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补课的钱可能都白花了,三年级成绩突然下滑:之前补课太多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0-02-06
手机版

  所谓的“三年级效应”,就是孩子一到三年级,各科成绩呈断崖式下降,过去一、二年级轻轻松松90多分100分,到了三年级拼劲全力还是70多分。

  “中招”的大部分还是那些一二年级成绩十分出色的“牛娃”,“三年级效应”在国内非常普遍,而国外的孩子却鲜少出现这种状况。

  但据调查显示,导致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超前学习的缘故。

  一二年级学习内容本身就比较简单,如果孩子超前学习了,那一二年级的成绩自然就会很好,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超前学习损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01

  “超前学习”的弊端

  关于“超前学习”,大部分的家长都有这样的看法:让孩子学习得越早,对于孩子往后的学习生活的帮助就越大,尤其是幼小衔接阶段。

  可实际上,“超前学习”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却十分巨大。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曾经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

  格赛尔选取了一对发展水平相当的双胞胎,其中一个孩子T从出生46周起,每天做10分钟爬梯训练,另外一个孩子C直到出生53周才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会不会认为肯定是“超前学习” 的双胞胎T,爬梯水平更高一筹?

  实验结果却恰恰相反,后训练的双胞胎C仅用了两周时间就赶上T的水平,而且同样5级楼梯,C仅用10秒就爬完了,而T却用了20秒。

  

  “超前学习”并没有让双胞胎T遥遥领先,反而让他落后了。

  有专家曾说:从短期看,“超前学习”的孩子似乎更加聪明,但从长远看,“超前学习”的隐患却有很多,甚至得不偿失。

  “三年级效应”就是因为孩子在幼儿阶段“超前学习”所导致的。

  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本就容易,当孩子在“超前学习” 的过程中,就会想当然地认为:学习本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用过多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绩。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教授Drew Bailey和Greg Duncan曾说:学前抢跑的学术优势之所以会消失得那么快,其实是因为孩子在早期教育中学到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根本就是他们在小学阶段肯定会去学习的东西。

  由于“超前学习”,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不少知识,学习内容的新鲜感丧失后,学习欲望也会逐渐下降,使得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

  再加上一到三年级,学习难度陡然上升,孩子的学习态度却没有发生任何转变,恶性循环下,孩子学习起来自然越来越吃力,成绩更会大幅下降,更有甚者,还会因此产生厌学情绪。

  

  “超前学习”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快乐都提前透支,更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02

  “超前学习”造成终身伤害

  关于“超前学习”,1967年,David Weikart教授以及他的同事们曾对来自于密歇根州的68名贫困儿童进行研究。

  研究人员将这些孩子分为三组,进入三种不同类型的幼儿园:

  “游戏型”幼儿园:以玩为主,不教授任何学术内容;

  “混合型”幼儿园:与“游戏型”幼儿园类似,但偶尔会有成人引导学习;

  “学术型”幼儿园:集中教授阅读、写作、数学,并且会使用工作表格和考试来测评成绩。

  每隔两周,研究人员还会对孩子的家庭进行指导,告诉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并且家庭指导的内容与学校内容相一致。

  也就是说,如果是“游戏型”幼儿园的孩子,家长接受的指导就是如何与孩子一起游戏,而如果是“学术型“幼儿园的孩子,家长接受的指导就是如何对他们进行学术方面的训练。

  

  最初几年,“学术型”幼儿园的孩子在知识储备上确实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优势很快就消失了。

  之后,研究人员又跟踪调查了他们15岁与23岁时的表现,结果显示,在这一阶段,孩子们的学术表现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社交和情绪特征方面,“学术型”幼儿园的孩子表现更差。

  15岁的时候,从“学术型”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发生“不端行为”的数量是其他孩子的两倍。

  23岁的时候,“超前学习”的孩子更易与他人发生冲突,犯罪率也因此更高,是其他孩子的两倍,很容易就引起情绪问题,结婚率也很低。

  

  我们自以为“超前教育”,会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为他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却反而给孩子带来了无限的伤痕。

  这种伤痕短时间是当然是看不见的,但是真的等到看见的那天,就真的为时已晚了。

  03

  真正该“超前学习”的内容

  对于幼儿来说,真正应该“超前学习”的是以下两种能力:

  第一、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位记者曾采访诺贝尔的获奖者,问他在哪所学校中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

  那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回答道:“幼儿园。”

  记者十分不解,那位获奖者说:

  “在幼儿园,他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要诚实,不撒谎;打扰了别人要道歉;做错了事情要改正……”

  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并且让孩子终身受益。

  第二、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一直认为孩子年纪还小,很多事情都会自己代劳 ,但随着时间流逝,家长们就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依赖家长。

  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会让孩子丧失独立的能力。

  之前就有这样一则新闻,#22岁男孩留学2年花完200万弃学成“巨婴”,回国后沉迷游戏连吃饭都要人喂# 。

  

  家里人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有求必应让他一步步丧失生活自理的能力,甚至是与人交往的能力也逐渐丧失了。

  如果家长们不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好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那么在不远的将来,孩子和家长可能都会承受更多的苦难。

  最后关于“超前学习”,《人民日报》早就说过:

  在符合孩子个性特征和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兴趣培养、潜能挖掘,并无不可。

  但如果不顾孩子的兴趣禀赋、接受能力,一味加压,让孩子完成超越年龄的事情,那么我们一点一点加之于孩子的,可能不是锦绣上点缀的花朵,而是压垮骆驼的稻草。”

  

  要知道学习这件事不只是刻苦就可以,走得远的孩子多是因为热爱。

上一篇:“最美幼师”走红,看到孩子的反应,网友:是个好老师
下一篇:魔力花伞 趣味无限 ——桐乡市实验幼儿教育集团实验幼儿园亲子运动会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