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示范朗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7-29
手机版

  (来源:苏尼特右旗教育科技局微发布)

  原标题:【课文示范朗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四年级语文上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就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 为什么呢!”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图文来源:中小学语文课文示范朗读

  读书,使人进步

  责任编辑:

上一篇:“湘”当科学,相当好看!暑假实践证书等你来领!
下一篇:大厂HR透露:不要英国水硕,英国硕士已成简历污点?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