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自控力超差、爱打人,屡教不改,这样的“皮孩子”可咋整?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0-02-06
手机版

  倾诉:

  桃子妈你好,我儿子4岁了,上幼儿园,总是被老师投诉,上周投诉三次,这周又投诉两次,我特别头大。

  他自控力超级差,老师讲课总是坐不住,尤其有个大问题是,总是喜欢拍别的小朋友,总是有各种“袭击”别人的小动作。

  比如,大家都在换鞋子,他会拿鞋子拍一下旁边的同学,有次还是用鞋拍到别人头了。

  又或者换衣服时,把衣服甩来甩去,甩到同学身上。

  他兴奋的时候,也喜欢用拳头敲一下别人,而且还是跟他玩的很好的同学。

  我问过他、也问过老师,感觉他频繁“动手”并不是出于愤怒,下手也不是很重。

  但毕竟是小孩,一时控制不住力度也是有的。

  

  大多数时候别的孩子不太在意,但有一次就把同学惹哭了,然后可能回家告诉家长了,别人家长就找老师,老师就找我们。

  我在家长群向别人家长挨个道歉了,老师也多次批评儿子了,教育他管好小手小脚;

  我们在家也反复跟他强调这个问题,给他讲道理,告诉他,想跟别人玩,或者希望别人怎么配合你,要用嘴说,动手的话会把别人打疼。

  每次说完,他能表现好个一两天,然后又变回老样子。

  我们家对孩子应该不算很严厉,没有打骂他,只是看他手欠的时候,打一下他的手。

  或者他不听话的时候,说要用充电线打他,但也只是吓唬,没有真打。

  之前他爸爸偶尔给他看了《奥特曼》,后来他就模仿里面的动作“打怪兽”。

  我跟老师讨论过,怀疑他是跟动画片学的,才打同学,于是立刻禁止他再看了,家里网线都拔了。

  我猜想他可能是为了让我们多关注他。

  因为我怀着二胎,已经8个月了,是个妹妹,但是我们从来没说过让他“让着妹妹”的话,只问他不玩的玩具给妹妹玩可以吗?他也愉快的答应了。

  我们平时也很注意多陪他,所以我猜他应该是不抵触妹妹到来的吧,不知道我的判断对不对。

  

  另外,班主任还反映说,我儿子上课时听一会儿就坐不住了,但是据我观察,儿子其实很喜欢班主任。但是喜欢为什么还不听话呢?也是费解。

  班里其实也有其他淘一点的孩子,但往往班主任批评了,就改正,为啥我儿子屡教不改?

  他总喜欢这样“袭击”同学,会不会真有什么暴力倾向啊?我到底该怎么教育他?

  回信:

  很多家长,一接到老师投诉,头就大,立刻觉得一定是自己孩子“有问题”,更别提多次投诉,家长都会觉得压力山大。

  但是请冷静一点。

  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是她个人的、主观的,不一定是权威和真理。

  作为家长,别急着全盘相信,更不要立刻跟老师“统一战线”,对付孩子。

  上课坐不住,更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或者老师的教学手段不够有趣。

  总是“袭击”小朋友,可能是因为,孩子迫切想跟别人交流,但是没有学会适当的表达方式。

  这些,只是孩子的“天性”和“不成熟”,并不是“过错”,根本不应该被批评。

  专注力,每个小孩天生都有,不要因为孩子在没有兴趣的事情上不专注,就给孩子贴上“专注力差”的标签。

  专注力不需要培养,只需要保护,从小,在孩子全神贯注玩耍的时候,不要随便打扰,就是最好的方法。

  从你的描述里,我推测,孩子频繁动手的原因,恐怕恰恰是“很喜欢班主任”,而且发现,通过“袭击同学”能够引来老师的关注。

  要知道,哪怕是批评,也是“关注”的一种。

  建议你跟老师沟通一下,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反复跟孩子较劲,再有发生,只要“被袭击”的孩子没受伤,老师大可以假装忽略、默默观察。

  

  同时,如果孩子有什么爱好、特长比较突出,比如绘画、搭积木,可以让老师对这些方面,给予口头表扬。

  或者,还可以多请孩子当值日生,引导他帮助同学,让孩子知道“优秀的表现也能得到老师关注”。

  当然,这些做法,你只能跟老师探讨,建议。

  但如果老师没有采纳,那么你能做的,就是在老师和其他家长面前,多装孙子、赔不是。

  但心里要明白,不能跟他们一条战线,不能继续向孩子施压。

  相反,要信任孩子本身的适应力,如果孩子没有主动跟你就这些事情诉苦,那么就可以彻底忽略;

  如果孩子跟你谈这件事,你只需对儿子的感受表示理解,同时引导他理解其他小朋友的感受。

  重心放在“理解感受”上,不要去做太多“对与错”的评价;

  不要直接给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的行为指南,甚至不妨坦然向孩子承认,你无能为力。

  最后,停掉《奥特曼》完全没有必要,孩子有兴趣模仿剧中人物,不是坏事。

  你可以在家陪孩子玩玩“扮演奥特曼”的游戏,拿毛绒玩具当小怪兽打一打。

  

  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男孩子释放多余体力,还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孩子如何在游戏中控制自己的肢体力度,同时,这也是很温馨的亲子时光,一举多得。

  另外,虽然你们没有要求“大宝让着妹妹”,但是问“不玩的玩具能不能给妹妹?”也是一种“试探”。

  在这个问题上,你们有点过度敏感,传递给大宝的信息,其实成了“不信任”——爸妈不太相信你能顺利接受妹妹到来。

  过分敏感,有时会适得其反。

  所以你们常常要更细心的去觉察“这是孩子的真实态度,还是我的担忧?”,然后提醒自己,心大一点,啥事儿没有。

上一篇:“喋喋不休”的说教,不是在教育子女,而是在毁了他们
下一篇:幼儿园调查表,要求爸妈填写职业和年收入,家长可愁坏了,咋填?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