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鲁迅中学建校60周年:素位而行,立己达人,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中学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11-07
手机版

  图说:学校导师和学生在一起一甲子弦歌不断,一甲子薪火相传。今年,上海市鲁迅中学迎来建校60周年,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这里,我们见证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走出校门,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在这里,我们培养了一批批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教职员工,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正是每一个鲁迅中学人的坚实足迹,成就了今日鲁迅中学的辉煌。在新的征程上,学校将继续秉持“首在立人”的办学理念,践行“素位而行,立己达人”这一育人路径,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信息赋能,实践“双新”精准教学新模式鲁迅中学作为第二批“上海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校之一,始终围绕“双新”理念,借助“信息赋能”,开展课堂教学探索与研究。从2018年起,学校提出基于学情数据的精准教学新模式探索计划,随着“双新”的深度推进,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学校传统教学逐渐向数字化、个性化教学转变,探索出了适合学校学生“差异化教学”实践途径。学校建设学情数据采集系统,增强教师对学生学情、教师教情的精准感知,以此提高教学的准确度和时效性。相较于传统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经验来判断学生的学情,学情数据采集系统提供的学生学情分析也更科学。比如,学情数据系统收录了学生成绩的全过程变化轨迹,并列举出每个学生不熟悉的知识点,使教师能更精确地洞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而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情依据。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数据分析,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等进行反思,不断调整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在教学实践中表明,学情数据支撑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助力培优帮困,提升教育质量。精准、全面的学情数据使得鲁迅中学教师进行精准的分层教学成为可能。对于学科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培优,提升其学科竞争力;对于基础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帮困,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情数据系统提供的个性化推荐资源,设计适合学生个体的校本练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立足基于学情数据的课堂教学,是向精准要质量。基于学情数据的精准教学策略,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自2019年起,鲁迅中学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升,高考成绩屡创新高,得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认可。图说:学生们在校园里漫步鲁迅文化特色,实现育人方式转变新发展“如果一个人心跳和呼吸停止后,最佳救援时间是几分钟?”“在上海这类公共资源配置名列前茅的一线城市,120后救护车平均到达现场的时间是几分钟?”在鲁迅中学高一年级《生命医学体验课程》上,老师的两个问题一抛出,就得到了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5分钟”“10分钟”,看似不同的时间标准,对生命意味着什么?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下,学生们不仅掌握初步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基本步骤,通过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了解急救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及必要性。更重要的是,师生围绕生命质量的话题展开更深一步的讨论,感悟生命的意义,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强同理心与责任感,以此养成学生高品质的思考习惯和能力。在上海市鲁迅中学,类似的体验类课程,是学校特色课程的一张品牌。鲁迅中学是一所以鲁迅先生名字命名的学校,这就给这所学校赋予了特殊的使命——注重开发和实践鲁迅文化特色课程体系,深化并发展以“弘扬鲁迅精神,突出‘首在立人’,传承鲁中文化”为核心的学校特色建设。对标于此,学校以项目为引领,认真落实融入鲁迅精神的育人目标和办学思想,寻策略之路途,秉标准之量度,精心设计“鲁迅文化特色课程”。体验课程设计的线索是沿着鲁迅先生的三次人生的转折,学校分别设计了《自然矿物体验课程》《生命医学体验课程》和《深刻版画体验课程》,正是想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让学生能更立体、更丰富地了解先生的人生经历。