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0年:听历任庭长讲自贸法庭的故事

栏目:安全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2013年11月5日

  全国首个服务于自贸区建设的专业法庭

  浦东法院自贸区法庭挂牌成立

  护航自贸区建设的10年来

  自贸干警始终坚守在法治建设一线

  他们见证了自贸区从无到有的历史

  也创造了涉自贸审判工作从摸索到成熟的历史

  勇立潮头、乘风破浪

  自贸区法庭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

  而在这过程中,到底经历了哪些鲜为人知的艰辛,又有哪些令人感动的收获?今天,小编有幸和自贸区法庭的历任庭长面对面交流,听他们讲述10年来自贸法庭的故事……

  

  包蕾

  自贸区法庭

  首任庭长

  小编: 2013年11月5日自贸区法庭挂牌成立,您作为自贸区法庭的第一任庭长,可以谈谈自贸区法庭当时成立的情况吗?

  答: 上海自贸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是我国自贸试验区战略的开端,承载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探新路的历史使命。浦东法院一直以来都传承着改革创新的精神气质,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司法职能,是浦东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这种背景下,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浦东法院在2013年11月5日设立了自由贸易区法庭,配足配强审判力量,专门审理与自贸试验区关联的投资、贸易、金融、知识产权等民商事案件,并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司法服务保障机制。

  小编: 2014年底到2015年上半年,全国设立了新的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也大幅扩容,自贸区法庭当时进行了怎样的新调整?

  答: 自贸试验区战略一直在不断深化和拓展,地域扩容是为了更广范围内、更好地检验制度创新成果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完成“压力测试”。由此,自贸区法庭必然面临着受案范围的重大调整。当时,我们深入调研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服务业扩大开放、金融开放创新等方面的制度变革特点及需求,在此基础上,紧扣自贸试验区的战略目标及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导向,确定自贸区法庭增加集中管辖浦东新区涉外、涉外商投资企业商事案件,进一步凸显了自贸区法庭的专业化特色。

  小编: 自贸区法庭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服务保障机制的探索和创新?

  答: 自贸区法庭“应改革而生”,更要“因改革而兴”。我们以“不要辜负这个时代”的使命感,紧跟形势,迎接挑战,勇于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司法保障制度机制,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以“多元、灵活、专业”为目标,建立专业法官、专家陪审和专家咨询“三专结合”审判机制,并引入商事调解组织,探索符合自贸试验区案件特点的纠纷解决机制;以“权责清晰、结构合理、运行顺畅”为目标,率先建立法官主导下的审判团队协同办案模式和法官联席会议制度,探索符合司法改革要求的审判权运行机制;以“规范、公开、可预期”为目标,打造“一窗口、一手册、一热线、一网络”四个中英双语载体,探索符合自贸试验区市场主体需求的司法服务机制;以“常态、有效、顺畅”为目标,聚焦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和法律法规在区内暂停实施的重点领域定期分析纠纷动向,与立法、行政部门互通风险预警信息,探索符合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培育的司法延伸机制。时任最高法院院长周强调研自贸区法庭时说:“你们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我看了很高兴!”

  

  曹克睿

  自贸区法庭

  第二任庭长

  小编: 在您接任自贸区法庭庭长职务后,自贸区法庭在审判机制方面有什么探索?

  答: 我接任自贸区法庭庭长职务之时,自贸区法庭正值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段。如何打造符合自贸区法庭定位的亮点工作,是重中之重。在审判领域,自贸区法庭重点关注,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审判质效。据此,自贸区法庭在原有的自贸区法庭诉讼服务一站式窗口、中英文诉讼指南手册、诉讼服务热线电话、互联网诉讼服务平台基础上,积极构建“数字法庭”,开展庭审方式改革,努力为国内外主体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的诉讼服务。

  小编: 面对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国际化要求,自贸区法庭在能动司法方面有什么努力?

  答: 能动司法要求自贸区法庭超前一步,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此,自贸区法庭做了三个重要探索:一是探索开发自贸区司法大数据分析系统,以期通过自贸区案件的数字画像,发挥社会治理效果。目前基于该系统数据衍生的各类调研、司法建议都在积极发挥着效果。二是作为基层法院,首次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推动法庭的各项工作。当时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国内尚未有正式翻译,全庭干警加班加点,逐字逐句翻译全文,至今历历在目。三是出台自贸区企业约定诉讼文书送达地址制度,受到了市场主体的积极响应及其他相关法律行业的一致好评,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小编: 2019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加快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的步履不停,自贸区法庭在多元解纷方面有什么创新?

  答: 为了提升自贸区纠纷化解的便利化,自贸区法庭不断扩展涉自贸试验区专业化、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先后引入多家专业商事调解组织入驻。最终在2019年9月,自贸区法庭融合多年探索经验,在上海市率先成立了涉外商事纠纷“诉讼、调解、仲裁”一站式解决工作室。审判、调解、仲裁三种解纷方式相互配合、衔接流畅、形成合力的“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成熟落地。

  

  吴智永

  自贸区法庭

  第三任庭长

  小编: 2019年临港新片区设立,自贸试验区进入新发展阶段,自贸区法庭在工作机制方面有哪些创新?

  答: 从克睿庭长手中接过接力棒的时候,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刚挂牌成立两个月,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法治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不久后临港新片区审判站正式挂牌成立了。临港审判站的设立,为当事人提供了诉讼便利,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诉讼服务。首次巡回审判的开展,让当事人的往返车程缩短30多倍。现在,巡回审判已经成为自贸区法庭的一项常态机制。

  小编: 自贸区法庭如何发挥不同机制在涉外商事纠纷解决中的优势的?

