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为什么人会陷入“你不找我,我不找你”的困局?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3-06-30
手机版

  心理学:为什么人会陷入“你不找我,我不找你”的困局?

  在亲密关系,社交以及异性相处的过程中,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当对方不主动找你的时候,你也不愿意主动找对方。

  或者说:

  当你给对方发的消息,没有及时得到回应,你也会停止主动。

  在社交中:

  几个月不联系,你们之间的感情就淡了。

  打开对话框:你输入了一段话,想要发送,犹豫之间选择删除。

  在异性相处中:

  你很多次都忍不住想要给对方发消息。

  此时你心中有两个声音。

  一个声音告诉你:“想他的话,就主动发消息啊。”

  另外一个声音告诉你:“他都不主动找你,你为什么还要主动呢?”

  于是,你就陷入了自我精神内耗中。

  为什么人会陷入“你不主动找我,我也不会主动找你”的困局之中?

  在这篇文章里,我会通过心理学知识来为你解答困惑。

  让你在面对喜欢的异性时,能够多一些勇敢和坚定。

  -01

  “你不主动,我也不主动”,背后有哪些心理因素?

  第一:“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

  意思是:当一个人长时间处于失败,被拒绝的状态,他的信心、理想和期待,就会落空;时间久了,就再也不愿意尝试了。

  这种心态,常常在情感中有所表现。

  比如:

  在原生家庭中:

  孩子每次考试之后,都会告诉父母自己的成绩,他希望获得鼓励。

  可父母每次的态度要么冷冰冰,要么是挖苦和指责。

  下一次,孩子再也不愿意跟父母倾诉了。

  在爱情里:

  你每一次都很主动,在感情里投入很多,无论是爱情、精力还是物质,你付出的都远远超过对方。

  但你获得的回馈,却连你付出的一半都比不上。

  在这种失落中,你也会产生放弃的念头。

  你之所以不主动找对方,是不是因为:

  你每一次主动,都被忽略,换来的是冷漠和敷衍?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男生,都不愿意主动追求女生了?

  其中有个网友回答:“电脑提示你程序无法打开时,你是结束进程还是继续等待?”

  当一次次期待被失望填补,当一次次主动换来沉默,你也就变成了“习得性无助”的心态。

  第二:这是一种“低自尊”表现

  对于“主动给对方发消息”,在群体中表达自己的行为,感到畏惧,胆怯,犹犹豫豫。

  想要说话,但害怕出丑;

  想要主动给对方聊天,可又担心对方不回消息;

  想要尝试,却害怕失败。

  这样的矛盾心理,就是一个人“低自尊”的表现。

  什么是“高自尊”,什么又是“低自尊”呢?

  所谓高自尊:

  就是自尊感比较好,处于平均线之上的人,更愿意表达自己,在社交或亲密关系里,更有勇气。

  他们不在意外界的评价,更忠于自己的感受与内心;

  他们不畏惧被拒绝,被奚落,不被回应等,而是勇敢地去尝试,去表达。

  即使最终的结果,与自己预期有落差,他们也不会被打碎自信和自尊。

  “我就站在这里,即使被生活一次次打倒,我也会站起来再去尝试。”

  “一次不行,那就两次;两次依旧不行,那就一直走下去。”

  这就是高自尊的人格。

  低自尊是什么样的?

  对自我的评价度较低。

  “低自尊”的人,常有的心态是:

  “我发消息,会不会让他觉得麻烦?”

  “如果我发消息给他,他不回复我该怎么办?”

  习惯逃避问题,逃避矛盾,担心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困扰和影响,所以就一再地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

  久而久之,低自尊的人就陷入了死循环。

  越是犹豫,越是自卑,越是胆怯,越是失去。

  比方说:

  低自尊的人,等待对方回消息的过程,堪比“慢性酷刑”。

  “这都过去10分钟了,他为什么还不回我消息?”

  “完了完了,他肯定是讨厌我,肯定是不喜欢我”

  “我做错什么事情,惹他不开心了吗?”

