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昭:一片丹心育桃李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原标题:杨丹昭:一片丹心育桃李

   杨丹昭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和宁茜 摄

  她在教育一线工作29年,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用心耕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她是学校语文工作室主持人,潜心思考研究,和工作室成员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她是一名骨干教师,爱岗敬业、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是同事们学习的榜样,她就是怒江州实验小学教师杨丹昭。

  走进州实验小学六年级四班教室,杨丹昭正在为学生上语文课。课堂上,杨老师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为学生们讲解《草原》这篇课文,并结合课文内容播放了视频和歌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感受草原的景色美和在草原上生活的人民美。

  在平时的教学中,她以生为本,钻研教材和落实新课标精神,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生活中,她把爱心倾注到每个学生的心田里,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

  “杨老师讲课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她很温柔、很和蔼,把每一位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去关心和呵护,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州实验小学六年级四班学生张静说。

  杨老师是州级骨干教师和学校语文工作室主持人,她认真履行骨干教师的职责,上好示范课、展示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我会带领工作室成员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工作室成员的理论修养。以上课、听课、评课、议课、读书交流等形式开展研究活动,让工作室成员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杨丹昭说,作为语文工作室主持人,她积极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各种送教活动,认真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在学科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中的示范、引领、指导及辐射作用。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教学研究能力。努力将工作室打造成“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和师生的益友”。

  工作室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工作之余,她经常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并撰写发表了多篇论文,积极开展工作室活动,带领中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鼓励我们积极参加州级、省级的各项教学竞赛活动和发表论文,并获得优异的成绩。”青年教师段晓婧谈起杨丹昭老师对她的帮助,充满感激和敬佩。“杨老师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潜心钻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向杨老师学习,做一名有情怀、有温度的老师。”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这是杨老师教育教学工作得心应手、熟能生巧的法宝。

  她热爱学习,努力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于课堂实践研究中,积极响应州教委支教的号召,曾到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茨开完小支教1年,到贡山腊早,泸水洛本卓、上江、大兴地、称杆等地送教下乡,开设教师培训讲座,多次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聘为课赛评委。

  她将教学心得、体会、经验撰写成教育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共21篇,其中,有多篇分别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一、二、三等奖,积极发挥了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她曾获得省级“优课名师”“优秀教师”、怒江州“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业绩。二十九载的风雨兼程,二十九载的教育之旅,她怀着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在小学教育的田野上躬耕不辍。对于老师这个职业,杨丹昭认为不光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要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老师要有良好的师德,才能成为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我觉得读书与反思是教师成长最重要的途径。我会一如既往地钻研教材,琢磨教法,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与时俱进,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新时代好老师。”杨丹昭说。(和宁茜 李芳兰 李杨芳)

上一篇:常州:做好标准化实训“后半篇文章” 推动试点势能转化为工作动能
下一篇:留学加拿大大学本科申请条件一览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