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74项“推动发展清单”为抓手 协和医院高质量发展“有的放矢”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3-09-03
手机版

  7月14日,过敏性疾病联合门诊在协和医院门诊楼五层开诊;7月24日,疑难肾脏疾病MDT专业组开启联合会诊。截至8月,协和罕见病MDT已举办近200场,诊疗罕见病病种159种;同时医院已开设的MDT专业组增至45个。以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强联手”探索疑难重症及罕见病诊疗,是北京协和医院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务实推动发展的一个掠影。

  张抒扬院长在2023年医院工作报告中指出,协和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落实国家总体战略,对标世界一流医院,加快实现从国家医疗中心向国家医学中心的转型发展。北京协和医院以高标准开展主题教育,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急难愁盼,以74项“推动发展清单”为抓手,将“重实践、建新功”贯穿于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和检视整改全过程,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高质量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的强大动力。

  发展目的围绕提升质量

  “任何医院的发展,如果离开了患者满意,都称不上是好的发展,更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医务处在马小军处长带领下,经过多番讨论,以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着力点,梳理出医疗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医疗技术能力的提升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基石。如何夯基固本、精益求精,医务处把目光聚焦到规范标准、提升质量上。

  再好的指南也要本土化才能体现价值。检验检查手册、抗菌药物管理、孕产妇紧急救治流程……这些看似日常的临床技术文献对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是亟需的。如何把专家们口耳相传的经验固化下来,指导医者、方便患者,成为当务之急。医务处搭建平台、组织临床科室精心打磨,摒弃医学术语堆砌,用简洁的流程图展示,让人一看就懂,一用就会。

  

  制定系列技术规范

  一系列以“北京协和医院”命名的技术规范将陆续发布,它们就像一本本“经书”,填补医院层面通识性技术规范的空白。通过规范临床医疗行为、培养良好医疗习惯,筑牢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堤坝。

  为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调整我院入院患者病种结构,以提升CMI和四级手术占比为抓手的科室管理已势在必行。医务处采取先立后破的模式,为需求迫切的临床科室积极搭建医联体合作科室,通过同质化医疗和管理,为解决患者急难愁盼的医疗需求破局。

  患者满意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试金石。医务处深入病房调研访谈,将患者满意度调查从在院调查变为出院调查,扩展调查的广度和精度,获得了更精准更真实的反馈数据,使之成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服务的参考依据。夯实十八项核心制度、延伸患者出院后管理、推进会诊满意度双向评价等务实举措,让医疗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未来,医院将深入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和改善护理服务3个三年行动计划,更好服务患者。

  发展动力聚焦科技创新

  医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医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组织体系,科学研究布局,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发力。

  

  临床生物样本库前处理及检测分析区

  医院瞄准国际一流、聚焦治病需要,坚持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罕见病与疑难重症全国重点实验室逐步开放试运行,其中生物样本库等多平台已全面开放。深度推进医工交叉融合,与清华、北航、中科院、华为等科技创新合作提速,服务人类生命健康。

  医院科学布局中央高水平医院临研专项,一系列代表性创新成果纷纷涌现。神经科朱以诚团队携手中科院联合研发的“多模态神经系统疾病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获批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超声医学科姜玉新、杨萌团队与迈瑞公司、北京大学组成医产学团队,成功研发多模态光声/超声成像系统。项目实施一年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包括中科院1区论文41篇、授权发明专利28项、成果转化8项、标准3项、临床指南2篇、省部级奖4项等。

  

  医生使用多模态神经系统疾病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为患者进行功能评估

  加快科研组织体系建设,按照“依托医院、相对独立、创新机制、赋权管理”总体思路,推进临床医学研究所组织机构、运行机制、人员队伍等的实体化工作。临床医学研究所从“一块牌子”逐步走向实体运行,承担起高水平临床科研重任。

  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我院高度重视的工作。医院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根源、对症下药,推动整改整治见实效。多部门联合修订《赋权改革实施方案》,积极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减免税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训,全方位提升医院转化氛围。探索多样化转让形式与许可形式,进行专利开放许可挂牌,拓宽多元转化渠道。

