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高校毕业生与基层,如何“双向奔赴”?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3-08-25
手机版

  日前,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当下“95后”“0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观更为理性务实。曾经“北上广深”是不少大学生的向往之地,如今基层就业成了新选择。

  湖南近日出台的稳就业18条政策措施中,就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基层就业”,为大学生基层就业安排了一大波岗位,并且明确对基层就业的毕业生给予一系列支持。

  虽然有实打实的政策支持,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告诉湘伴君,自己对基层就业感到纠结:担心发展受限,也担心工作内容太过琐碎无聊。

  大学生如何与基层“双向奔赴”?如何让大学生真正下得去、留得下、干得好?

  下不下基层?如何选择?

  基层舞台广阔、大有可为。让青春在基层绽放,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主动选择。

  2014年夏天,浏阳女孩张晓敏从吉首大学毕业后,抱着“到基层一线历练成长”的想法,毅然搭上国家西部计划西藏专项的“列车”,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

  张晓敏为山南的孩子们戴手套。图源吉首大学报

  缺氧、严寒、交通不便、语言障碍……经历了一段适应期,张晓敏逐渐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成长为西藏山南市曲松县堆随乡人民政府副乡长。她自学藏语,走村串户,为牧民解难题办实事,成为当地群众心中的好干部、好“闺女”。

  “基层需要我,基层也能够成就我。”谈起当年的选择,张晓敏表示无怨无悔:“我的人生已经与雪域高原融为一体,在祖国边疆奉献青春特别有获得感与幸福感。”

  除了为基层奉献青春的理想,现实因素也是大学生们选择基层就业的重要原因。

  今年,湖南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6万人,规模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毋庸置疑。

  今年从中南大学中医内科学心血管方向硕士毕业的张同学说,自己的理想工作单位是省会三甲医院,但是竞争压力非常大,“老家郴州某县级医院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就业成本相对较低,经过慎重考虑,已经决定入职。”

  湘伴君随机与10余位大学生聊了聊,发现对于下基层,不少人仍然有些担忧和迷茫。

  “考虑回家乡基层一线工作,但是担心周围的人不理解”“不是怕吃苦,而是担心职业‘天花板’低,发展受限”“听说有些基层岗位工作琐碎无聊,未来的人生会不会在一成不变中度过”……

  职业指导樊杰认为,对于基层就业的不同选择,体现了大学生更加多元的价值观念。除了待遇之外,基层工作是否与个人兴趣相契合,以及职业长期发展机会越来越被大家看重。

  要下得去,更要留得下、干得好

  为了让大学生“下得去”,湖南在稳就业18条政策措施中释放诚意:明确安排特岗教师计划900人、“三支一扶”计划600人、大学生征兵计划8000人以上、西部计划1000人以上,募集不少于3万个就业见习岗位,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计划,为基层就业岗位“扩容”。

  8月11日,城步苗族自治县就业服务中心,大学生在了解就业信息。当天,该县联合长沙、邵阳等城市,举办“职引未来,筑梦青春”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严钦龙 于美云 摄

  郴州、娄底、湘西自治州等地,今年也都出台了基层就业鼓励政策,并拿出专为大学毕业生设计的岗位,到各大高校揽才。

  引导大学生下基层之后,让他们留得下、干得好,则是更大的挑战。

  “实际上,基层工作很多时候会面临较大的挑战,很多复杂的情况,之前想象不到。”张召(化名)是同济大学2018级硕士毕业生,此前曾在衡阳市衡南县硫市镇工作了4个年头:“工作中会碰到很多具体问题,比如怎么调动各方积极性、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等等,都需要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但这些基层工作所需要的素质能力,却在基层单位选拔的过程中被或多或少地忽略掉了。

  某地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反映,目前基层人员的招聘基本采取统一考试的形式,其题型与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差不大,无法精准体现不同岗位对素质能力的差异化要求。还有的用人单位在选才过程中陷入唯学历论的误区,致使入职者专业不对口,甚至出现无法胜任的情况。

  就业指导也亟需加强。

  湘伴君调查发现,尽管近年来许多高校积极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但形式主要以召开招聘会为主,很难做到结合岗位情况和学生个人实际进行综合分析、精准指导。

  实现“双向奔赴”,需要各方搭台

  高校毕业生要下得去、留得下、干得好,需要有关部门、高校、基层用人单位共同努力,建立长效机制。

  图/朱慧卿

  基层就业需要较长的适应期。不少大学生期待,有关部门“扶上马”再“送一程”,做好激励关怀、跟踪帮扶等工作。

  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永军表示,将对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高定工资、提前转正定级等支持,持续推动基层就业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民营企业近年来成为吸纳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主要单位。李永军介绍,将通过降成本、返保费、给补贴等方式稳企业,以此保障基层就业岗位数量。

  樊杰用“激励铁三角”模型中的目标、资源、意义三个维度概括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选择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对于“95后”“00后”大学生来说,“意义”这个维度愈发重要,“大家更在乎能不能在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同感”。他建议,有关部门、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引导,帮助他们找到职业兴趣,树立职业信仰;用人单位则需要在选拔人才过程中,从“选拔高学历人才”向“选拔有意愿、有能力的人才”转变。

  某高校招生就业处负责人说,今后将尝试更加积极地与基层用人单位对接,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与大学生个性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培养和就业指导。

  唯有各方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搭建好干事创业的舞台,让他们安心在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大显身手,才能实现大学生与基层就业“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文|刘笑雪

  举报/反馈

上一篇:合肥绘制智能建造“施工图”
下一篇:专注中低年级学生培养,她常为一句话字斟句酌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