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莱阳小学:开美育教研之门 展艺术智慧之光——开展美术学科主题教研活动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10月10日,浦东新区莱阳小学开展了“落实新课标,精研促教学”为主题的美术学科教研活动。第六期上海市艺术(美术)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浦东新区高中美术教研员彭学军老师带领全体基地学员来到莱阳小学进行访问学习,本次活动由基地学员来自莱阳小学的蔡蔚婧老师策划实施。浦东新区小学美术教研员方文晶老师、兼职教研员张芸语老师带领浦东新区小学美术学科工作坊成员共同参与了本次教学研讨。

  现场观课

  WDCM上传图片

  随着上课铃声响起,可爱的二年级小学生走进教室,由蔡蔚婧老师执教的《连续的图形》拉开帷幕。蔡老师从创设“为学校环境添色彩”真实情景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彩陶简介》视频认识彩陶,了解彩陶文化,从而知晓彩陶上的一种装饰纹样——连续的图形。

  在尝试剪出连续图形活动中,蔡老师设计了试错环节,她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用剪刀剪出连续的图形,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教给学生连续图形剪纸技巧。同时,教师示范了完整的创作步骤,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剪纸图形相连的原理,学生们举一反三,顺利完成了连续图形的剪纸作业。

  WDCM上传图片

  紧接着,教师又示范如何运用剪好的连续纹样装饰“陶罐”,鼓励学生顺利完成该任务,很好地解决了本课重难点。学生争先恐后地将完成的作品贴到展板上,并根据评价要求为自己打星,最后和同伴分享了收获和感受,课堂气氛活跃。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说课评课

  WDCM上传图片

  以美育人

  课后,进行了第一轮的说课评课。蔡老师首先从单元主题、育人价值、逆向设计、评价要求四大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说明。方文晶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指导,他肯定了蔡老师的课是一节在新老课标转型阶段比较典型的课,具体表现在蔡老师试图抓住彩陶这一元素挖掘育人的价值,同时以任务驱动的模式打破传统的教与学。方老师又指出未来的课堂必定是语言美、行为美、视觉形象美的课堂;未来的课堂必定是鲜活的课堂,教师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的思维也是活跃的;未来的课堂必定是有意义的课堂。最后,他再次肯定了蔡老师为本节课的付出,尤其是精良的课件制作等更显现了她的审美和用心。张芸语老师也对本节课进行指导,她肯定了蔡老师敢于践行新课标理念的勇气,从问题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再课堂语言方面给出了具体指导建议。

  基地学员研讨

  工作坊的年轻老师纷纷围绕本课重难点各抒己见。现场研讨氛围非常热烈,呈现出浓浓的学术气氛。

  WDCM上传图片

  随后,基地学员们就蔡老师的课进行了深度研讨。学员仲敏老师说:“蔡老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敏锐地捕捉美的信息,培养学生美的情趣。她的教学方法多样,并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特点设计了丰富的学习支架,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她通过关键问题链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学员沈雯珺老师对蔡老师这节课在新课标理念引领下,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转变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实践探索,以及课件、练习等用心设计表示赞赏。

  基地主持人彭学军老师做最后总结,她肯定了蔡老师对本次活动的精心策划,认为她的课堂是扎实有效的,研究是有深度的。同时,对教案文本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主题微讲座

  WDCM上传图片

  下午进入第二个微讲座环节,蔡老师以汉服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为主题开展微讲座。她的课题内容是汉服元素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实践研究,从课题的选题、定位、突破口、实践经验等几个方面与老师们进行了深度交流。蔡老师认为选择汉服元素作为学校美育的载体,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汉服文化的优秀基因,提升民族自信。在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融合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通过努力与实践,找到了一些作为汉服元素融入教学的突破口,项目化学习、问题式探究等方法的运用成为学生学习汉服传统文化的新路径,从而向以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为核心的时代育人目标靠近。随后蔡老师向大家展示了部分教学研究成果。

  WDCM上传图片

  以美育人,以研促教

  此次教研活动涌现出教育教学理念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火花,是有内容、有深度、有品质的美术教研,对老师们今后的学习探究、思考领悟起到了积极作用。最后,老师们在愉快的画扇活动中结束了充实且有意义的一天。

  WDCM上传图片

上一篇:提升服务便利化,北京214项人社服务实现“全城办同标办”
下一篇:北投集团与山东交通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