  发展基础来自人才聚力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今年,医院全面启动临床、医技及平台科室中层干部换届,为新发展阶段选齐配强干事创业的中坚力量。

  每场科主任竞聘会上,除了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总支/学系、科室人员代表,还邀请到国内该领域顶尖专家担任评委,用战略眼光、从专业视角为学科把脉,为协和选才。这样“量身定制”的竞聘会已召开43场。人事处处长胡冰水表示,“希望在传统的选任流程基础上,创新形式和做法,为学科真正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科主任竞聘会现场

  人事处按照“一科一方案”,分期分批、稳妥推进。一张包含时间、流程、进度的大表,展示了58个科室换届工作进程。目前科室第一负责人竞聘会已召开完毕,预计9月底前完成全部换届工作。

  站在新百年的新起点上,如何看准、选好科室领导班子,决定着学科发展的方向。今年换届以“充分调研、充分展示、充分评价”为原则,实现了多项创新突破。面向院内外公开招聘,将学科带头人选任与高层次人才引进相结合,为学科发展补充源头活水;出台各科室职数设置,为医院未来发展储备干部、提前布局;邀请同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评委,增加提问答辩环节,提升人才评估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据统计,报名参加科室主任竞聘的外院竞聘者占到26%;截至目前,已聘任的科室正副主任中新任占比48%。

  加强聘后管理,新当选的科主任在院周会作专题汇报,介绍学科发展规划和任期目标,目前已有7名新任科主任亮相,还将陆续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强化责任意识,激励担当作为。

  

  新任科主任作学科发展专题汇报

  职称聘任改革是引人注目的年度重点工作之一。人事处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称工作改革精神,立足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了高级职称“分道”评审、研究系列“自主评审、评聘合一”、取消参评次数限制、完善破格晋升机制等“改革九条”,打出响应政策改革的组合拳,倡导良性竞争导向,将有力激发各层各类人才活力。

  干部人才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精心培养。医院高位谋划,开设2023年度中层干部管理培训项目,以强化培养带动人才强基,以素质提升实现管理增效。每周三下午17点,专题培训开讲,按照“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就着重培训什么、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突出培训什么”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邀请中央党校、清华大学等著名院校的专家教授及上级部门领导授课。目前已完成九讲,五百余名中层干部、党务干部参加培训。

  发展布局瞄准国家战略

  新思想引领新发展,新实践构建新体系。为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院蹄疾步稳推进“1+N+X”战略,服务国家大局,回应人民期盼。

  全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大兴院区着力推动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运行,发挥创新示范作用,补齐科研短板。雄安院区作为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主要承载地,可研报告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论证,51个攻关研发项目稳步推进,聚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

  

  院领导考察大兴院区全国重点实验室

  探索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新模式。围绕“推进京津冀医联体建设”,提出以雄安院区为主体的“1+N”模式,探索构建京津冀医疗服务协同发展格局。与贵州省政府签署协议,创新“协和—贵州”帮扶合作新模式,共建区域医学中心,联合打造“1+6+X”架构的区域医学中心,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贵州省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稳步推进北京协和医院澳门医学中心建设,选派精兵强将驻澳,全力推进2023年底启用。援藏、援疆、援蒙及巡回医疗队持续播撒协和火种,医疗帮扶的步伐越走越坚实。

  

  医院与贵州省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全网络战略布局惠及全国患者。发挥远程医疗协同网络作用,建成覆盖超过360家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近五年年均远程诊疗服务2000例。建设区域综合医联体,重点与北京隆福医院、北京第六医院、北京普仁医院等开展紧密型合作。新建市级专科医联体,截止8月中旬,已完成8个科室共20个医联体协议签署。推进罕见病用药与诊疗体系建立,牵头成立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编写并发布《罕见病用药》等新书,成立罕见病医学科、建立罕见病联合门诊,更好造福罕见病患者。

  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是协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党委书记吴沛新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强调:“协和要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紧贴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紧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任务,发挥国家队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在建设领航中国医学发展的国之重器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上一篇:开学在即!这3个“锦囊”请家长收下
下一篇:“绣”出美好宜居的城市画卷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