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搞了20年还是不轻松,民进上海市委提了这个建议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1-01-25
手机版

摘要:“素质教育”探索了20年,效果为什么不明显?

“重视什么就将什么纳入考试,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的分值比例拉高,这种惯性思维很常见,但并不合理。”“美育、体育要增加乐趣和参与感,如果和智育一样用考试测评,未必能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学校的数学课,家长觉得孩子学得不够好,会找老师补课,学校的德育课、劳育课,可有人补课?”关于中小学基础教育,上海政协委员、协和双语学校总校长卢慧文寥寥数语点出了目前存在的几个状况。

事实上,上海的教育改革探索起步很早。为了改变基础教育工作中偏重文化知识课程、依赖应试教育的状况,上海自20世纪末就开始了“素质教育”探索。“各种文件下发不少,主管机构级别也相当高,但20年过去了,效果并不明显。”卢慧文指出,中小学生如今依旧面临课业负担沉重、应试取向顽固、体美教育受挤压、德育课程偏重说教、劳动教育流于形式等现状。为此,民进上海市委用一年时间进行了系统调研,呼吁基础教育要“五育并举”。

课题组指出,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也在努力提高认识,积极探索,之所以无法在学生素质教育上取得有效进展,其根本原因在于时下中小学的文化课程比重和应试选拔压力持续上升。“不仅是学生,就连教师的自由可控时间也十分有限,学校如何还有精力关注专业课程之外的事物?”

鉴于此,课题组认为中小学的“五育并举”不仅要对教育空间与时间重新组配,还要通过系统整合,让“德、智、体、美、劳”融合于所有课程中,让“素质教育”内蕴到所有教学环节,真正帮助学生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民进上海市委建议,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要在五育课程的融合贯通上提出实质性举措,以丰富多样的教学课程,补齐各自的教育短板。在“德、体、美、劳”等教育中主动探索学生的实际体验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选择。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内在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受和领悟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养成健康的价值标准,学会自我选择,具备自我负责的独立意识。

民进上海市委强调,“五育并举”要给学校足够的自主空间,探索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一刀切”的传统评价模式退出历史舞台。同时也鼓励家庭、社会、学校之间开展协作,在非文化知识教育领域,建议允许学校对不同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上一篇:制定地方性法规10件,“十三五”期间济宁立法工作成绩显著
下一篇:聚焦“第二课堂” 推进素质教育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