鲁迅文化特色课程体系设立的根本,是为了让鲁迅能够成为每一个学生人生发展的光辉坐标。学校务实地开展“立人教育”,期盼让学生们通过学习“鲁迅文化特色课程”,从了解“鲁迅是谁”开始到思索“我是谁”,为自己的健康发展定位,学习做怎样的人,引导自己有目标的发展。不难发现,在这些特色课程中都有一个关键词——体验,以学生亲身参与、亲历过程、亲手操作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在时空交错的今时今日能够与鲁迅先生相遇在某一点。其中亲近鲁迅、深刻版画、生命医学体验三门鲁迅文化特色课程都已成为上海市慕课平台的课程资源。除了以上鲁迅文化特色课程,鲁迅中学还有五大类选修课,分为培优类、实验类、科创类、兴趣类、鲁迅文化特色类,共计25门课程。这些开放性的课程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展与延伸,更多着眼于让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探究与质疑,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也得以提升。多年的课程积累已经结出硕果累累,第二十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发明创新类)(高中组)中,学校3名学生荣获三等奖;第二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中,学校有6人次获奖;第二十届上海市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中,学校有3名学生获“明日科技之星提名奖二等奖”,另3名学生获“创意奖”;每年上海市“未来杯”高中阶段学生课外活动竞赛等比赛中,鲁迅中学均有学生获奖。图说:《生命医学体验课程》上,学生们学习心肺复苏技能生本课例研究,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立己方能达人,育人方式的转变在鲁迅中学悄然发生。学校始终将学科建设与教师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根基,为了更好的落实“双新”理念,应对高考改革新政,自2019年始,鲁迅中学关于以学生为本的课例研究进入了筹划阶段。不久,《基于课例研究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培育的实践研究》成功申报为2019年虹口区重点课题。2020年,在多位知名学者和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下,鲁迅中学五年规划龙头课题《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力的生本课例研究》终于成型,并成功申报为2020年虹口区重点课题。自此,学校以“旨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力的生本课例研究”作为加强学科教研的载体,推动教师形成生本课例研究的学习共同体,以集体合作、反思性对话等学习共同体方式来面对和一定程度解决“双新”背景下教学的真问题,强调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实证性研究,重点发展教师五大课堂设计能力——教学需求分析力、教学要素预设力、教学评价设计力、课堂生成应变力及教学反思改进力,形成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不断提升的优化链,最终实现课堂转型和育人方式的转变。通过多年有组织、有主题的科研工作,学校形成了生本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型、生本课堂观察量表、课例撰写范式等研究成果;至今已撰写相关课例76篇,科研论文数十篇,其中论文或课例15篇分别发表于《现代教学》《中学语文教学》《生物学教学》《地理教学》等刊物,2022年《虹口教育》开辟“鲁迅专栏”,宣传鲁迅中学课例研究。课例成果集《让变革真正发生——基于生本课例研究的教育教学改进》2022年11月正式出版,42篇课例阐述了生本理念的主张,呈现了“双新”理念落实的全过程。生本课例研究实施以来,鲁迅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显著提升,育人方式改革初见成效,教学成绩斐然,科研成效卓著。2021年以来,学校毕业生高考成绩稳步提升;教师各级职称评审总计20余人次,均高比例通过;鲁迅中学教师开设3节市级公开课,4位教师参与上海市空中课堂录制,数学、地理、生物、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教研组被评为虹口区“先进教研组”“优秀教研组”。图说:课例研究学科专家聘任仪式三全导师制,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针对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如何建构的问题,围绕育人的针对性、人本性和有效性,鲁迅中学从2007年至今,历时十六年,经历三个阶段,开展基于学生个性、助力学生成长的“三全导师制”探索实践。“三全导师制”,即“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导师制,符合并彰显鲁迅中学了“首在立人”的育人特色。用爱悉心浇灌,是帮助学生成长的秘密。语文教师王樱曾遇到一名腼腆的学生小虞。高一时,王樱便发现小虞对学习文科缺乏自信,也常常不写作业、学习主动性较差。为了能够走进小虞的内心,王樱多次到小虞家进行家访,不时与他的父母沟通,了解小虞的特长。渐渐地,小虞发现王樱竟然了解自己的喜好,便更愿意对老师说出心里话。在导师的关注和鼓励下,小虞渐渐对文科学习认真起来,英语、语文学科成绩大幅提升。小虞的改变,让王樱也获得更多启发。在她看来,作为导师,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倾向和行为动机。多一些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的转变才会更理想。