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声“常锡文戏”| 探寻江南文化的“破圈”密码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吴音雅聚,梅妍江南。今年10月,戏剧盛会、票友狂欢——锡剧发展大会在常州唱响。此次盛会,锡剧王子周东亮、王兰英传人倪同芳、王彬彬传人“小王彬彬”、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越剧王子赵志刚等戏曲界七朵“梅花”及全省15个锡剧团齐聚常州。常州多个社区舞台、剧院剧场,此起彼伏响起柔美悦耳、余音绕梁的锡剧腔。

  让常州声音传出来

  锡剧,又称“常锡文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彰显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作为锡剧的发源地之一,常州走出了王兰英、王汉清、王彬彬、梅兰珍、杨企雯等众多名角大家。

  锣鼓敲响,婉转的调子飘来,嗓子酥痒的戏迷禁不住用脚打着拍子,轻轻吟唱……常州人骨子里是喜欢锡剧的。锡剧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珍珠塔》、《双推磨》等剧目上场,满堂喝彩、掌声雷动。当传统文化走进人民生活,融入烟火气,锡剧也重新在舞台上“鲜活”起来。

  锡剧发展大会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优秀剧目展演好戏连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名角、名团、名作;票友大赛、王兰英戏剧节、戏曲进校园等活动让老百姓过足戏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亮星夜”、文艺服务基层 “五大行动”和群众文化“双千计划”梯次推进。

  2022年,由常州市锡剧院原创的《烛光在前》荣获第十七届全国“文华大奖”,这是锡剧首次问鼎该奖项。用传统艺术讲述新故事,让锡剧剧种跻身艺术殿堂,一条从“出人”“出戏”“出圈”到“出成绩”的锡剧发展“常州路径”日渐成熟。

  演员培养谓之“出人”。戏的一头连着人,多给年轻人成长空间,才能为古老戏剧注入新活力,传递出青春之感,演绎出“青春范儿”。2016年,常州启动锡剧“第七代传人”招收培养工作,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招收学员,对选拔出的16名学员采取“订单式”培养,经过考核与多年磨练,当初选拔的那批锡剧“第七代传人”已经崭露头角,其中有三位在锡剧《烛光在前》中扮演了张太雷的子女,在今年创排的新剧《燕双飞》中也依旧作为主力出演。“作为年轻演员,能参演这样高质量的大戏,我们很珍惜!” “00后”锡剧新人曹诗韵说。

  内容创作谓之“出戏”。挖掘地方的历史故事、风土人情,打造标识性作品是小剧种突围之路的重中之重。《烛光在前》深挖常州红色资源,以“常州三杰”之一的张太雷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他的妻子和儿女追随张太雷的足迹走上革命道路的感人故事。用锡剧的表现形式回答了革命历史题材 “写什么”的时代之问。“作为地方戏曲的锡剧,革命历史题材为其提供了现代转型的契机,并赋予时代叙事的新个性。” 常州市锡剧院院长、《烛光在前》主演孙薇表示。

  传播形式谓之“出圈”。酒香也怕巷子深,传统艺术如何能圈粉更多年轻人?今年年初,常州市锡剧院成立了新媒体工作室,并入驻微信视频号、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凭借酷炫有趣的创意传播锡剧,探索传统戏曲的“出圈”之路。实现从‘围观群众’到‘戏曲票友’的有效转化。“精美酷炫的短视频,让我知道锡剧原来可以这么的美!”00后大学生张毅说。

  硕果累累谓之“出成绩”。除《烛光在前》外,常州创排的锡剧作品屡获大奖,其中《玉兰花开》《卿卿如晤》荣获江苏省“文华大奖”,《夕照青果巷》荣获江苏省文华优秀剧目奖,《一代医宗》《苏东坡》获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天涯歌女》荣获江苏省第六届戏剧节优秀剧目一等奖等等。

  这些“勇攀高峰”的胆气则来自日臻完善的舞台艺术创作生态体系。

  2017年常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方案》,逐个击破院团深化改革中的难点、堵点。

