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3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0-12-27
手机版

象州县召开脱贫攻坚专题新闻发布会。广西新闻网记者 莫一科 摄

广西新闻网来宾12月15日讯(记者 莫一科)14日,来宾市象州县召开脱贫攻坚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该县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工作情况,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象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路径。

象州县委书记熊健介绍,经2015年精准识别,象州全县共有33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547户42725人,该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下足“绣花”功夫,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效,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0.3%下降为2019年末的0.55%,3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群众生活和贫困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胜利。

据了解,该县突出重点补短板,稳步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自2016年以来,全县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问题全面“清零”,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达标率100%,全县11个乡镇全部通等级公路,111个建制村全部通水泥路;全面落实医疗保障“198”和“一站式”结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参保率100%,贫困群众慢性病签约服务全覆盖;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527户全部入住,劳动力家庭户均1人以上实现了就业(515户1045人),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无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脱贫的贫困人口,该县积极整合低保、五保、残疾人生活补助等资金,实行兜底保障,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因地制宜兴产业,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有效拓宽。象州县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带贫作用,2016年以来共投入1.2亿元对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进行扶持,惠及9700多户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98.1%,90%以上的贫困户脱贫都有产业收入支撑。该县坚持把贫困人口稳定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现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人就业,2020年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1.9万人,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330个、村级临时性扶贫公益岗位918个、非固定性扶贫公益岗位2315个,累计为3000多名贫困群众提供了技能培训。发展扶贫车间26家,共带动2416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58人)。

据悉,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象州县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比如,象州县创建了寺村镇、罗秀镇、妙皇乡等3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8个“广西传统村落”、5个自治区“绿色村屯”、37个“自治区级生态村”以及22个市级“美丽乡村”综合示范村、25个县级“美丽乡村”综合示范村。

象州县还立了一套农村垃圾治理体系,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立健全了“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全县农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该县开展了一系列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大力开展“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等专项行动,农村“脏”的问题明显减少,“乱”的现象有效管控,“差”的状况逐步改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象州县打响了一批象州民俗文化品牌。比如该县进一步挖掘 “江南才子”“两粤宗师”郑小谷文化,现当代漫画大师廖冰兄文化、“六祖”禅宗文化、马坪“壮欢”、中平“丰收”节、妙皇“社日”等乡村民俗和民间文化。象州县依托运江古镇、罗秀镇纳禄村等明清时期古建筑群,把生态乡村活动与乡贤文化旅游新村建设相结合,重点打造了寺村镇白石村、妙皇乡大窝村、罗秀镇纳禄村等民族风俗生态村示范点,使古老村落融入新时代,焕发了新形象。

【来源:广西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上一篇:东营区举行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启动仪式
下一篇:实行义务教育利国利民,为何明治政府的这项政策并不被民众待见?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