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与思南路77号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7-31
手机版

   严友人 巴金

   孟光 水乡陈慕

   陈逸飞 蓝调威尼斯

   赖礼庠 女新四军

   赵渭凉 女工

   夏葆元 陕北老汉

   周长江 戴帽子的老人

   刘耀真 江南洗衣妇

   陈伟德 理发店

   魏景山 两个藏族女孩

  朱刚 老人 ◆龚云表

  近日,“孟光时代:师生艺术文献特展”正在刘海粟美术馆展出。孟光先生毕业于刘海粟先生等创建的老上海美专,新中国成立后创办“孟光画室”,并担任新上海美专的教学骨干和领导;改革开放初期,又在交通大学参与创办了中国综合大学设立的第一个艺术学科,是大学教学改革道路上一位披荆斩棘的开拓者。他在长期教学生涯中,以素描学科为主,形成了具有海派特色的素描教学体系。由他担任导演制作的教学影片《素描》,曾在全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们纪念这位海上知名画师,弘扬他的艺术精神,也是对老上海美专校训“闳约深美”的又一次认识和解读。 ——编者

  不再是“被掩蔽的画家”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定居上海的中国第一代油画家吴大羽的作品到北京展出,如同横空出世,轰动京城,美术界奔走相告,惊呼应“改写美术史”。吴大羽的学生吴冠中写文章介绍,从此便有了一个新词汇:“被掩蔽的画家”。转眼到了2007年,上海美术馆举办上海油画家俞云阶艺术回顾展,这位当年被吴作人称为“集天下英才而育之”的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中唯一的上海油画家,所展示的精湛艺术同样引起轰动,但很多观众在赞叹之余又都探问:“俞云阶是谁?”而日前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孟光时代”展览,再一次震惊了观众,深切感受到这位几乎被遗忘的艺术家,和他的学生一起,曾经共同创造了一段多么激情燃烧、光彩夺目的艺术岁月!是的,吴大羽、俞云阶和孟光这三个名字,理应穿越时空在当下重新熠熠闪光;这三个展览,忠实生动地还原了历史,确立了他们在美术史坐标上应有的显赫地位。这是上海乃至中国艺术传承中不能或缺的重要篇章,如果无视他们的存在,我们就不可能对海派艺术和中国美术的历史有深刻的认识,一部中国油画史也将是不完整的。

  鲁迅先生曾经说他的文学是“遵命文学”,是“遵奉革命先驱者的命令”。孟光先生的绘画则是“遵命美术”,是遵奉新时代的命令,遵奉自己追求现代审美精神的内心召唤。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最早创作革命历史题材大型作品的画家之一。曾创作了《为了胜利》《归航》《鲁迅与李大钊》《锻工》等一批反映新时代风貌、弘扬理想主义情怀的作品。孟光先生毕其一生在创作上从没有停止过与时俱进、创新求变的步伐。他的后期作品在艺术上独辟蹊径,自觉地深入对艺术本质的思考。这种可贵的探索在这次展出的静物花卉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画面追求缤纷空灵的意蕴,讲究节奏舒展的韵致,在精神指向上朝抒情性和中国传统审美意象靠拢,让人感受到他在形式背后所蕴藉的潜在抒情话语。这是他接续海派艺术精神的必然延伸和发展。

  上海“第二美专”主理人

  著名画家陈家泠曾动情地说:“孟光先生心里充满着爱,这种爱,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青年的无私教诲。”孟光先生是一位优秀卓越的美术教育家。走进刘海粟美术馆,一幅巨大的照片立即映入眼帘,这是一幢在梧桐树掩映下的小楼,院柱上镶嵌的门牌写着:“思南路77号”。这是孟光先生的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就在这里开设“孟光画室”,后在上海美专任教;改革开放刚起步,他又倾注全部心力,创办了上海交大艺术系。他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他的家永远是学生们的艺术殿堂。