  2021年又创新制定《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员额制”测算管理实施办法》,按照人员规模对市属院团进行总额动态保障。

  此外,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专门出台《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创作扶持办法》,市文广旅局联合市财政局在全省较早设立了市级艺术基金,与上级政策形成有效衔接,构建起了国家、省、市三级文艺政策扶持体系。

  本届锡剧发展大会上,15家锡剧院团长和10位省内外戏剧研究专家学者,共话锡剧发展的现代化和人民性,达成《锡剧发展常州共识》。“多给青年人才角色和舞台,锡剧人是很团结的,长期以来相互补台、共同合作,未来还要共同为锡剧走向全国,扩大剧种影响力而不断奋斗。”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东亮表示。

  循传统,发新声,锡剧发展大会不仅是一场共谋锡剧发展大计的盛会,更是常州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次全新尝试。

  让江南文化走出去

  地方传统戏曲,烙印着一方水土之上代代传承的文化印记。锡剧,发源于常锡水乡,采用吴方言演唱,唱腔上融合了东乡小调,语言亲切柔和,表演文雅细腻,以文戏为主,多为爱情婚姻题材。锡剧的曲调里绵延着江南丝竹的乡韵,服饰里蕴藏着养蚕缫丝的工巧,舞台上更是流淌着小桥流水的风情...... 于是,当江南文化声化成锡剧,便可听、可看、可品、可赏。

  今年8月,央视《经济半小时》聚焦青果巷沉浸式喜剧《半园·珍珠塔》的爆火出圈,并推出了文化消费“爆款”调研《老民俗为何成为“老来俏”?》,老剧新演的《半园·珍珠塔》在传统锡剧基础上杂糅喜剧、滑稽等的表演风格,让观众在精巧的江南园林里走入戏剧故事,体验戏剧人生,吸引了无数来市民和游客前来体验。

  戏曲要守正创新,既要将精华不变味地继承,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戏曲的四功五法演绎现代故事,传统戏也要有现代意义,也要有人民性。” 锡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小王彬彬表示。锡剧在拥抱新场景、新受众的同时,该如何增强其文旅休闲属性,将常州打造为锡剧的重要展示地、传播地、体验地,使其成为城市文化最鲜明的IP?

  打造 “常州有戏”——城市文化新名片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来常州听戏曲、观表演,古今交融、动静相宜,正是对江南文化的一种最直观的感受。“观看实景锡剧演艺的过程中,感觉舞台和观众融为一体,移步换景时独特而美妙,江南的韵味扑面而来。”外地游客李思思看了表演感慨万千。“

  当下,常州正系统建设“白天观景、晚上看戏”演艺空间,让锡剧、评弹、评话重获新生,让江南民乐、交响乐、话剧精彩绽放,为居民休闲、游客体验提供独特审美载体,向世人展示何为“最江南”“最常州”。

  营造“锡剧+国潮”——城市文化新体验

  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让它变成了可以参与的内容,则会拥有更大的市场。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很多热衷国风、国潮的文化青年,将目光投向了常州。在东方盐湖城感受“魏晋遗风”,在淹城春秋乐园“梦回春秋”,在青果巷感受“盛唐雅韵”,在东坡公园领略“宋时风雅”……“常州在文化氛围营造和实际体验上,做得特别好。”山东游客蒋旭说。

  当锡剧艺术元素与非遗国潮气质相融合,探索打造集常态展演、互动体验、文创休闲、打卡消费于一体的新体验,锡剧便以更年轻、更时尚的姿态呈现出来。

  时代在发展,锡剧的舞台已不仅是一束绚丽的灯光、一场华美的表演,它更多地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彰显着文化的力量,展示着城市的魅力,是走入他乡的人回味,地域美好、记忆悠长;是远在他乡的人听到,仍觉得心有归属,路有归途。

  一座城市的发展,既要靠产业硬实力的支撑,也要靠文化软实力的浸润。近年来,常州文化事业繁荣发展,14个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上一篇:24招生 | 长春理工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下一篇:中华联合财险山东济南中支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