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备考策】如何应对新中考?广州五中数学名师黄丽君:初二“分水岭”剑指“好思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2-11-30
手机版

  原标题:【中高考备考策】如何应对新中考?广州五中数学名师黄丽君:初二“分水岭”剑指“好思维”

  

  2022年广州中考数学显示出哪些特点和趋势?本届初三如何复习备考?初中三年如何打好数学基础?广州市初中数学中心组成员、广州市第五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黄丽君一一解答。

  

  

  2022年中考试卷特点

  黄丽君老师介绍,2022年广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在结构、题型、难度上与往年保持一致,但 “稳中有新意”,试题在背景材料选择上更偏向于创设真实情境,如第23题改编自教材的数学活动,问题呈现形式借鉴高考新题型,题目体现开放性和科学性,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感悟在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试卷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强调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应用,强调数学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例如:第16题以常见的矩形和等边三角形为背景考查图形的动态变化,引导学生画出特殊情况下的图形,经历“操作—猜想—结论—证明”的过程寻找动点运动的轨迹。新颖的设计在增加区分度的同时充分体现数学提倡的探究精神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导向。第25题则把两种常用的求最值的方法结合在一起,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多样,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观察图形变化的方法进行线段和最小的分析,避免了所谓的解题“套路”,充分体现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和本质。只有真正理解数学,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在2022年广州市中考数学试卷中具有实际背景的解答题比例较往年略有提升。比如第8题以“疫情防控下志愿服务”为背景,第11题以“运动员考核成绩”为背景,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增强社会责任感;第19题以“中学生平均每日运动时间”的调查为背景,体现新时代对学生全面发展新的要求;第20题以“计划建设天然气储存室”为背景,第23题以数学小组活动“测量旗杆高度”为背景,注重考查学生的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试题的阅读量较往年略有增加,引导学生重视数学阅读能力,对数学抽象能力、模型观念等数学核心素养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稳步推进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今年的初三备考有何变化?

  黄丽君表示,基于“双减”和2022版的新课程标准,今年的初三备考更应该在提高复习效率,改进学习方法上下功夫。

  备考策略应立足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有关要求,顺应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潮流,面向未来,体现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数学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集体备课,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进一步开展“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关注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关注数学思维的提升,强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结合,关注基于大数据的作业精准设计,重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备考的节奏应保持“稳中有进”“螺旋上升”,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关注数学思维的培养。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将项目式活动与数学课堂进行整合,让学生在“玩转数学”的过程中建模提升,形成系统、强化综合应用能力。同时探索“全科阅读”活动,利用“三个一”作业模式提升学习兴趣,强化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初一开始如何打好数学基础?

  面对中考,黄丽君建议学生和家长要做好三年长远规划,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初一是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升入初中将在知识内容与学习效率、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教学要求与教学方式上面临着巨大的台阶。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初一都要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包括学习如何科学地记数学笔记,如何读懂数学书,如何规范化进行数学表达,如何通过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概念,如何科学的进行章节的,专题的,阶段性的知识总结与归纳等。

  初二一般被认为是数学学习的分水岭,这一阶段对数学抽象、数学推理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应该关注提升数学思维品质,以获得“好思维”为目标。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好教科书,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创造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经验的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学法指导。建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需要多参加数学活动,加强数学阅读,在实践中才能学以致用,提升自己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初三是中考备考中最重要的一年,也是学生开启下一阶段学习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不仅要以“好成绩”为目标,更重要的是做好初高中知识与方法的衔接,为学生学习更上一层楼做好准备,让学生能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教师要先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生做好分层学习计划。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应紧跟老师,加强对课本知识的预习和复习,利用作业反馈建立自己个性化错题本,不断“吃透”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该关注自己数学表达的严谨性与逻辑性,通过“一题多解”提升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提高自己数学思维品质,通过“多题一解”建立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提升数学模型化思想,在训练,反馈,训练的循环中不断获得更大的进步。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林文惠

  你可能还想看

  1. 【中高考备考策】高考如何“应对”情境问题、提运算能力?执信高三备长朱清波:回归课本经典题型

  2. 【中高考备考策】中考高分考生增多,今年初三如何备考?执信初中数学名师陈志红:试卷有区分度,适当冲难题提能力拉优势

  3. 【中高考备考策】平时数学优秀,高考却难拿高分?华附数学科组长周建锋详解高三备考变化

  责任编辑:

上一篇:中国学生又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金牌了,你会让孩子学奥数吗
下一篇:16岁为赚钱深陷丑闻,与黎明7年地下恋,舒淇如何将烂牌打成王炸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