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只花半小时,语文成绩开学就成别人家的娃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3-07-31
手机版

  

  Hi,大家好,平平无奇的带娃小天才朵妈上线了,今天又是干货时间,姐妹们一起来学习吧。

  

  挺久没有聊语文了,暑假里最适合抓的一个是英语,另一个就是语文了。语文更是需要长期积累,功夫要花在平时的功课。

  比如说,现在最常见的考法,出一篇课外古文节选,读完就要分析加点字的用法、划线句的含义,或者阐述核心内容,十分考验平时的古文功底和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海淀初一期末语文统考卷)

  (朵师傅的答案,这题4分都拿到手了

  所以咱们小学低年级要开始每天读、背小古诗了,三年级就可以读点小古文。每天都弄就不占时间,朵妈常看到上学路上,有家长和娃一起背古诗的,画面十分美好。

  古诗文听着难,其实只要平时带着遛,把基础搞扎实了,再拓展一点就够用了。大家可以趁着放暑假,赶快把习惯培养起来。

  不过朵妈想说的是,语文到了中学,真正难的是现代文阅读理解和作文,拉开差距的也是这两块。

  

  这也是海淀初一期末统考语文卷里的题,非常典型的阅读理解题型,也不偏,也没有什么坑,但是想答高分非常考验孩子的语文素养。

  这一组题答下来,都快写出一篇小作文了。

  语文考试的现状就是这样:阅读能力一般的孩子,靠背模板、套路可以提分,但很难拿到高分。写作能力不行的,把范文倒背如流也难以打动批作文的阅卷老师。

  所以语文这门课,小学很有迷惑性,大家都学的不错,可是到了中学却成了拉分王。

  因为小学语文主要考基础,课堂上也只教基础,可到了中学,新课标要求的是考素养考能力。

  上了中学语文分数掉的多,原因就是我们小学时没重视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我还记得刚上初中时,第一次开家长会,我们语文老师就说:

  有些同学基础太差,连什么是神态描写、心理描写都不知道,整本书的阅读能力也没有,到现在还在读简写本

  这都是小学时欠的债,上了中学就光忙着还债了,哪还有功夫再去提高能力呢?所以我们在小学时要把这个坑给填上。

  怎么填呢,从现在语文考试的风格看,一个是阅读量大,中高考卷面文字已经破万。朵师傅上学期期末考语文卷子,我翻了一下,阅读量至少在五六千字。

  可老师说,上了初二阅读理解还要加一篇议论文。

  

  所以亲们首先要注意的是阅读速度,决定阅读速度的是阅读量,读的少肯定快不起来。趁小学有时间,尤其是现在假期每天至少保证一小时的课外阅读。

  阅读量能提高阅读速度,但光有大量阅读,没有在阅读中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还是不能提高阅读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娃爱读书,也读了不少,但考试成绩还是上不去。

  换句话说,咱们阅读不是光读就行了,有量才能保证速度,有质才能提高能力。所以既要保量也要保质。

  那么怎么做到有质量的阅读呢?

  朵妈分享一个非常实操的经验,只要每天花半小时,做好一件事,孩子的阅读能力蹭蹭往上升。

  这件事就是——阅读时培养孩子做批注。

  

  怎么做批注呢?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理解考什么我们就在批注时练什么。

  现在阅读理解最常考的就是,内容主旨和修辞手法,那么我们平时就让娃边阅读边在书页边多做这两方面的批注——总结内容主旨和点评好词好句。

  

  (一个非常精彩的赏析批注范本)

  内容主旨就是总结提炼文章的中心,需要孩子用凝炼的语言精准地概括出中心内容与核心思想。

  这个要求可不低,首先需要有比较好的理解和总结归纳能力,一两句话就把中心内容概括全了,还要戳到文章的思想内涵。

  最后,会使用恰当的,典雅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才能得高分。

  类似于这样的。

  

  有些娃看是能看懂,但是只会说大白话,写的不漂亮,一看就业余,这也不行。

  所以咱们要一步步来,把这几个能力点都照顾到了才行。

  低年级或者刚起步的娃,咱不要一上来就让他写中心思想,孩子把握不住。第一步,可以让他在文中找找中心句。

  

  第二步,划出中心句后,体会为什么这句是中心句,再划出作者是如何围绕着中心句,一层层展开内容的,把这些部分也找出来。

  这样做,娃就能注意到,为了突出中心,作者是怎样从方方面面来展开描写的,他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到位。

  如果孩子读下来有一些感受,哪怕是一个词,都可以马上写在旁边。

  一开始写的好坏对错都无所谓,关键是养成一边读一边提炼、总结、思考的习惯。这对提高阅读能力非常有帮助。

  

  等娃上面这几步练的很熟了,这时再让娃学着自己组织语言,把一篇文章的内容主旨写在书页上。

  写完后可以和孩子一起改改,把重复的、不准确的用词改掉,做到简洁准确就好。

  第三步就是对照范本改,学会这样的用词,

  

  还有样的行文风格,

  

  通过对比自己写的和范本,尽量去模仿。可以把孩子不会的词汇、表达方式圈出来,学着用,很快就掌握了。

  等这些都练熟了,可以让娃尝试写写200字的,简短的读书笔记,朵妈把它称为小读书笔记。

  

  能独立把小笔记写好,写漂亮,对付阅读理解中的内容主旨类的题,毫无压力。而且还把小作文练了,一举两得。所以说练好阅读理解是可以直通作文的。

  也可能有的家长会说这样读书一点乐趣都没有,把孩子弄的都不喜欢读书了。

  朵妈觉得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上面这种做法可以认为是一种精读,每天半小时足够了。

  小学期间咱们保证70%的自由阅读,以兴趣为主导,然后30%的精读,有针对性的提高深度阅读的能力。

  既照顾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又提高学习成绩,精读+泛读合理搭配,不必担心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

  最后要注意的是,可能有些孩子不太容易养成写批注的习惯,那咱们可以选一些带批注的课外读物,提前给娃读起来。

  

  还有这种,书中有启发式问题的,引导孩子在阅读时去勾勾划划的。

  

  读书做批注是培养深度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好办法。

  孩子如果在小学高年级时不能从泛读过渡到精读,进入深度阅读,到中学语文成绩很难提高,那样的话前面花了大量时间读书也是很可惜啊。

  举报/反馈

上一篇:解锁《长安三万里》历史密码,李白高适人生背后,安史之乱起因
下一篇:汽车维修工的报名时间是多久呢?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