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新时代特点折射新时代风貌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本报记者贾晶

  编纂民法典是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5年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序安排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民法总则》于2017年先行颁布通过,民法典各分编也经反复论证完成起草工作。2020年5月22日,民法典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意味着我国将迎来民法典时代。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志庆认为,民法典编纂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系统立法工程,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一是顺应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逻辑前提,“科学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李志庆说,民法典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其确立的制度不仅作用于民事守法和司法领域,更关系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可以说,民法的法典化是我国法治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编纂民法典也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和夙愿。此次民法典编纂工作,是对已完成的各部民事单行法律进行的系统整合和编订纂修,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跨越、突破和创新。

  二是顺应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为社会治理法治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制度设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也是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基础,而法律规则是最高级、最重要的制度形态。李志庆介绍,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通过全面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为社会个体的民事行为提供了基本准则;通过对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障限制了公权力的活动边界,设定了公权力的行使方式;通过系统整合民事法律规范的内容,消除了民事单行法和司法解释之间的多元冲突,保障了民事司法裁判的统一性。可以说,民法典编纂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为社会治理法治化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三是顺应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李志庆认为,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民事立法一直奉行“民商合一”原则,民法典规定了产权保护和市场交易的基本规则,确立了产权平等保护、交易自由、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理清了国家对市场干预的基本逻辑,有助于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和竞争公平有序,有助于保障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四是顺应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充分保障人民利益提供了法律支撑。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坚守这一立场,必须增进人民的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李志庆认为,民法典是以“民”命名的法律,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本质在于保护人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和人格权。民法典草案立足人民生活实际,增设了人格权编,增加了居住权、土地经营权、物业服务合同、保理合同、生态破坏侵权责任等规定,修改了业主权利保护、离婚赔偿、遗赠扶养等制度,聚焦民生发展问题,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供了民事基本法的支持。

  五是顺应了信息科技时代的发展要求,为有效调整新型法律关系提供了中国方案。李志庆说,我国民法典编纂时值21世纪,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医学和基因技术取得了新突破,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威胁。在信息科技时代,如何调整科技发展与人格权保护、医学科研活动与伦理道德、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人身财产安全与不明侵害等新型法律关系是我国民法典必须面对的课题。民法典草案强化了对人格权的保护,加强了对遗体器官捐赠和人体基因、胚胎相关科研活动的管理,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制定了高空坠物侵权责任分摊规则等等,积极回应了信息科技时代的需求,为新型法律关系的有效调整提供了中国方案。

上一篇:通往数智化基础设施未来:绿色科技优等生西门子的远见与答案
下一篇:物理奥赛决赛成绩出炉!浙江12名学生入围全国前50,或将保送清北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