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家庭教育支出扩大教育结果不公平 | 升学系列文摘之十九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1-03-03
手机版

编者按:

在当前中国社会,教育竞争被过度强化,学生被困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带来的双重压力之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升学选择,学业竞争可能已超出学生个体能力的竞争范畴,家庭作为教育投入的微观主体也介入其中。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经费支出、时间投入、升学信息的获取程度等都将成为影响其升学竞争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本周“升学”栏目摘编了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公共教育的投入力度,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在GDP中的占比自2012年起已连续6年突破了4%,大大缓解了家庭层面的教育支出负担,并对推动教育结果均等化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家庭作为教育投入的微观主体,家庭教育支出数量的多寡、结构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子女的教育获得与人力资本积累,并且业已成为缔造社会不平等的再生性根源。

家庭教育支出的数量取决于家庭经济社会文化背景。根据《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提供的统计数据,2017年全国校外培训的总体规模达到了4900亿元,但高收入家庭的校外培训参与率比低收入家庭高出了近50个百分点,社会经济文化背景造成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支出差异。公共教育投入在帮助弱势群体与贫困家庭实现向上流动的同时,却可能因为家庭教育支出的阶层差异而重塑教育不平等。

  目前我国公共教育投入采用的是生均拨款模式,该模式有利于从投入侧上保障教育公平。家庭教育支出则取决于父母的经济条件及其对子女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偏好,当给定公共教育投入模式不变时,家庭教育支出对于教育结果公平究竟是具有“公平效应”还是“马太效应”是本文关心的核心问题。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与数据中心提供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基于教育投入—产出分析框架,采用均值回归与工具变量法、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广义一般分位数回归框架,实证检验了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对于教育结果的异质性影响,得到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验证了家庭教育支出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之间的正相关性,父母用于孩子课外补习、课外兴趣班上的校外教育支出每上升一个单位值,能够将子女在认知能力测试上的表现提高3.9个百分点,而利用工具变量法纠正内生性偏估后,家庭教育支出影响认知能力的均值效应则上升到了0.397。

  第二,条件分位数回归捕捉了家庭教育支出对于可观测特征相同的学生的异质性影响:家庭教育支出对认知能力的干预作用随分位点的上升而呈现出线性上升的趋势,更多的家庭教育支出将会使本处于不利境地的学龄儿童更加不利。

  第三,利用广义分位数回归框架发现,家庭教育支出对于不同分位点上认知能力的无条件影响表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课外补习对于高分位点上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高于低分位点,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校外教育支出的“军备竞赛”将会扩大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教育与经济》2020年第4期 《马太效应还是公平效应:家庭教育支出与教育结果不平等的异质性检验》方超 黄斌 文)

来源:教育文摘周报

上一篇:朱永新: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10点教育心得,关乎孩子的未来
下一篇:玉林市兴业县委教育工委:以“1235”工作法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