  对方还没有什么举动,低自尊的人,内心早已演完了一场大戏。

  第三:成年人的感情博弈

  跟异性之间的关系,好感度,产生爱情,这本身就是一个游戏。

  打怪通关升级的游戏。

  第一关:试探。

  跟异性互有好感,但都不说。

  暧昧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你不动,我动;你动,我退;你退,我赶。

  两个高手过招,讲究的是氛围感,是“撩与不撩”之间的博弈。

  就像钓鱼:最爽的不是钓鱼的过程,而是鱼儿上钩的一瞬间。

  第二关:争夺主动权。

  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渴望站在亲密关系的“顶峰”。

  而对方呢?

  要么在身下,要么在身后。

  谁先沉不住气,谁就输了。

  我给你发消息,是试探;你回我消息的速度,决定了我试探的成功度。

  我不主动给你发消息,也是试探。

  这种试探,就看谁沉不住气。

  如果你每次都主动找我,那就说明你输了;反之,如果我沉不住气,那就是我陷进去了。

  第三:游戏通关后的奖励——爱情

  对于成年人来说,爱情是游戏通关成功后的奖励,而暧昧就是过程。

  对方设置的关卡,就是游戏里的一次次障碍。

  赢了,皆大欢喜;

  输了,陷入内耗。

  只不过在输赢之间,还有一场真正的较量,那就是“谁具备绝对的话语权”。

  拿捏了。

  -02

  如何改变“你不主动,我也不主动”的心态?

  大多数人之所以会陷入这种纠结的状态,其实都源于前两种状态。

  习得性无助与低自尊(自我价值与自我评价较低)。

  想要改变,同样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1、建立“奖赏机制”,设定“内在循环”

  把你的身体,精神与意志力,想象成一方小世界。

  在这个小世界里,所有的规则、游戏设定,奖赏机制,都是由你自己操纵。

  小事入手:

  你第一次尝试做饭,并且对这顿饭菜很满意,那就奖励自己;

  你的工作完成度很好,涨工资了,那就送给自己一份礼物;

  你的小目标完成了一半,先奖励自己,再努力完成剩下的一半。

  同样:

  当你做了某件糟糕的事,也给自己相同程度的惩罚。

  这么做的目的是:

  让你完成与自己的较量,将评价、记录、奖赏与惩罚的决定权,放在自己手里。

  没有人爱你,那就好好爱自己;

  没有人听你倾诉,那就来一次自我对话。

  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来一次“内循环”。

  这样做,才能让你的内心更加强大。

  当你有了“抗压能力”比较强的意志力后,你也就不在乎得与失,你会换一种心态跟对方建立联结。

  想念某个人,就去找对方;

  讨厌某个人,就删掉对方;

  不想说的话,就不说;

  想做的事,立马去做。

  你自己就是自己,与他人无关。

  2、游戏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

  打游戏的过程,享受吗?

  既然享受,那就不要去焦虑。

  摸鱼的时候快乐吗?

  既然快乐,就不要在意老板的心态。

  只要摸鱼不被发现,只要打游戏的手速足够快,输赢和得失就不重要了。

  享受就好。

  “只要我愿意,我就去享受”。

  最怕的是什么?

  玩的时候焦虑,忙的时候压抑,最后就陷入了真正的精神内耗。

  在亲密关系里,表达欲很重要,分享欲也很重要。

  你不分享,你不主动,如果对方跟你有一样的心态该怎么办?

  两个“回避型人格”的人在一起,本就是一场灾难。

  你主动一些,就是你的游戏规则。

  你抛出了引子,接下来对方是否能接住,就跟你无关了。

  他接得住,皆大欢喜;

  他接不住,你也不要沮丧。

  西蒙·波娃在《越洋情书》写下这样的诗句:

  “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

  我们见面才有意义。”

  唯有你也参与游戏规则的时候,我们的博弈才有趣。

  

上一篇:同学落难在我家住3年,发达后不再联系我,我被欺负他第一个赶来
下一篇:1小时到武汉城区,这所学校计划招生5448人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