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北京协和医院:国产医疗设备打开“三甲大门”的“钥匙”是什么?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11-07
手机版

  文 | 顿雨婷

  在车水如龙的王府井与东单之间,坐落着一组绿瓦红廊的老建筑,门牌匾上刻着的是多数国人都知晓的名字——北京协和医院。“协和”二字,称得上是半部“中国近代医学史”,它启蒙了医学领域的一代先驱、创造了无数医学奇迹,也引领着中国医学的创新变革。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号召下,聚焦重大病种、打造高水平医学创新转化中心成为协和的重要使命,坐落于协和东门的转化医学楼也就此于2021年落成。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它配备了多种高端医疗设备,并以此为载体打造了一个产医融合的“模板”。

  一个具体的临床需求如何转化成更好用的医疗产品?医生如何与企业配合以更好地服务患者并产出更前沿的科研成果?国产设备为什么能进入“大三甲”?在这里,我们都能得到相应的答案。近日,在参访转化医学楼之际,36氪也与协和放疗科和放射科的专家们聊了聊,就具体案例做出拆解。

  协和转化医学大楼

  中国大夫的声音“被听到”了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王怡宁教授谈到,像“GPS”(GE、西门子、飞利浦)总部都会和当地大学建立关系,将最先进的设备放在大学研发,合作研究早期就能发出高质量的论文,但国内医生使用的大都是他们成熟拿证的产品,只能做临床研究,那时候一些技术就已经不太新了,“这让我们觉得非常遗憾”。

  “相较之下,国内厂家更注重把合作前移到研发阶段,除了能帮助我们更快地产出科研成果,最终的产品更能贴近中国临床需求。”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冯逢教授表示,一般来说,进口设备进中国不会把原型机拿过来的,能进国内的往往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产品,协和作为一个很好的临床实验基地,更多是参与实验,目的让设备尽快在中国上市,“但我们也注意到,中国的疾病谱与西方存在差异,相关应用也会独到之处,进口设备很难完全满足”。

  以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5T人体全身磁共振uMR 5T设备为例(注:T即“特斯拉”,为磁场强度单位),该设备已在2021年8月入驻协和医院,正在参与全院各科室的临床科研与医学转化任务。

  协和医院放射科医生正在为患者开展磁共振扫描

  冯逢主任指出,目前“3T”是业界公认临床检查人脑最好的设备,一般来说8-10分钟才能做完全脑;在“5T” 上基本可以5-6分钟就完成,能得多个对比图像、看到不同的结构,医学界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也会更加全面;对于“国家脑计划”来说,是非常适合的工具;另外,相较于其它MRI设备,5T有挺多革新,能将超高场MRI临床成像从仅限于头部和关节,延展至腹部、盆腔、心血管等全身各部位,为全身各部位疑难重症机理机制研究和诊疗提供“新工具”,可以在此基础上创建中国自己的标准和规范,譬如“5T用户指南”等。

  一个细节成为了医院推动医疗设备创新研发的注脚。王怡宁教授回忆到,曾接诊过一个患者有点幽闭恐惧,根本无法使用5T的全封闭式头部线圈,将情况反馈给公司后,他们就随即投入研发出镂空线圈,“这对于超高场类似线圈的研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改进”;基于5T磁共振,未来还可以开展更多磁共振序列、射频线圈开发等项目。

  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张福泉则强调,大医院的主要任务是就是要用最先进技术创新发展,把给病人治疗放在第一位,在治疗上也要创新发展,要跟企业一块开发才能在医疗创新上有所引领。

  “医工协作为什么重要?这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作为医疗器械设备,更重要是通过技术产生疗效。”北京协和医院医学工程处处长邱杰认为,全流程的协同才会产生一个临床好用的医疗器械设备,“这是国产医疗设备最大的优势”,像协和这样头部医院,对厂商来说不应该仅仅只是个使用者,而是要参与到原理样机、工程样机的研发中来,帮助不停地打磨设备,让设备功能更好地发挥。

