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奖状对学生有多大作用?学霸说:保持学习动力,需要不断激励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2-12-06
手机版

  #激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没有新意的激励与鼓舞方式是不能真正唤醒学生沉睡的求知欲,使学生保持久的主体意识的。仅就奖励方式而言,就有很多学间可做。

  一、变换奖品种类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常常充满好奇心,这时最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如果长期使用一种奖品,开始学生还有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好奇心与求胜欲会慢慢减弱,到后来这一奖品也就成了优生的专利。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奖品可以一学期一换,甚至一月一换。低年级可用剪贴的“大拇指”、“小动物”、 “小红花”、 “瓜果”等,中年级建议用“奖品本”、 “雏鹰奖章”等,高年级可以用“奖状”、 “奖品本”、 “报纸”、 “书”等作奖品,力争变化多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改变传统做法

  笔者读书的时候,学校为了表彰、奖励优秀学生,常常克服不少困难,实行奖学金制,一等奖奖50元,二等奖奖30元,三等奖奖20元。有时为了扩大奖励面,激发学生刻苦学习,还设有四等奖等。

  这一做法在当今不少学校仍然存在,有的只不过变换了一下形式,换汤不换药,本质没有变。对此,笔者深有感触。小学生不完全具备正确支配、使用金钱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正确的引导,长时间会滋长小学生的拜金主义思想,失去了奖励的本来意义一更好地学习 、健康地成长。为此,建议学校用这部分奖学金订购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报刊杂志或有实用价值的书,奖给这些优秀学生或进步者或有突出贡献者。

  实践证明,这是唤醒学生求知欲,教会学生做人的创新性举措。

  三、扩大奖励范围

  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一 个都不能少”。因此,作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的手段之一的奖励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使每位学生各方面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服务。从目前状况来看,学校、教师扩大奖励面已势在必行。

  对优等生的奖励可以说已成为每位教育者的共识,但多数教师只看得见好学生的优点,却看不见学生的进步。

  其实,进步应该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即使是优生也要不断提高,因为“优”是相对而言的,在这个班、这所学校他是优生,但能保证他在别的学校、别的地区还是优生吗?对后进生只要教师多找些优点,多找点进步,多给予鼓励与肯定,他就会成为所谓的优生。

  笔者所教的吴梦菲同学,开始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作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意思不完整,连字都写不工整。后来,通过开几次“小灶”,他的作文逐渐好起来,只要一上作文课,我就在班里讲吴梦菲同学如何喜欢作文,脑子里装了很多东西,写得一次比一次好,前不久的作文课上还学习了他的作文,并在热烈的掌声中向她重奖了《作文一点通》一书。

  没过多久,她终于又写出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可爱的黑黑》(小狗名), 并在学校《小风帆报》上发表。

  笔者不理解的是,很多老师为什么把奖励盯在所谓的优生身上,奖励与后进者无缘,更不用说所谓的困难生有没有希望了。所以,也有很多老师觉得奇怪,问我:“每学期评优秀学生你争取那么多名额干吗?”

  这是因为笔者不仅重视对优生的鼓励,更注重对有进步者的奖励。上学期笔者就向学校要了二十五个优秀学生指标,仍不够用,就自己掏钱买奖品。设有“五好学生”、 “优秀少先队员”、“模范班队干部”、“学习标兵”、 “进 步奖”、“精神奖”等十几种荣誉称号,简直五花八门,基本上每位学生都是“满载而归”,经过一个漫长的暑假,学生的成功欲依然高涨,使本学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奖励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立足素质教育,敢于开拓创新,奖励的艺术才永远充满生命力。

  (作者:烟 柳)

  举报/反馈

上一篇:微信限时活动!个人可免费制作微信红包封面了(附教程)
下一篇:沙溢晒儿子颁发的三好学生奖,对着儿子拍照角度,恐怕要收回奖了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