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何如此之低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3-31
手机版

  一组有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我国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仅为3.9%。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数字,那么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小编整理了几点,一起来探讨。

  

  一、政策原因

  首先,在政策层面上,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支持高校产业化转化的政策,但是在具体实施上仍存在不足之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现阶段,高校的知识产权主要采用的是专利申请方式,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分成等问题并没有得到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同时,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严重,有些企业从高校拿走技术后就复制卖给其他公司,高校很难维权。

  

  其次,另一个政策原因是高校技术转移制度还不够完善。目前,一些高校的技术转移暂时还是以教育部下放设在各省级政府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TLO)来具体负责,而TLO与高校、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还需要进一步强化。TLO担负的任务重,人手不足,同时又容易造成其对政策的理解有差异,导致执行时产生失误,从而降低了高校技术转移的实际效果。

  

  二、管理原因

  高校技术产业化的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一些高校技术转化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缺乏企业市场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技术转化机构运行效率不高,无法及时地为教师和企业提供技术转化服务。此外,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也需要改进。由于高校科研人员数量庞大,且这些科研人员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广泛,如何有效地保护和管理高校内部的各种知识产权,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许多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仅停留在“存量”管理,很少进行“增量”管理,即对新的知识产权进行重点关注和保护。

  

  三、市场原因

  高校技术转化最终目标是实现技术转移,将技术运用到商业领域,但技术转移需要的是市场和商业化经验。作为学术研究型机构,许多高校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无法准确判断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变化,也缺少适应市场的敏锐度。此外,由于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高校脱离市场真实需求,研发成果无法与市场精准对接。

  

  四、文化原因

  高校的教育文化与企业的商业文化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高校科研人员对市场、商业模式等重要问题缺乏理解。许多科研人员更关注研究本身,而忽略了技术转移后的商业应用,这种文化差异使得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高校教育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企业更加注重实践经验和市场应用。这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沟通不畅、理解不到位、利益共享不均等问题,从而制约了高校技术转化的成功率。

  

  针对以上原因,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小编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以提高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

  一、政策层面可以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高校创新和技术转移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同时完善技术转移政策,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信心,推动高校技术转移制度更加完善。

  

  二、在管理方面,高校可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强化对科研人员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和宣传,促进高校内部的各种知识产权的“增量”管理。同时,加强技术转化机构的建设,提高机构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在市场层面,高校可以积极主动地了解市场需求,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了解市场趋势和变化,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技术转化后的商业应用和盈利模式。同时,高校也可以加强教育培训,培养科研人员的商业意识,提高他们对市场、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敏锐度。

  

  四、在文化方面,高校可以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注重培养科研人员的实践经验和市场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建立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减少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

  

  结语: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低的原因涉及到政策、管理、市场和文化等多个方面。要提高高校技术转化的成功率,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市场等各方共同努力,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加强协作交流,提高高校的技术转化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举报/反馈

上一篇:工作安排的六个步骤
下一篇:取消笔试!新疆面向这些人发布1498份邀约!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