为了不断完善“三全导师制”,鲁迅中学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如,开展校园数字化建设,自主研发“可视化数据模型”,帮助学生精准了解学情;积极实施“关爱计划”,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护航;积极开展家校联动,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注重联动社会资源,优化生涯教育;鲁迅中学还注重对导师的培训,提高导师的教育能力,启迪教师的教育智慧。“三全导师制”为学生健康成长推荐了一位引路人,为教师育德能力提升提供了一条新路径,为学校稳健发展构建了一套特色机制。如今,“三全导师制”作为立己达人的渠道,已经成为鲁迅中学的育人品牌,多年的探索获得了系列成果。2013年,学校出版了《“三全导师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一书,2023年又出版了《看见生长的力量——基于立人思想的“三全导师制”探索与实践》一书。学校德育案例《爱诚进韧,首在立人》获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学校《研究学生个性,构建多维联动,导航助力成长——鲁迅中学“三全导师制”的探索和实践》获“2021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图说:中秋节,导师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月饼“组团式”教育帮扶,提升果洛学校办学质量为响应国家“组团式”教育帮扶的号召,在虹口区教育局支持下,学校践行“果洛所需,上海所能”的责任与担当,为沪果两地教育交流与互助提供助力。学校先后派出优秀校级干部和优秀青年教师去青海果洛进行对口帮扶;精心安排青海省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学教师来校跟岗学习,为果洛高中教育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中青年教育教学骨干队伍。尤其是通过信息赋能,依托网络信息化建设,两地学校跨越空间障碍,实现教学同步直播、教研同频共振。首先是打造两校网络直播互动专用空间。该空间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灵活性的在线互动空间,集教学同步直播、教研同频共振、两地师师互动、两校生生互动等功能为一体,以此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为平台,实现跨地区的教育教学同步,共享两地的教育教学资源,缩小两地的教育发展水平,拓宽两校的学生学习渠道,为沪果两地的教育互助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助力。其次,全面提升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内涵。借助中组部帮扶项目这一平台,通过沪果同频共振项目,把上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时无缝地与学校结合,跨越式地提升当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内涵;依托信息赋能,以“精准”为导向,全面提升当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效能和办学质量,进而推动果洛高中教育向信息化和现代化迈进。未来,鲁迅中学作为“沪果”项目的实训基地,将以“教、研、训”三位一体为抓手,不断为果洛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上海教育的力量。读懂校史,用好“鲁迅”这张文化品牌周巍1963年,上海市鲁迅中学前身凌云初级中学建校。由于校址毗邻鲁迅纪念馆、鲁迅墓以及鲁迅故居,全校师生为学习鲁迅、发扬鲁迅精神,1967年,经过虹口区相关部门批准,凌云初级中学更名为“上海市鲁迅中学”。回望建校办学之初,学校由竹篱笆围就,仅一幢四层教学楼、一个泥地操场,面积狭小,条件设备简陋。然而求学、求知之精神,为学校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本色。1976年,鲁迅中学由一所初级中学转变为普通完全中学,教学成果斐然,高考录取率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为全面发展学校教育,1985年,鲁迅中学开展了“爱的教育”系列探索,至1987年成为上海市虹口区“爱的教育”基地学校。1996年,随着区教育结构布局的调整,鲁迅中学与原长风中学合并,迁址至广中路132号,组建了新的上海市鲁迅中学。两校合并之后,秉持鲁迅思想精神,学校提出“首在立人”的办学理念,将校园建设及教学质量提至新高。六十载栉风沐雨,万千桃李尽芳菲。在历任校领导的提灯引路下,一代代教职工在这里奉献青春,耕耘不辍;一批批毕业生从这里奔赴山海,点亮人生。60年来,鲁迅中学共培育了近三万名学生,这其中既有蔡建国、李骏、许迅这样的知名学者,也有肖雅、李尚智、陈明青这样的文教界名人,还有李磊、殷光霁、吴昕等一大批青年才俊。60年来,正是每一个鲁中人的奋楫扬帆,共同推动了鲁迅中学在历史长河中的远航。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学校根据国家、市、区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方案和要求,深度融合优良办学传统与时代发展对高中教育的需求,不断延展“首在立人”的内涵,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素位而行,立己达人”这一育人价值引领和育人方式改革的实践途径,以此将核心素养培育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方方面面,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作者:周巍(上海市鲁迅中学校长)图片:受访方供图编辑:张鹏*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举报/反馈

上一篇:一不明升空物影响深圳航班运行,从业人士:监测难度大
下一篇:走出20余位院士!东大百年土木,结硕果,向未来!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