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并不是让孩子吃苦……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2-11-29
手机版

  挫折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并不相同。对于婴儿来说,如果饥饿了,吃不到奶就是遇到挫折了;对于幼儿来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就是遇到挫折了;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努力了还没有考好就是遇到挫折了;对于青少年来说,如果他们的意见,父母没用采纳或是反对,就是遇到挫折了。

    01

  挫折教育不等于让孩子吃苦

  挫折教育在一些家长眼中就是要让孩子吃苦,因此许多家长对挫折教育是排斥的。虽有部分家长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时使用挫折教育,但由于大多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挫折教育,教育的方法略显极端。

  不同的孩子存在着不同的个性特点,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每个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应真正理解什么是挫折教育,并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合理使用。

  部分家庭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十分认可,但在方法上有所欠缺,让孩子经历的不是挫折而是痛苦,没有进行合理的挫折教育,也不接受孩子反馈的教育方面的问题。当孩子受到挫折时,家长只是告诉孩子要坚强,觉得孩子一定可以自己完成,事实上,当孩子遇上困难时也需要家长进行一定的引导,教育孩子如何应对挫折和应对的方法。其实,让我们本身感到失落的并不是挫折,而是应对挫折的态度,当孩子屡次受到挫折时,他们会失去面对挫折的信心,家长真正要教会孩子的是对于挫折的修复力,而不是一味地去面对挫折。

  02

  引导孩子学会宣泄,分散受挫痛苦

  引导孩子学会正视自己的期待值。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家长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看到孩子的天性和内在动力,合理设定发展目标,注重全面发展,并引导孩子给自己科学地设定期待值,过高过低均不可取。

  让孩子学会宣泄。可以让孩子跑跑步、打打篮球,也可以让孩子用写日记的方式来进行宣泄,还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散挫折后的痛苦。

  利用榜样作用教育,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师的榜样作用,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孩子抗挫折能力。

  教孩子学会反思。作为家长,要多鼓励孩子们进行自我检查、反思,使其了解自己的不足,认识自我得不对,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和误区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小进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习惯。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家长、老师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培养,否则,孩子在压力面前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上一篇:中考还有60天时间,能逆袭吗?
下一篇:东外学子说秘诀:始终保持自主学习的习惯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