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周到君进行了调查。

科学能力素养取得突破性纪录

根据PISA2018测试结果显示,中国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三项关键能力素养上的平均成绩分别为555分、591分、590分,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均排名第一。我国四省市学生基本素养达标率为参测国家(地区)第一,高水平学生数量总数居于前列。参测国家(地区)阅读素养达到高水平的学生,13.4%来自我国四省市,排名第二;阅读范围方面,我国四省市学生阅读范围广,学生普遍涉猎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24.8%的学生每月多次阅读两种类型的读物,19.2%的学生每月多次阅读三种类型的读物。

在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陆璟看来,从此次阅读成绩可以看出,学生的多重文本阅读能力已适应了数字化时代的阅读要求。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阅读,需要学生先判断文本的真实可靠性,其中对学生“评价与反思”这一项要求更高了。此次四省市学生在阅读这一项的分量“评价与反思”中达到565分,说明在新框架中,学生在评价文章内容形式、评估文本质量与可信度、处理矛盾冲突中都能找到方法。此次科学能力素养平均成绩达到590分,这个成绩也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突破性纪录。科学部分也是机测,说明现在学生确实都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

中国学生真的是“用996的学习强度在鸡血学习”吗?

在欣喜的同时,也有网友提出了争议性的思考。

比如,有网友表示,“虽然多届夺冠显示出中国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投入颇见成效,但是,这真的代表我国的基础教育就领先全球了吗?要知道,中国是校外学习时间最长的国家”,并附上截图为证。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么?

对此,陆璟表示,这其实是个误读。事实上,中国学生没有参与校外学习时间调查的问卷,只参与了校内时长的调查。从校内时间来看,其实各国相差不是很多,中国学生略长,但差异不明显。

而且,校内学习时间长,也不能和“用生命在鸡血”划等号。陆璟认为,据以往研究,学生校内学习时间与学生的成绩成正相关,更能体现教育的公平。唯有提高学生的校内时间,才能弥补因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异造成的校外培训对学习成绩产生的影响。

中国学生整体幸福感较弱?NO!

网友争议较为集中的另一项,在于“中国学生幸福感较弱”。

2018年,PISA还分发了一份关于幸福感的问卷。

左边的三项指标分别是指:学生对自己生活感到满意的程度;在学校不觉得自己是局外人,归属感的强弱;面对失败也不怀疑自己未来的信念。右边条状图代表学生的幸福程度。
中国学生的问卷结果显示:中国学生轻微感觉到自己不幸福,但对到底为什么不幸福或许没有特别清晰的认知。

从左边的三项指标来说,他们不论是对生活的满意度,还是在学校的归属感,亦或是面临失败时对自己做出的规划产生的质疑度来说,都没有特别强烈的感知。

有网友分析,从PISA的平均数据来看,约有67%的学生对生活感到满意,约有6%的学生时常会感到悲伤;而中国学生中,仅有59%的学生对生活感到满意,而时常感到悲伤的学生占比达到11%。

所以,“中国学生的整体幸福感较弱”。事实果真如此吗?

陆璟分析,中国学生受测的3个与幸福感相关的指标,分别是积极情绪、人生意义和学校归属感,“幸福感有许多指标,我们学生‘积极性情绪’和‘人生意义’两项指标,均高于OECD的平均值;在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上,该指标低于OECD平均值。”

在“积极情绪”方面,指的是快乐、自豪、充满活力,中国学生的平均值0.11,OECD平均值为0.01。数值越高,说明情绪越积极。中国学生这方面的数值是高于平均值的。

在“人生意义”版块,有3个题目,分别是“我的人生有明确意义或目的,我找到了满意的人生意义,我清楚知道什么让我快乐”,中国学生的回答也高于平均值。

而在“学校归属感”版块,中国学生的平均分略低。OECD平均分为0,中国学生平均分为?-0.19。但陆璟表示,事实上,各国在这个数值上的差距很小,如以教育著称的芬兰,其平均值也就是0.01,“学生在回答上,可能还和文化理解有关系。”

中国优等生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再来看看优等生的情况。中国四城有48.4%的学生被列为了“优等生”的范围,雄踞榜首。

其它亚洲国际和区域紧随其后,新加坡40.2%,澳门31%,香港29.6%,中国台湾24.5%,韩国23.6%,日本21.7%。

但是中国最优秀的48.4%的学生想要从事科学和工程相关工作的比例不足25%。同时想要从事健康相关工作的优等生仅10%出头。
虽然他们在科学方面表现非常突出,但从事科学、工程及健康领域的意愿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对此,陆璟坦言,参加测试的中学生,很多观念还在形成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确实会觉得从事科学工作既辛苦又不赚钱,这更需要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多宣传科学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认可科学工作对未来发展的作用,提升科学工作者的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初高中生涯指导和社会实践,让学生真正接触科学工作者,可能会慢慢转变他们的想法,毕竟,将来国家发展还是要有更多科学技术人才。

来源:周到上海??????作者:李星言

赞一个 ( 0)

上一篇:上周西安商品房成交3621套 环比下降12%
下一篇:博士去教中小学,不是人才浪费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