  作为孟光画室最早的学生之一,现已九十岁高龄的画家郑波回忆说:“一九五二年,这是一个值得怀念的岁月。孟光老师是那个年代的当红画家,不仅创作了许多好作品,而且创办画室,教画育人。而上海自从有了孟光画室之后,便有了一批美术精英,有了一支年轻的美术队伍。孟光画室坐落在思南路77号,梧桐浓荫,环境幽静,到这样的环境去学画,还未进门,心里就已有几分艺术冲动了。他与我们学生之间毫无代沟,认识他一个月或认识他几年,感觉是一样的,因为他始终是透明的,有一颗毫不掩饰的赤子之心。”画家赵渭凉说:“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孟老师都会敞开大门,毫无保留地向求教者传授他的绘画理念与技巧。可以说上海40后、50后和60后的三代有成就的画家,几乎都不同程度受到孟光老师的影响,而思南路77号,也因此被称为上海的‘第二美专’”。

  “上海素描运动”发起者

  “孟光时代”展览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孟光先生和学生们的素描作品。在孟光先生长期教学生涯中,一直以教授素描学科而享有盛誉。他的素描教学体系,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情理相融”素描法,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并由此引领他们在上海掀起了一股学习素描的热潮,他们自豪地称之为“上海素描运动”。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个人才辈出,人人怀揣梦想的岁月!这群醉心于艺术探索的年轻人,用近于狂热的激情创作的素描作品,直接而又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探索历程。这些作品既有对传统的传承,又有对创新的渴求,更向往个人风格的确定。就每个人而言,他们各具风貌;而就整体来说,即是别具一格的“上海式素描”。而孟光先生作为“素描运动”的精神领袖和共同导师,不仅全方位地给予热情支持,而且巨细靡遗地具体指导。

  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参与“素描运动”的年轻人,日后几乎都成为卓有建树的油画家,他们创作的重大题材作品,是一个长长的名单:陈逸飞、魏景山的《占领总统府》《开路先锋》,刘耀真的《刘胡兰》,夏葆元的《部长与我》,邱瑞敏的《战火青春》,赵渭凉的《血》,吴健的《党课》,任丽君的《历史的启示》,汪铁的《和平的使者》,徐文华的《晨》……这些作品都是在孟光画室积聚了坚实基础,与素描运动有着一脉相承的直接逻辑关系,而如今都已具有经典意义而足以彪炳史册。

  在“孟光时代”展览开幕式上,宣读了上海文联主席奚美娟的贺词,并放映了一部已成为珍贵艺术文献的名为《素描》的教学电影。这部拍摄于1979年的影片,由孟光先生担任导演,他的学生赵渭凉、汪铁、吴健等主持策划,请来了当时的青年话剧演员奚美娟担任解说。影片中出镜示范的,是清一色“上海式素描”的代表人物:陈逸飞、夏葆元、魏景山、赖礼庠、陈丹青。影片一经发行即享誉全国,得到广泛传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片逐渐被人们淡忘,连胶卷拷贝也不知所终。孟光先生逝世后不久,赵渭凉、汪铁等为收集整理老师的艺术文献,开始了历经数十年锲而不舍的苦苦寻觅,几经周折,终于在几年前得知远在青海还保存有一部已严重损坏的《素描》电影拷贝。经过艰难的洽商,在购得这部仅存的拷贝后,又想方设法遍访技术专家修复并翻转成数码影像。这个充满戏剧性的跌宕曲折过程,真可写成一篇情节生动紧张的小说。赵渭凉说:“当我将这部久违的电影数码片取回,真有一种久别重逢、如获至宝的感觉。再三观看,往日拍摄时的场景重又浮现眼前。这是孟光先生一生美术教育最杰出的素描范本,生动记录和展现了当年上海素描的风采和神韵。或许这是天意,这部消失四十年的影片,恰好在我们纪念先生百年诞辰之时失而复得。以此,当可告慰遥在天国的先生。”

  结束语

  孟光先生燃烧自己,点亮别人,这是他的精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他的成就。走在充盈着柔和灯光的展厅里,我们仿佛见到了孟光先生渐行渐远的背影,油然感到一种不断扩展的艺术精神和生命力量,而承载着这种精神和力量的作品,正与我们心息相通。

  记得还是在2018年,展览总策划赵渭凉第一次跟我提及举办这个展览的设想:衷心报答师恩。其实筹备工作在更早的时候他就已在着手进行了,其间遇到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现在,期盼已久的展览终于举办,尽管延迟多时,但意义依旧。

  有时,迟来的往往更好。

上一篇:全国400名专家学者齐聚烟大,共同探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路径
下一篇:高考失败想要留学,不妨参考以下方式,东亚留学比较“划算”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