  宫颈癌在线自适应放疗技术(简称:uCT-ART)给出了一个示例,该设备也是协和放疗科与联影医疗研发人员产医协同实践的成果。据介绍,基于一体化CT直线加速器(uRT-linac 506c),通过诊断级的CT影像和智能化平台,医生和物理师能够实时在线快速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的每个治疗分次提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保障患者全治疗周期的精准性。

  在谈及合作细节时,张福泉指出,要做好放疗,加速器质量必须得稳定,还要根据病人治疗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在医生提出意见后,联影很快就能做出改进,这是国外加速器做不到的一点,我们‘只能去适应它’,本土企业真正让中国大夫、临床一线的声音被听到了。”

  国产设备叩开“三甲”大门不再是“难题”

  医院参与创新研发背后,国产医疗设备也正在悄然崛起。进口替代这一大的政策背景已毋庸赘言。随着国产化大幕的拉开,本土大型医疗设备也开始真正叩开“三甲”医院采购大门。

  根据第三方咨询公司益普索Ipsos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设备的国产化市场份额占比已从2010年的35%增长2020年的60%;同期影像设备的国产化率也从33%增长为64%,复合增长率达到19%,进口替代可谓“势如破竹”。这些数据增长的背后,是国产医疗设备核心技术被逐步攻克、产品品质与口碑的崛起。

  “其实有很多欧美的设备,它是针对他们自己人种的特点去设计的,其实没有考虑中国人的特点,人家觉得你中国人的意见不重要。中国设备的话,我觉得更适合中国医疗体系或者中国人疾病的一个特点。” 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胡克讲到。

  张福泉谈到,以放疗为例,最主要就是用到直线加速器,这属于高端医疗设备,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是结构很复杂、需要很高的工艺和技术才能做好;其次,设备价格昂贵,用好了还好说,用不好还会给病人带来很严重的损伤,更需要谨慎使用。

  “过去各方面因素造成了国产设备整个发展不够好,达不到较高的技术水平,只能在下级医院使用;随着对国产设备临床认识的深入,开始一般不太了解,只有拿到临床中让大量的病人使用,才知道好不好。”

  宫颈癌患者uCT-ART自适应放疗的摆位

  据他介绍,目前协和在用的直线加速器有10台加速器,既有进口也有国产,国产设备目前能达到和国际上最好的加速器所治疗的同等病人数量。“国际上一流设备一天治疗100 多个病人,而联影的这个机器一天也是到 100 多个病人,这个设备每天7点钟就开始治病人,最晚的时候要治到晚上 11 点。”

  在提到国产化设备如何才能进入“大医院”时,邱杰表示,在遴选时会关注设备的技术指标、质量以及用到临床能为患者带来什么,至于是否是进口和国产的不是最重要的,“当然如果国产设备能做到(和进口一样),不管从哪个角度我们都应该优先使用国产”。

  如今,患者对国产设备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张福泉回忆到,“十几年前病人都会要求使用进口设备,那时候不光是我们(对国产设备)、连病人自己也没有信心”;但在搬到转化大楼安装了国产设备后就再也没有了这个顾虑:首先,外表上看,设备的设计和室内装修都特别好;其次,在两年的使用过程当中机器也没发生过故障,病人也比较认可,而且病人一般也会认为协和医院肯定是用最好的设备。”

  如今,以产医融合为依托,国产医疗设备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张福泉表示,过去本土企业在设备制造出来后往往对设备信心不足,很少敢往大医院放,就放都放在小医院,再赶上推向市场,使用不好,就没人买;现在得益于科技的发展,本土厂商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但还欠缺一样——设备制造商研发人员和医院之间的融合做得还不是特别够。

  他借此呼吁,大厂商和大医院还要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你的科研人员要在医院里待着,经常跟医生坐在一起沟通,沟通以后你才知道医院需要什么,才知道病人需要什么。”

  举报/反馈

上一篇:「珠海WTA超级精英赛」签表出炉,郑钦文笑言很满意
下一篇:2024年普通高考报名明天开始 明年起有这些变化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