  答: 在前几任庭长的不懈努力下,自贸区法庭建立了涉外商事纠纷“诉讼、调解、仲裁”一站式解决机制,之后一站式工作室一直是自贸区法庭的一项亮点工作。我在担任自贸区法庭庭长期间,带领团队对一站式纠纷解决流程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2019年12月,一站式工作室受理了上海首例仲裁诉讼对接案件,该案的妥善处理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工作室对本案的处理过程,在符合现有法律规定框架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并凸显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并以此为基础,同步体现出支持仲裁与便利当事人的纠纷解决理念,是对一站式纠纷解决流程的有益探索。之后,依托一站式工作室,自贸区法庭多次尝试开展跨境调解,让外籍当事人足不出户、案结事了。202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推广借鉴上海浦东新区有关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成立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工作室”成功入选。

  小编: 在专业化审判和涉外商事审判人才培养方面,自贸区法庭有哪些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

  答: 为进一步适应浦东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的需要,不断提升涉外商事审判效能,在院领导的支持下,自贸区法庭成立了涉外商事专家委员会,聘请了7位资深专家担任专家委员。同时,我们也始终致力于打造涉外商事审判人才“蓄水池”,探索人才培养的资源共享机制,成立了有“自贸特色”的涉外商事司法研习社,着力于保持前瞻研究和前沿探索。得益于浦东法院近年来深入推进自贸区法庭国际化、专业化、便利化、多元化的工作机制建设,自贸区法庭继国家发改委“点赞”后,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

  

  黄 鑫

  自贸区法庭

  第四任庭长

  小编: 自贸区法庭在涉外商事审判专业化建设及精品案例、精品工作打造方面的工作可圈可点,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和成果值得分享呢?

  答: 浦东法院自贸区法庭是上海法院服务保障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个窗口,也是上海法院涉外商事审判的一块高地。我在自贸区法庭前后待了四年多时间,深切地感受到:这个地位的取得,与浦东法院历任院长对自贸区法庭工作的亲自指导、鼎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是历任庭领导带领全庭干警接续奋斗、持续积累的结果。自贸区法庭要围绕自己的两个功能定位有所作为:一是改革示范庭。与改革创新、服务大局相关的工作,自贸区法庭要主动担当,勇立潮头;二是涉外商事审判庭。自贸区法庭要立足浦东高水平开发开放,扎根涉外商事审判领域,潜心专研,打造精品。在涉外商事审判专业化建设中,自贸区法庭以打造精品案例为核心,积极探索准确、规范、专业的国际公约和国际商事惯例适用机制,包括准确理解与解释国际公约、健全域外送达机制、规范办理国际司法协助调查取证案件等。值得自豪的是,近几年在自贸区法庭诞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首例”案件。今年4月,自贸区法庭专门编写出版了《自贸区商事纠纷疑难问题司法认定与要案判解》,这本书是自贸区法庭十年精品战略的精华。

  小编: 小编注意到自贸区法庭在近年来获得了多项荣誉,如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获评“上海法院优秀人民法庭”等,自贸区法庭在服务保障引领区、新片区“两区”建设的过程中开展了哪些工作呢?

  答: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成立和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对自贸区法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当时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优化自贸区法庭案件受理范围和专业团队配置。围绕自贸区法庭的功能定位,将临港新片区商事案件和航空类商事案件纳入自贸区法庭审理范围内。与此同时,在原有两个审判团队的基础上,增设一个专业化审判团队,负责临港新片区商事案件审理,并组建专门的情况组,重点负责涉外商事审判的调研、信息、法宣等工作。二是着力打造涉外商事争议解决机制“升级版”。主动与临港新片区一站式争议中心对接,开展巡回审判和主题讲座等。与境外知名争议解决机构上海代表处加强对接和交流,就案件事实查明和仲裁条款效力认定等深入合作。同时,积极拓展一站式解决机制的跨境网上远程公证服务、涉外司法翻译服务等法律服务功能。三是打造涉外商事审判品牌与研究高地。在浦东引领区建设一周年之际,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了第一届涉外商事司法论坛,发布中英文双语白皮书和典型案例,汇聚国际法领域专家学者深入研讨,扩大自贸审判的影响力。升级改版推出司法大数据分析系统“2.0版”,将涉外商事案件的统计纳入系统,并完善相关功能,该系统入选2022年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亮点举措。更为重要的是,汇聚和培育一批涉外商事审判骨干力量和后备人才,为下一步发展积蓄力量。

  

  自贸区法庭现任庭长寄语

  张卓郁:2023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10周年,站在10年的新起点上,自贸区法庭将继续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以推动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和浦东引领区建设为目标,积极探索自贸试验区司法影响力升级路径,继续打造高水平的涉外商事审判工作机制,提升涉外司法效能,为护航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智力支持。

  

  线索提供丨自贸区法庭

  素材整理丨秦男、陈裔佼、王迪、沈佳琳、万浩

  责任编辑丨陈卫锋

  原标题:《“我们”的10年:听历任庭长讲自贸法庭的故事》

上一篇:“感受不到诚意”,侯友宜再度喊话柯文哲:在等您的答案
下一篇:「透视社·民生沸点」共享按摩椅设置不合理、饮品不能去冰……中消协等发布三季度维权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