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幼阶段的孩子该教什么?教育专家倡导“未来教育”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0-12-24
手机版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王燕平

0~6岁早幼阶段的孩子该怎么教育?是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名义早早开始学知识,还是释放天性、尽情玩耍?8月25日,一场以“面向未来,构建未来教育新生态”为主题的“2020社创未来教育峰会”在杭州滨江区海亮大厦举行,南京大学教育学博导、杭州银湖书院未来教育研究所所长桑新民、童睿国际创始人赵兢、海亮儿童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郝和平、国际早期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彦英等一批早教专家以国际视野以及几十年的教育经验,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此次峰会由国际早期教育研究院、海亮儿童发展研究院和社创之星联合主办,童睿国际承办。

会场问答

尊重儿童自身发展规律,提倡发展适宜性实践

童睿国际CEO赵兢表示,利用科学为学习和发展提供信息,可以对儿童,尤其是他们生命中最初的几年,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终身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幼儿时期,工具和技术极大地加速了对幼儿的理解。

赵兢还担任着世界妇女组织CSR(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秘书长、全球企业社会责任基金会主席职务,在中美教育及商务投资领域拥有20多年的经验。早在2007年,赵兢就开始在中国开展美国CDA(Child Development Associate, 儿童发展导师)教育培训和认证事业。

CDA的理论基础是发展适宜性实践(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简称DAP)。DAP教育并不是课程,也不是一套可以用于支配教育实践的僵死标准。发展适宜性实践,尊重儿童自身发展规律,既兼顾儿童的年龄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又帮助儿童尽量努力挑战其可能达到的下一个发展目标,同时还考虑儿童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

“决定一个孩子教育绩效的最重要因素是老师是否优秀。所以,我们绝对有必要确保由经过认证,有执教能力的老师来教孩子。这是美国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赵兢说。CDA体系是美国普惠教育的成功典范,集合脑科学、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行为学等早期儿童专家的智慧,每年有新的婴幼儿科研及相关实践出台。

CDA揭示了婴幼儿成长的规律,其重点是年龄阶段的适宜性、个性特征的适宜性以及文化的适宜性。

年龄阶段的适宜性,其起源是要尊重孩子,从孩子本身的成长发展出发。成人长大了以后,最容易犯的错误,是用成人的思维来看待孩子,要求孩子,教育孩子,结果就脱离了孩子的生长规律,经常会拔苗助长,结果是摧残了稚嫩的幼苗。

任何个性都是双刃剑,个性既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个性特征适宜性就是及早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到其个性中的优势和局限,就可以扬长补短,充分发挥个性中的优势方面,不要让其被压抑了,被摧残了,把他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但是同时也要让人认识到自己个性中的弱点和缺陷,有意识地来超越个性中的弱点和缺陷。

从20世纪起,人类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大量的流动。但如果不能有文化的超越,整个人类文明就会在全球化的大潮中被吞咽,被各个国家民族的偏私所吞咽。此次疫情中,这类教育非常之多。所以,赵兢表示,文化的适应性是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从家庭开始。未来教育的使命,需要东西方共同的智慧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来实现,通过文化的适宜与超越,形成未来教育的全球共识,促进整个文明的交融与和谐。

知识20年后可能过时了,学会学习方法比学到知识更重要

桑新民教授是国内知名的教育研究名家,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先后在北京海淀区创建了未来教育工程研究室、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未来教育实验研究室、北师大和华南师大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在南京大学创建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在教育哲学、教育技术学等学科先后招收培养了30名博士研究生。退休后,2017年又在杭州富阳的银湖书院创建了未来教育研究所。

桑新民

桑新民表示,在科技与文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在于,通过对未来社会创造者的培养,架设起由现实通向未来的桥梁,这正是教育对未来社会的选择功能。未来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应被看作现代人参与未来社会选择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通俗地讲,一个人从小培养,一般要20年后才走向社会,如果只是教会他们知识,20年后这些知识很可能就已经过时了。因而,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远比学习知识重要得多。

桑新民认为,CDA是美国0~6岁教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教育从零起点上进行开拓性、创造性研究留下的辉煌成就。

在工业文明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土壤中,教师成为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学生成为流水线上的标准件,师生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年复一年的机械、单调学习中被扼杀了。桑新民认为,当代学习科学的目标,就是要引领教育系统超越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其突破口是更新学习观,揭示“人是如何学习的”。?

国际早期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彦英分享了早期教育行业的特点,并针对CDA早期教育人才做了战略解析。

“早期教育行业的特点是: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发展市场”,刘彦英表示,早期教育机构的整体运作要依据政策标准、专业管理者对园所的管理,以及教师对班级的健康管理和运营,“好的托育园对园长和老师的专业度以及继续学习能力一定要有要求,对人才培养一定会有规划”。

她表示,培养优秀的教师不止是为了保障岗位需求,教会老师如何上课或照顾孩子,更重要的是能时刻维护托育环境的健康和良性运作,并使这种运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拥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修复能力,不断地在专业度上进行自我提高和管理升级。?

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海亮集团拥有全国知名的民办教育集团海亮教育,目前在全国各地拥有41家中小学,师生7万多人。近几年,海亮集团在教育科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2018年成立了海亮教育研究院和海亮儿童发展研究院,创新研发的教学产品,主要为各学校教学提供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当年以500万+年薪招聘的管理天才之一、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杭承政,现在的身份就是海亮儿童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足见海亮对早幼阶段教育的重视程度。

杭承政

幸福书院院长、社创之星理事长金向群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切入点,提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前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现实问题。他提出“言教、身教、境教三合一,用手、用脑、用心三合一,学习、生活、工作(实践)三合一”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解决方案和企业团队心性建设综合解决方案,探寻修复人心、修复社会、修复自然之路。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上一篇:榆林市新教育实验专题培训现场会走进横山区第三小学
下一篇:教育会客厅|航天基地教育局张佩:一校一策 确保孩子充分享受公平教育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