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锤!上海官宣: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摇号”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0-02-06
手机版

  快到除夕了,正当全国人民被新型肺炎闹腾得胆战心惊之际。

  上海市官方于1月23日发布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魔都众多家长一直关注的义务教育阶段“摇号”政策,继江苏、浙江、广东后,也正式出台。

  这还让不让焦虑不堪的中年老母亲们,好好过年了!

  

  笔者在19年11月份《剧变!公民同招、民办摇号后的教育生态圈,家长何去何从?(深度长文)》一文中就指出,对于中央的政策,上海不可能作出调整,并且详细分析了学校、家长、培训机构新的格局。

  新政的核心就是“摇号”

  新政洋洋洒洒数千字,什么公办强校、减负、加强体育锻炼等等,绝大多数都是老调重弹,没啥新意,就不多解读了。

  最具冲击力,也是最关键的核心,就是上海也要实施“摇号”政策!

  新政明确提出: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这就意味着,上海市民办学校“掐尖“招生将成为历史,让魔都家长胆寒的”小升初“大战也将偃旗息鼓。

  关于这次新政的问答中,上海方面就表示:“将认真贯彻、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文件精神,落实学校不选择学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要求。“

  至于如何摇号、一些国际学校是否参与摇号?还有待于政策进一步细化。

  如何填补义务教育阶段后的巨大鸿沟?

  从中央到地方,新政都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如何做到优质、均衡、科学发展。

  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呢,将要面临中考、高考的选拔。

  中考、高考改革进行了多少轮,各种全面素质考察后,最后还是发现分数最公平。这不刚刚取消了高考的自主招生,改为“强基计划“,分数进一步成为刚需。

  义务教育阶段是普惠教育,而中、高考则是不折不扣的选拔性测试,承担着国家的人才战略,必然要有相当比例的淘汰率。

  首先是中考。

  就全国范围来讲,只有一半左右的的学生能进入高中,而另外一半左右的学生不能升入高中,只能进入中职校。

  虽然说职业无高下(gui才信),但又有多少父母甘心孩子进入中职校呢?

  即使进入高中,因为高中不是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名正言顺地“掐尖“,从市重点、区重点到普通高中,一轮一轮筛选。

  同一所高中还可以再划出各类实验班、创新班、火箭班,目的当然在于高考冲刺。虽说不让用升学率来考核学校,但你没有高的升学率,看看唾沫不淹死你。

  再就是高考。

  虽然全国已有两千多所高校,但“双一流“(类似于211)也就100多所,其中”双一流高校“(类似于985)更是只有40多所。

  全国1000多万高考生,能上“双一流“的不超过5%,能上”双一流高校“的更是不超过2%。

  而社会上,从公务员、事业单位,到央企、大型民企招聘,不仅要看硕士、博士学历,还要看本科第一学历,这不是赤裸裸的学历歧视吗?

  因此,义务教育阶段无论怎么均衡,到了初高中升学阶段,就需要拼刺刀了。

  即使高中名额分配到校,学校之间均衡了,却演变成学校内部的竞争。

  难不成高中都成为上海中学、人大附中的分校?

  难不成大学都成为北大、清华的分校?

  因此,均衡永远只是相对的,竞争才是永恒的。

  家长更应“用心”,而非“用力”

  面对“摇号”政策,很多“鸡娃“的家长,颇有”有力没处使“、”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

  奥赛没了,精心准备的KET/PET、AMC,也派不上用场了,难道只能去玉佛寺了吗?

  

  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新政均规定了不允许分班考,要均衡编班。

  这样一来,班级水平参差不齐,老师在实施教学时,只能照顾大多数,对于成绩优良的学生,就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只能去上机构的各类培优课程?或者去上机器人、编程之类的科创课程吗?

  很多家长的焦虑与恐慌情绪下,孩子补课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孩子开始补课时有点成效,但再补下去,就无论如何也提高不上去了。

  二是补课太多,以至于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甚至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孩子跳楼、家长跳楼事件屡见不鲜)。

  比起“用力”上辅导班,父母更需要“用心”在孩子身上。

  所谓“用心”,需要通过高效优质的陪伴,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所谓“用心”,需要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培养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依赖辅导班。

  所谓“用心”,需要根据孩子的现实情况,确立合理的目标,帮助孩子做好切实可行的学业规划。

  所谓“用心”,需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抗挫折能力,将来才能走得更远。

  “用心”,需要父母有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当放风筝的人,成为孩子灵魂的摆渡人。

上一篇:官宣!明年西安初中100%摇号!陪读房价格或迎来新高?
下一篇:请回答2019:作为爸妈的这一年。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